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提高警惕 備戰止戰

歷史的教訓值得注意。上個世紀「九一八」事變前後,面對日本人的侵略,蔣介石國民黨政權基本上採取不抵抗主義。原因是他認為共產黨才是心腹之患,主張攘外必須安內,剿「共匪」才是第一要務。於是,國民黨政權對共產黨的根據地進行五次「圍剿」。
日本人看穿了國民黨政權的弱點,步步進逼。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進攻上海,一九三三年侵佔熱河,並進一步搞華北「五省自治」,扶植漢奸政權。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的旗幟,提出要求組織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全國人民所擁護。西安事變後,蔣介石被迫停止「剿共」,但對抗日仍然是三心兩意。日本帝國主義者因而乘此機會,發動盧溝橋事變,大舉進攻中國。
由於蔣介石政權沒有積極備戰,更沒有進行全民動員,因而初戰失利,半壁江山淪陷,億萬人民受到日寇蹂躪。
如果把歷史從「九一八」事變事發的一九三一年推前三十七年,即是甲午戰爭之年。那一年,中國第一次被日本打敗,割地賠款,讓我領土台灣以及藩屬朝鮮、琉球等淪為日本殖民地。
磨刀霍霍 盡顯野心
當年,中國的北洋艦隊並不遜於日本,戰敗的關鍵在於清廷腐敗。例如主力軍艦購自英德,軍艦時速和火炮射速均極先進,論者認為「海軍之力倍於日本」。可惜,清軍軍紀鬆弛,「左右翼總兵以下,爭挈眷陸居,軍士去船以嬉。每北洋封凍,海軍歲例巡南洋,率淫賭於香港、上海,蓋海軍之廢弛久矣」。如此散漫而沒有戰鬥力的軍隊,又如何能夠應付日寇入侵?
甲午戰爭時,主戰派光緒皇帝命李鴻章積極備戰。當時,朝鮮平壤城內有清兵二萬餘人,積儲軍火糧餉甚多,有大小炮四十尊,毛瑟槍一萬餘桿,餉銀十萬両,金磚金錠及其他貴重物資無數。然而,駐軍「將各一心,不相統屬」,「連夕自亂,互相踐踏」。軍紀和領導都不行,焉得不敗?
今天,日本人磨刀霍霍,日相野田十月十四日在神奈川縣相模灣閱艦式,聲稱要對領海領空強化監控。日美本打算演練奪島,以九州地區和沖繩島為中心,在日本各地舉行大規模島嶼防衞聯合實彈演習,只是雙方臨陣退縮才未能成事。然而,這種行徑毫無疑問慫恿日本的侵略野心和軍國主義復活。
目前的形勢是嚴峻的,中國準備好了沒有?中國軍事力量的硬件無疑是強大的,中國的軍事高科技化也應該是已進入先進行列。但是,軟件呢?人的質素呢?
中國已經多年沒有經歷實戰的鍛煉了,而社會上的貪腐風氣,又有沒有入侵到我們的解放軍隊伍?我們希望沒有,希望解放軍是一片淨土。事關國家生死存亡榮辱,軍隊如果腐敗,一如清代甲午戰爭時的清軍那樣,那就一定要受人欺凌,永遠抬不起頭來。
八年血債 仍然未報
目前,中日雙方正在外交的層面上唇槍舌劍,但面對日本人的小動作不斷,還有意炫耀武力,實在不能掉以輕心。我早已指出,日本人念念不忘在抗日戰爭初起時的勢如破竹的進攻,還在回味當年姦淫擄掠的快意,更不服氣地認為只輸在美國人的兩顆原子彈。而我們呢?八年血債,仍然未報;以德報怨,並未稍增日本羞愧之心。提高警惕,備戰止戰,才能維持永久和平!
吳康民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20121025日)

統戰和「逆反統戰」 名與利的互動

統戰,是統一戰線的簡稱。這詞兒是共產黨發明的,是共產黨奪得政權的三大法寶之一。三大法寶就是黨的領導、武裝鬥爭、統一戰線。共產黨奪得政權,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確是靠這三條。有一個強大的組織,有槍桿子打天下,再爭取多數人特別是有影響力的人物和群體的支持,以此打敗敵人,建立新政權。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的確如此。
統戰,就是採用各種辦法,諸如曉以大義,曉以利害,利用各種關係爭取、拉攏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到了後來,許以名利,變成統戰的重要手法。
在抗日戰爭初起的時候,毛澤東提出「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是曉以大義。提出十大救國綱領,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是向各黨派各地方勢力曉以利害。在抗戰時期和內戰時期中共的統一戰線政策,應該說是十分成功。
統戰工作 許以名利
到了近年,統一戰線雖然仍是拉攏各階層、各黨派、各方面的力量的武器。但因共產黨已經當權,有的人已經主動向共產黨靠攏,統戰變成要選擇有利用價值的人物,或者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人物。而手法就不僅是曉以大義,曉以利害,而不少是許以名利了。
正因為有這種名利方面的互動,於是便出現所謂「逆反統戰」的現象和行為。
「逆反統戰」不是反對統戰,是對共產黨和共產黨的代表人物進行「統戰」,是以其人之道還諸其人之身。就是以種種手法爭取有權勢的共產黨人給自己以名位,或者給自己以做生意的方便,或者為自己解決某些難題。也就是如毛澤東所說的,使用「糖衣炮彈」。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報告說,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着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
現在,內地不少的大小幹部墮落到貪污腐化,就是在糖衣炮彈面前打了敗仗。
統戰逆反統戰的互動
統戰,逆反統戰,居然互動。過去統戰工作是中共的拿手好戲。想不到人家也學會了這一套,以逆反統戰對付統戰。統戰工作變成「許以名利」為主,而逆反統戰的高明之處,是並不涉及明顯的行賄行為。利益交換往往是長期的,你欠他的一個「人情」,他日有求於你,便應有所「報答」,這就是名與利的互動。
共產黨的統一戰線工作是高明的,它為革命戰爭的勝利和初期的政權建設發揮重要作用。但後來的連串極左的政治運動,打倒了許多真心實意願意團結在共產黨周圍的有識人士。今天,統一戰線工作仍在運用着,各級黨委都有統戰部,但摸透了共產黨幹部「脾氣」的投機分子,也懂得運用「逆反統戰」的手法,變成統戰和「逆反統戰」的對弈,或可說是名與利的互動。人家並沒有一個「逆反統戰」部,但逆反統戰隨處可見。是糖衣炮彈也好,是「交朋友」也好,共產黨的統戰幹部,立場堅定不涉私念是重要的。
吳康民    電郵﹕hmng@puikiu.edu.hk

本文發表於明報(20121025日)

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台獨」沉下去 「港獨」浮起來

台灣民進黨四大天王之一的謝長廷,不久前「登陸」赴福建尋根,再赴北京「調酒」。行程頗受海峽兩岸甚至國際的注意,認為是民進黨尋求大「陸」認同,「調」整兩岸關係之旅。
今年台灣領導人選舉,國民黨險勝,馬英九至今民望低下。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已不再強調「台獨」,而大打民生牌,因而在選舉中取得不俗成績。近年兩岸關係緩和,經濟合作與往來頻繁。大陸方面頻頻釋出善意,派出各省領導訪台,採購台灣土產,有利台灣經濟。台灣公眾,均認為兩岸關係只有前進,不可倒退。民進黨要取得政權,特別要為2016年的選舉作準備,不能迴避兩岸議題。今年的選舉,「台獨」議題已經淡化,今天謝長廷再為促進兩岸關係增溫,當有長遠的意義在。
謝長廷登陸,先到漳州東山縣祭祖,帶有尋根的意思。他到訪因國民黨在內戰時強徵壯丁而形成的「寡婦村」,聲稱民進黨與共產黨沒有內戰時期的恩怨。登陸之行,處處顯出他的睿智,說明他是一位老練的政客。
對於「九二共識」,他礙於民進黨內的爭議,只提出「憲法一中」來應付。但「憲法一中」,畢竟其內涵有「一中」,比陳水扁的「憲法台獨」和李登輝的「一邊一國」為佳。只要有「一中」,其他一切都可商量。「九二共識」,不也是在「一中」的基礎上,各自表述麼。
台灣人希望維持現狀
台灣的多數人的心願,就是維持現狀。民進黨如果高調主張台獨,必然會導致破壞現狀的維持,而且有導致戰爭的危險。北京方面已不再強調「一定要解放台灣」,也就是默認維持現狀,到「水到渠成」的時候,才解決統一問題。既然雙方都有「維持現狀」的意圖和耐心,誰打破「維持現狀」製造緊張,搞出「戰爭危機」的人,必然成為破壞台灣安定的罪人。蔡英文已經看到這一點,蘇貞昌也深明此理。今天由謝長廷來作此破冰之旅,就是他早着先鞭。
4年後馬英九不能連任,政黨更替的機會大增,民進黨可能執政。這些有意競逐大位的政客,當然要作好準備。而兩岸政策能否取得台灣人民的認可,甚至有所突破,肯定是選舉中的焦點。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調整,該是當前的政治主題。而大陸方面,要和民進黨進行互動,應是對台政策的重要一環。
因此,當前對於台獨的叫囂,只有下沉,不可能是沉渣的浮起。
香港反台灣之道而行
想不到的是,北京未能直接控制的台灣,「台獨」思想和行動,趨向沉寂。而「一國兩制」,受《基本法》制約的香港,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基本法》第一條),卻在最近幾個月,「港獨」思想和行動,逐漸猖獗起來。
在中英兩國談判香港回歸問題時,英國人提出「主權換治權」的主張,就是說主權歸還中國,治權仍掌握在英國人的手裏。實際上就是仍然保留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只給中國人一個面子罷了。當年香港不少既得利益者包括大部分行政、立法議員,是贊同這個主張的,但在我國堅持下,英國不得不收回。當年的鄧小平深知香港有不少「港英餘孽」,所以他明確指出,港人治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而愛國者的標準之一,是「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
話是這麼說,但執行起來就寬鬆多了。不是「誠心誠意」,而是「半心半意」的人,也都納入治港的班子。不僅在本港如此,就是受邀到北京去佔據名譽高位的,也有不少是「半心半意」的人。
香港出現「特別氣候」
到了今天,大概遇到「特別氣候」。這些半心半意的人,公開或半公開地要把香港變成「獨立的政治實體」的人,就浮上水面了。他們就是和「港獨」的距離只有半步之遙。他們正是要對香港的重要決策和重要人事決定,爭取「話語權」。對不如他意的人和事,便不僅搞小動作而是搞大動作,迫使特區政府無法如中央所要求的「依法施政」,而是要使你寸步難行。
他們還驅使一些激進分子,高叫去中國化、反赤化的口號。打出港英時代的殖民地旗子,到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門前示威。對中聯辦高級官員的慰問海難傷者,以干預香港內政為詞諸多譴責。個別當選的立法會議員在宣誓時公然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高叫「打倒港共政權」、「打倒梁振英」的口號。這種肆無忌憚的行動,既違法又違紀,這是回歸15年來,前所未有的。
目前國際風雲險惡,歐美經濟危機未除,美國圍堵中國日亟,中日釣魚島摩擦隨時擦搶走火。作為國際城市和窺伺中國的橋頭堡香港,不可能置身度外。加上本地社會矛盾不少,貧富懸殊激化,地產霸權如故,民間自有一股怨氣。如不善於疏導,小題可以大作。觀於國民教育問題和老人生果金資產審查問題,前者「燃燒」經月,後者有人蓄勢待發,當政者宜慎之慎之。
吳康民    電郵﹕hmng@puikiu.edu.hk

本文發表於明報(20121018日)

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

寄望於新一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特別行政區新一屆(第12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委員會,已經選出委員和組成,並將在本年底或明年初選出港區人大代表。
上一屆的港區人大代表36人,估計有三分之一或以上因年齡或種種原因會退出競逐,不少新人也正躍躍欲試。以第10屆和11屆比較,逝世的有3人,退選及落選的有12人,即舊人只剩下21人,是六成多一點。第11屆的代表都健在,估計退選的可能與上一屆差不多。
香港特別行政區有別於內地各省市,中央給予特別照顧,加上實行「一國兩制」,其特別之處十分明顯。
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統一的一個議會。香港代表團與其他省市代表一樣,都是大會的組成部分,只是在生活上和某些後勤安排上,由於沒有地方人大的支援,要予以特別照顧而已。至於另一特別之處,是人民大會堂中的各省市會議廳,都由各省市自行管理,並支付管理費用,而香港廳則香港特別行政區不聞不問,要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兼管而已。
不應貪圖一個榮譽職位
全國人大號稱是全國最高權力機關,但事實上卻是一個諮詢和清談機構,和全國政協差不多。所以俗稱「兩會」,就是開兩個諮詢會議。雖然許多重要法案和人事決定都名義上由「人大」通過,但因人大代表有六成左右都是各級官員,通過事項當由高層先行議定再交大會。雖然近年反對、棄權票漸多,但都難起否決作用。而人大權力又大部分集中在常委會,每年一次的大會,例行形式而已。
不過,香港是一個對外窗口,代表的自由度較大,一言一行,頗引起國內外注意。如果能善於運用人大代表法所賦予權力,其發言應有一定的影響。
很可惜,香港的全國人大代表,大都把這個名銜當作榮譽職位。每屆換屆之時,各界人士,爭取人大、政協的位子,大都是為爭取榮譽而來。請各位準備競逐者撫心自問,是否如此?
加上代表中擔任香港行政、立法兩會議員的不少。上一屆就有8人,佔四分之一,今年立法會選舉和行政會議改組,人大代表中,又增加了立法會議員4人和行政會議成員1人,他們都是重香港的立法、行政會議的活動,輕全國人大會議。每有會期衝突,都在京請假飛港開會,視全國人大會議可有可無。在我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團長之際,已察覺不少代表人在北京心在香港,開會時頻頻外出打手提電話,或乾脆離席去辦他自己的事去了。「心不在焉」的態度如何能議論國家大事?而無心議論國事並為國家建言獻策,又何必參選人大?
我是很不贊成擔任香港行政、立法兩會的議員再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因我深知,香港立法、行政議員工作繁忙,責任深重,又何必再去掛一個人大代表的「虛銜」?
應可推薦常委候選人
全國人大常委,並非按各省市地區分配,而是全國統籌安排。但是過去的傳統,香港地區起碼有一名常委。從第6屆開始,時任香港《大公報》社長費彝民是人大常委的第一人。第7屆是霍英東,第8屆二次會議增補曾憲梓,曾氏以後任第9、10屆常委,第11屆選上范徐麗泰。
我認為既然香港有了一個全國人大代表選舉委員會,成員逾2000人,頗有代表性,是否港區人大常委候選人,可由同一個選舉委員會選舉推薦候選人1至2人,再經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出,如此,其代表性是否更為廣泛?
要根本改變全國人大的性質,有賴於內地的政治改革,有賴於內地政制的民主發展。港人有志參加內地政治,其志可嘉,但要參選而爭取當選,就要負起參政議政的使命,而不是貪圖一個榮譽職位而已。
已當選本港行政、立法兩會議員,如果覺得個人精力有限,便不要徒具虛名再參選人大代表了。如果真的有能力身兼數職,就不能徒具虛名,有負港人所託,當一位「名譽代表」。
吳康民    電郵﹕hmng@puikiu.edu.hk

本文發表於明報(20121013日)

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誰是第二把手!全國人大委員長?

近來,傳媒對即將到來的中共「十八大」的人事推測滿天飛。先是討論「十八大」出現的最高權力領導層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是目前的9人還是縮為7人,繼而是猜測誰將會入局。因為「十七大」的9名常委,除習近平、李克強仍能連任外,其餘7人都因年齡限制,必須退下。熱門人選中,除一部分一般估計必然入局,另一部分則「徘徊」在邊緣線上。這種猜測遊戲,正是符合港人喜歡買「六合彩」的心理。因此,誰肯定「入局」、誰還說不準,經常出現在報刊的政情版上。
但是,幾乎可以肯定,習近平將擔任中共中央總書紀、國家主席,而李克強則任國務院總理。其餘5人或7人的安排尚未塵埃落定,這才引起對國情感興趣的人們的品評。不過卻沒有人對處於權力中心第二號人物的全國人大委員長的人選,加以猜測。
李鵬長期位居第二
李鵬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擔任國務院總理逾10年。當年的國務院總理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二位。他在擔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總理位子上,經歷兩屆有半,但因制度所限,必須退下,卻轉去擔任全國人大的委員長。而且破天荒地,把中共中央第二號人物的排名,也帶到全國人大委員長的位子上。傳統上的國務院總理的黨內地位,被擠到第三的排位。往後接任的委員長吳邦國,也就同樣繼續在黨內名列第二。
從解放以來的歷史,特別是有全國人大以來的歷史,其領軍人物即委員長,在黨內都不是名列第二的。1954年成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劉少奇擔任第一任的委員長。而當年還沒有召開中共「八大」,按「七大」的排名,劉少奇名列朱德之後,排第三位。
第二屆人大,委員長是朱德。但開過「八大」以後,劉少奇擢升為黨內第二號人物,朱德退居第三。往後三、四屆全國人大,朱德連任。但到了第四屆人大,中共已經開過「十大」,朱德在黨內地位,連中央副主席都不是,只是一名普通的政治局委員,排名遠在「四人幫」王洪文和康生之後。
傳統未知是否打破
第五屆全國人大,葉劍英任委員長,他在中共「十一大」中,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勉強算是第二位。但排名第三的鄧小平,實力遠超於葉。
第六屆全國人大,彭真擔任委員長,他只是一名政治局委員,第七屆委員長萬里也是。到了第八屆,喬石擔任委員長,委員長的黨內地位,算是升格,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中,排名升為第三。列於總理李鵬之後。
到了第九屆,李鵬繼任人大委員長,便把黨內第二的位子,也搬到人大去了。
有了這個傳統,第十屆和第十一屆的全國人大委員長,都繼承了這個黨內第二把交椅排列法,吳邦國10年來穩居黨內第二位的排名。
因此,即將到來的「十八大」,和明年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屆時選出的委員長,是繼承往前的排列法呢?還是又回過頭來,由總理坐上黨內的第二把交椅呢?
習、李應是第一、第二
習近平、李克強是兩位繼續擔任中共政治局常委的人,按理應名列第一、第二。習近平作為總書記,名列第一,理所當然。但李克強擔任總理,按理應名列第二。如果有一位新加入常委的擔任人大委員長,而爬頭坐上第二把交椅,似乎理有不合。
所以有傳說云,「十八大」後,李克強會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這就是說,他應穩坐黨內第二。國務院總理兼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也不是沒有先例,周恩來總理在解放後便擔任過軍委副主席。
至於這位全國人大委員長,便很可能是由一位新升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擔任,他可能是誰呢?
按常理,這位可以擔任人大委員長的,必然是德高望重,由原中共政治局委員升任的人擔任,不會是一位新入局的政治局委員。
現在最熱門的新進政治局常委的是李源潮和王岐山,「入常」似乎並無懸念。但王岐山是搞經濟的人物,放在國務院常務副總理的位子上較為合適。李源潮極可能是擔任國家副主席的人選。而論德高望重,各方都能接受的,恐怕該是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他可以擔任一屆人大委員長以後就退任了。
至於汪洋,他如能入常,可能是最年輕的,有可能成為第六代的核心人物,他也有可能擔任人大委員長。
至於人大委員長究竟在黨內排上第二還是第三把交椅,就要看是誰人擔任了。
吳康民    電郵﹕hmng@puikiu.edu.hk

本文發表於明報(2012106日)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反中亂港誰是黑手?

<文匯報>以全版為反中亂港的黑手大起底,揭出無形之手操縱媒體、政治和教育界。它點名的“四大幫”,是壹傳媒的黎智英、天主教的陳日君、民主黨創黨主席的李柱銘、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
說他們是“無形之手”卻嫌有點過時,這些人在近年亂港的表現,已有目共睹,眾所共知,何來“無形”?
無形之手是有的,那應該是“沉渣浮起”的港英餘孽和堅持要爭奪對香港話語權的利益集團。港英餘孽在當前的政治鬥爭中已經半現形了,以至潛伏較深而深得信任的也已逐漸浮上水面。至於利益集團則仍潛居幕後,只是由他們控制的傳媒出來呼風喚雨,製造輿論,並部署若干戰役罷了。他們或針對建制派個人,或針對整個特區政府。而英美勢力則或提供金錢,或提供黑材料,總之就是要與中央和現屆特區政府鬥爭到底。
港英餘孽 蠢蠢欲動
所謂港英餘孽,並不是指在近日的示威活動中舉舉英國殖民地旗子的年青人。他們年少無知,他們不知道這面旗子背後,藏着祖先輩的多少血淚﹗他們也不知道早年殖民主義者在推出懷柔政策之前殘酷對待中國人的往跡,因此可以原諒。
我們指的是在回歸前位居高位,例如是港英行政立法兩局議員,例如是經濟活動的重要得益者。他們在中英兩國關於香港回歸問題的談判期間,基本上是贊同英國人主張的“主權換治權”的。後來大局已定,香港順利回歸,他們又忽然愛國,表示見國旗而感動流淚。當然,中央人民政府主張愛國不分先後,對於一切表示贊成香港回歸祖國的人都表示歡迎。對於其中大部分頭面人物都給他們安排適當的政治地位。在香港,他們有政治地位是必然的,在北京,也為他們安排相當高的榮譽職位。
港英餘孽的第一號人物陳方安生,便成為新成立的特區政府的第二號人物。如果她安守本份,極有可能接任特首。正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她不甘雌伏,終於演出了“劈砲”的一幕。
幕後黑手 利益集團
當然不是在回歸前為港英政府做事的都是“港英餘孽”,真正是“餘孽”的,只是極少數。除陳太外,也還有一些人,回歸後曾處於人大、政協的高位。中央待他們不薄,但在關鍵時刻,或者是與舊主子藕斷絲連,或者是在例如特首選舉中要否投白票問題,在新特首上任後應否支持其依法施政問題上,便露出狐狸尾巴來了。
當然,幕後的黑手應該是某些利益集團和英美勢力。他們並不露面,或者是陽奉陰違,口是心非,當面說得好聽,背後又在搗鬼。對這些人,必須提高警愓。
不過,他們去得太盡,從贊成“主權換治權”,到高叫“香港已變成中國殖民地”,到當前的“去中國化”、“反赤化”、“中國人滾回中國去”,把一些水客在邊境運貨活動,把政府發展東北區土地種種貶為“割地賣港”、要“捍衛家園”、“反中港融合”等蠱惑人心的口號。實質上是破壞“一國兩制”,是要把香港搞成“獨立政治實體”的先聲。
當前香港政治生態的形勢十分嚴峻,各種反中亂港的口號和行動陸續出爐,只欠公開叫出“港獨”的口號。愛國愛港的人們,可要警愓啊﹗
吳康民    電郵﹕hmng@puikiu.edu.hk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20121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