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寫好語體文 學點文言文

香港現在的青年學生,寫作能力的確不怎麼樣。連寫反中佔中的標語也不乏錯別字。寫作是表達觀點的重要武器,一個中國人不能流暢地用自己的語文表達思想,這怎麼行?
香港中學課程,幾經爭論,但卻不着邊際。或從政治角度看眼,或過分屈從實用。比如重英輕中,弄得許多大中學生連寫一篇通順的說明文都不行,遑論文章有文采了。又如廢除中史為必修科。又如不用背誦範文,對古今傳誦一時的經典散文所知不多,用詞遣字,自然不能得心應手。
一個青年學生的學習過程,首重語言文字的運用。中國人處在中國社會,理應能說溫文爾雅的中國語言。除粵語外,必須能操國語,即普通話。表達思想,與人溝通,應該會寫通順的白話文,當然還可更上「一層樓」,能寫出有文采的文字。
香港是個國際城市,英語是一種通用的國際語言。能精通英文英語,也是必須的。中英並重,中英並精,當是上乘。如果要講主次,中文是第一位的,英文是第二位的。
現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不知怎的,總是搞得四不像。語文運用能力,頂多只算中游。僱主聘請下屬,總對當今青年人的語文能力有今不如昔之嘆。
多讀散文名篇
散文是當今文學殿堂中最為人重視的文體。讀多篇優美的散文,學習散文大師洞察入微的觀察力,思想深邃文辭優美的名篇,不僅可以學得文采斐然的文字表達能力,更可以蕩滌自己的心靈,使自己的思想進入一個崇高的境界。
魯迅的《秋夜》,借物言志;朱自清的《背影》,寫真摯的父子之情;聞一多的《青島》,沒有奇峭之筆的寫景;高爾基的《海燕》,用象徵手法,飽含激情歌頌革命……
古今中外,名家的精彩散文,恒河沙數,美不勝收。但閱讀欣賞,應該從近至遠,由中及外。先精讀現代中國名家的名篇,再及古代散文。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篇,不會吟詩也會吟」。同樣,能多讀散文名篇,必對寫作有莫大幫助。
我們這一輩人,草擬一個公文,或寫一封短札,都會用上淺顯的文言文,絕不會寫出「的、呢、麼、啦」。寫文章用白話文,擬公文或短札用文言文,這是習慣。就是寫白話文,也喜歡加上一些文言文的成語和短句。這是為了讓文字增加文采和文化底蘊的要素。
學點文言文
習近平主席不久前訪問韓國,對這個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的國家,他在致辭時候便引用中國的古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意思是說,兩國關係,應係看得更深遠一些,共同繁榮,同舟共濟,攜手前進,對兩國都有利。
過去歷代的中國領導人,特別是周恩來和陳毅,對外活動中都喜歡引用中國的古話和古詩。
學點文言文,對中學生來說,是完全必要的,否則就啃不了國學中的許多名著。走進社會工作的中青年,更需要學習文言文,啃點國學。因為古代論文學說,更多的是談及為人之要,處世之道,治理之策。當然我們不應囫圇吞棗,硬學照搬,而應是批判地吸收,融會地應用。况且以古鑑今,古為今用,總是當代哲人屢屢教導的為政之道。
中學生應精讀範文
現在香港學生的中國語文水平低下,實在是一個很值得注意的問題。語文水平低下,連一篇簡短的白話文都寫得不明不白,如何能引經據典,寫出文采風流的文字!
現在中學生不學範文,實在是很可惜的事。經典的文言文,五四時期以來一些名家的散文,是應該一讀再讀,甚且加以背誦的不朽名作。我不知道英國中學生是不是要背誦莎士比亞的名作,法國學生是不是要背誦左拉的作品,希臘學生有沒有背誦荷馬的史詩?
一個國家人民的文化底蘊,就要看看他們的人民特別是學生們是否能善待自己的文化傳統,學生們是否熱中於學習自己的國學。
學好中國語文,學懂閱讀文言文,多讀歷代範文,這是當前香港語文教育要改革的要旨。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8月29日)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天津爆炸是人禍 曼谷擲彈是恐襲

最近鄰近地區發生了兩宗大爆炸。
天津濱海新區發生危險化學品大爆炸,截至八月二十六日統計數據:確定一百三十九人死亡(公安消防人員二十一人,天津港消防人員六十三人),住院治療的達七百多人。這起特大的意外事故,鄰近有多個居民小區,有數千居民被迫離開家居,安置工作和善後工作正在處理中。
由於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嚴重失職,大量炸藥類危險品,包括七百多噸氰化鈉(即俗稱山埃)以及幾百噸硝酸銨和硝酸鉀,沒有按安全規格分別安置,所以一爆炸就造成嚴重污染,其蔓延期可能頗長。
旅遊熱點 人心惶惶
八‧一二天津港大爆炸,整個濱海區出現大量白色泡沫,使不少群眾的皮膚發生灼燒感。這些化學物與雨水發生化學反應。專家指出,居民只能遠離出事地點,別無預防辦法。
而泰國曼谷,卻連續兩天發生炸彈襲擊。最嚴重一次是在市中心四面佛遊人眾多的地方,發生大爆炸,造成嚴重傷亡,包括兩名香港女遊客喪生。接着在鄭王橋碼頭沙吞中央碼頭,也是遊客的集中地,再次受炸彈襲擊。泰國人心惶惶,香港對赴泰遊發出紅色警告。
泰國一向是香港人的旅遊熱點,我個人過去三十年中去過泰國遊覽已逾十次。近年年紀老邁,捨遠圖近,泰國更是短程遊首選。相信不少港人都是如此。
這一次曼谷的炸彈襲擊,肯定是恐怖分子所為。但是泰國南部的回教激進分子作案,還是中東激進回教組織進襲,則有待泰國警方查證。
一宗人禍,一宗恐襲,都是使世界不得安寧的行徑。這可說是千夫所指,神人共憤。但不少庸官我自為之,不僅違紀違法,更是失職。處理如此大量危險化學品的倉庫,沒有科學化的安全措施,而且肯定未有及時驗查,因循苟且,終於釀成大禍。
至於恐怖襲擊,過去有之,於今為烈,根源在於美國兩次介入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內戰。
港人何辜 遭此歷難
美國人常常希望拉一派打一派,以收漁人之利,這是造成今天回教激進組織和恐怖襲擊盛行的原因。但這些恐怖分子,不是冤有頭,債有主,去找美國報復,而是向手無寸鐵的弱勢公眾開刀。這種勝之不武的懦夫行為,也愧對他們的祖宗穆罕默德吧。
恐怖襲擊,實在防不勝防。這些恐怖分子,大概都有殉道的必死的決心,正像在二戰後期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發明的自殺性的「零式」戰機一樣。這種戰機,連人帶機,進襲敵方戰艦,有去無回。
當年恐怖分子挾持民航機襲擊美國,造成「九一一」慘劇,這種人機俱焚,便是學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一套。
一個好好的社會,有時為某些庸官的過失造成大禍。一個遊客如雲的都會,卻因恐襲而令遊客卻步。
回想我們香港,原本是一個沒有天災人禍、繁榮安定的社會。
我曾多次說過,近二十多年來,香港既少天災,地震固然從未光顧,風災雨災也不嚴重。但近年卻因「佔中」、「驅蝗」等反中亂港的行為搞得一團糟。
好好的一個香港,由於某些激進的、別有用心的、受外來勢力鼓動的少數人挑起種種爭端,以致騷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想不到,「唯恐天下不亂」,竟應驗在一向平靜的香港。港人何辜,要遭此歷難,也許是「天注定」吧,我欲無言!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8月30日)

談「人走茶涼」 論「封建繼承」

最近北京《人民日報》刊載一篇可謂「畫龍」的作品。如果認為這還有「點晴」之妙,那就是一種暗示,宣告打虎將有可能有新發展。
這篇題曰〈辯證看待「人走茶涼」〉的「思想縱橫」的短文,是評論領導幹部從工作崗位退下來以後,是不是能「正確對待身分地位的變化,對新班子的工作自覺做到不插手、不干預,體現了一名老黨員、老幹部的寬度胸懷和高尚情操,贏得了大家的尊敬」。並且進一步指出:「有的領導幹部不僅在位時安插『親信』,為日後發揮『餘權』創造條件」,而且退下多年後,對原單位的重大問題還是加以干預。
此文往後的評論,令人浮想聯翩。說某些領導幹部,退下多年後,對「重大問題還是不願撒手」。如果這位領導幹部退下後,仍有「重大問題不願撒手」,那麼,這個能調控「重大問題」的幹部,顯然不會是個中低級的幹部,也不是個普通的高級幹部了。
有高尚情操的老幹部
最近有好幾位中共中央的高級幹部逝世。如萬里、尉建行、張勁夫等,輿論都稱讚他們退下來以後,正確對待身分地位的變化。對新班子的工作做到不插手、不干預,體現了一個老黨員、老幹部的寬廣胸懷和高尚情操。至於有人害怕「人走茶涼」,在中國官場的傳統,卻絕不會發生。中國幹部制度,對老幹部是關懷備至,早年參加革命的離休幹部,都是工資不折不扣的照發,醫療待遇更是特別優待。我的兩個早年參加革命的哥哥,就是如此。還有我的一位老家長,澳門愛國元老馬萬祺先生,因病在北京解放軍301醫院療養,近10年之久,直至逝世。住的都是單門獨戶的套間,極盡細緻照顧之能事。
有人要發揮「餘熱」
問題是有的人退下來以後,不僅要發揮的是「餘熱」。一如這篇短論所說,「不僅在位時安插『親信』,為日後發揮『餘權』創造條件」,還在「退下多年後」,對「重大問題還是不願撒手」。
嚴格地說,這是封建傳統在這些人的腦子裏「發酵」。古代帝王,傳子傳孫的世襲,就是要讓最可靠的親人來繼承,這叫「封建」。蔣介石也學到這一套,朝鮮的金氏王朝更是這一套。但作為胸懷世界有遠大目光的共產黨人來說,還有這麼的一個封建頭腦,卻是十分要不得的。
有的共產黨人,仍然缺乏無產階級世界觀,仍然害怕「人走茶涼」。因而不時湧現封建繼承的情緒和行為。毛澤東雖然是一個共產黨主義領袖,到了晚年,仍不免為身後的繼承浮現封建繼承的念頭。晚年信任妻子江青和毛岸青,就是一例。
紅二代要有真本事
現在內地出現了所謂「紅二代」的現象,就是說靠父兄打過紅色江山的餘蔭,希望以此接掌政權。如果他們真的有本事,靠自己的努力上位,並繼承優良革命傳統,未可厚非。但如果只靠父兄餘蔭,自己並無真正本事,那就另作別論了。
上世紀文化大革命時期,就有「血統論」的出現,並叫出「老子反動兒混蛋」的口號。但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今天,一個人要得到群眾擁護,要真正是德才兼備,這樣走上合適的崗位,才是正途。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8月27日)

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眾多人禍 沒有戰爭的「戰爭」

最近香港的鄰近地區,發生了兩宗驚心動魄的大爆炸。論損失的嚴重、領導機關的失職,應是天津濱海新區的危險化學品的大爆炸。但牽動港人的心弦的,卻是香港人經常前往的旅遊勝地泰國市中心,四面佛和鄭王橋沙吞碼頭的恐怖襲擊。並因此引致香港發出對泰國旅遊的紅色警告。
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與世無爭,從來都是世界各國遊客的旅遊熱點。多年前因為黃衫軍和紅衫軍的對立和示威,總理他信和他的妹妹英祿相繼去職,導致軍方執政。政局雖然不穩,但示威基本上還是和平的。這一次的恐怖襲擊,顯然並不是政爭的結果。
現在有許多傳說,有說是泰國南部穆斯林分離主義游擊隊所為。近年激進的回教組織的恐怖活動十分活躍,本來較集中的是中東地區,難道這是恐怖活動要蔓延到遠東來的一個信號?
襲擊四面佛對華人?
更有一說是針對旅遊泰國曼谷的華人。因為最近泰國曾將一些中國維吾爾族分離主義分子遣送回國,觸怒了這些激進組織分子。因此要在華人遊客密集的四面佛附近襲擊以示報復。
泰國不久前遣返逾百名被中國追捕的新疆維吾爾族分離主義分子,也許他們的同黨或者境外的同伙為了報復,遂製造了這一次的恐襲事件。
凡有恐怖襲擊,必有諸多猜測。泰國警方調查仍未有頭緒。是針對華人的恐襲,還是泰國內部政黨爭鬥糾紛的一次血腥事件,抑或是個別不滿現實的憤怒青年所為,都只能有待於泰國方面的查證。因為也曾有一位精神分裂的青年,破壞四面佛而被群眾毆斃。
現在世界極不安寧,天災人禍多着,而更多的是人禍。管理不善而惹成災害的是人禍;宗教狂熱引致恐怖襲擊的是人禍;政治鬥爭導致暴力行為的是人禍。人禍之多,導致不是戰爭的「戰爭」屢屢出現,受害的是無辜的老百姓。種下的禍根是仇恨,是對立,是冤冤相報。這樣說來,殺害無辜的恐怖活動將沒完沒了。
香港是另一個災區
回頭看香港,香港原本是個和平之都,是海港,是經濟城市,並非兵家必爭之地。自從美國蓄意圍堵中國,香港變成美國窺伺、滲透、派遣對華活動的橋頭堡。一部分反共亂中分子,願受外國挑動,掀起一幕幕的政治爭拗。香港從此多事,成為天津和曼谷之後的另一個「災區」。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8月24日)

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

大漢奸李登輝 日寇岩里政男

李登輝,又名岩里政男。他是中國人?是的,他曾擔任過中國台灣的領導人。他是日本人?也是,他參加過日本侵略軍,擔任陸軍少尉,為日本人賣命。你現在問他,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一時說是中國人,一時又說是日本人。正如他對於釣魚島的歸屬問題一樣,一時說是屬於中國的,一時又說是屬於日本的。最近訪日時,李登輝便說釣魚島是屬於日本的,引起海峽兩岸群眾的憤慨。
高射炮手打美機
李登輝善於翻雲覆雨。他居然能夠騙過精明過人的前台灣領導人蔣經國,讓蔣經國提攜他這個日本奸細當接班人。
據說,李登輝經常在覲見蔣經國時,坐在椅子上,只敢坐上半邊屁股,表示執禮甚恭。當年處事唯蔣氏馬首是瞻,李登輝後來成功騙得大位,大權在握,便認真培育台獨勢力,與陳水扁合謀,踢開台灣國民黨勢力的大老,如李煥、郝柏村等人。
李登輝說,「很感謝被日本統治」,一副漢奸嘴臉。他也津津樂道自己當過日本侵略軍高射炮手,在二戰的最後歲月,對準着美軍的轟炸機隊。
李登輝的媚日言論,在他指出日本「可以領導世界」達到高峰。最近,他在日本一個集會上的日語演講,大發媚日謬論,充分表達了他在台灣執政時所扮演的內奸角色。
李登輝在台灣執政時種下的「台獨」種子,經過陳水扁的灌溉而逐漸發芽。今後如由民進黨蔡英文執政,台獨路線與反台獨的鬥爭將進一步白熱化。
最近台灣的學運圍繞着教科書課程綱要的微調而興起,事實上也正是一場主張台獨和反對台獨的博弈。這個史觀的爭議,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李登輝、陳水扁的執政時期,相信今後將會愈演愈烈。
年逾九十的李登輝,為甚麼還要跑到日本去拜會安倍晉三?為甚麼還要在日本的「特別演講會」大放厥詞?當然不是偶然的,這一方面要配合安倍的修改新安保法,加強日本的軍國主義化,另一方面也是配合美國進一步牽制中國的一個策略。
為漸進台獨助陣
台灣政局可能更變的前夕,台獨勢力必然進一步猖獗。今後兩岸關係的微妙變化,必然會涉及兩岸經濟交往,特別是台商在大陸的投資。
事實上,李登輝對釣魚島誰屬的表態,就是為了蔡英文上台後搞漸進「台獨」作準備。既然釣魚島不屬中國,台灣也就可以「去中華民國化」。最近,台獨分子在所謂教科書課綱微調這一題目上煽動學潮,這是李登輝、陳水扁昔日當權時修改歷史教科書鬥爭的繼續。那時候,馬英九政權採取和稀泥的態度,讓學校自行選擇,結果尾大不掉,為此種下禍根。
說起來,釣魚島問題,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已經是海內外中國青年學生發起愛國運動的其中一個熱點。當年「保衞釣魚島」,成為香港及海外大專院校的學運的中心課題。
現在,李登輝挑起這個爭議,實際上是在為美國和日本抬轎,再顯其作為日本侵略軍陸軍少尉的本色,再一次當上漢奸,為日本軍國主義張目。漢奸就是漢奸,賊性難改。他的哥哥李登欽,還是一個戰死的日本皇軍,供奉在靖國神社中呢。
李登輝是一個翻雲覆雨的政客。他早年曾參加共產黨,又叛變共產黨;參加中國國民黨後,又背叛了他的恩師蔣經國。此人賊性不改,不必等待蓋棺論定,今天他就已經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8月20日)

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

A貨鐵達尼號 顯示土豪實力

新建的郵輪是不是用來載客的,現在還不知道,但肯定是為遊客觀賞的「景點」。
不久前長江的一艘遊船失事,多人罹難。
不思如何進一步搞好長江航線和遊船的安全,而是花費巨資搞這種炫富的主意,這不是「土豪」思維又是甚麼呢?
十億打造 所為何事
這一艘新的「鐵達尼號」,今年在四川開始建造,預計兩年建成,耗資在十億元人民幣以上。
一九一二年撞擊冰山沉沒的鐵達尼號,所以能在當代深入人心,源自荷里活拍的一部大片《鐵達尼號》在全球放映,屢破紀錄。並使男女主角一舉成名,從此「鐵達尼號」才廣為世界公眾認識。
「鐵達尼號」原型長約二百七十米,寬二十八餘米,吃水深到甲板的高度十八點四米。排水量六萬六千噸,有客房六百多間。從影片看,的確是一艘不亞於今天的超級郵輪的豪華樣辦。
要複製一艘新的巨型郵輪,又要保持當年沉沒前客輪的原狀,需要有當年建船時的圖紙和若干資料。但年代久遠,逾百年後要取得的資料有限。
據主事者披露,多年來,他們在世界各地花費數百萬美元搜集資料,並和《鐵達尼號》拍攝電影團隊合作,方能完成整艘輪船的初步設計。因而主事者豪邁地表示,「這不是缺斤少両的簡單仿造,而是真正的完整重現」。
在今天來說,六萬多噸的「鐵達尼號」並不算大,現在十幾萬噸的郵輪有的是。香港的郵輪碼頭,就可以也已經泊過多艘十幾萬噸的郵輪。
問題是重建一艘原汁原味的「鐵達尼號」目的何在?是為了繁榮旅遊事業嗎?還是發思古之幽情?花資金逾十億元來在四川建造這樣的一個「景點」,符合營商的經濟原則嗎?
布陣炫富 大可不必
據主事者說,這是為了顯出「人道關愛」。他們並將為此發動組織一個「鐵達尼號基金」。這倒有點道理。但是,讓人到四川參觀這艘A貨的巨輪,能有多少收入?
主事者說,參觀船票的收入,部分將納入基金。為表示對海難的人道援助,將對不久前發生的長江客輪翻沉事件,撥出三百萬元用於慰問遇難者家屬。
該船預計在兩年後運作。我們還不知道這艘新的「鐵達尼號」,是游走於長江之中,還是要再駛出大洋。
如果駛出大洋,古老的「鐵達尼號」能否與數以十萬噸計的新型國際郵輪競爭?
再說,如果只是為了懷舊,相信只能吸引有好奇心的遊客於一時,未必能與更新、更大、更豪華的現代化郵輪較量。
如果把輪船內艙現代化,卻又失去懷舊、古典的特色。相信這是主事者難以取捨的一個難題。
近年來,中國人喜歡做一些驚世駭俗的事情。說明中國人富起來了,表示有經濟能力去做一些先進西方國家富豪才能做到的事。
造「鐵達尼號」這件事情還好,但像前些時我所批評的某土豪組織數千人包逾百酒店房間到法國尼斯「布陣」炫富,令外國人為之咋舌,那就大可不必了。
西方有富豪生前遺囑把億萬身家都捐給慈善事業,實行「乾乾淨淨的來,乾乾淨淨的去」,這才是道德崇高的行為。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8月13日)

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

港大鬧劇一場 暴力決定任命

日前港大學生不滿港大校委會不委任陳文敏擔任副校長,強闖會場。推倒成員之一的盧寵茂教授,演出一場一如李國章所說的香港式的小型「文化大革命」。
陳文敏是何許人也?沒有他來當副校長,香港大學的天就會塌下來嗎?他的可能任命所以引起議論,是他曾接受一筆不明不白的捐款。加上他與泛民主派的關係密切。當然,如果他的學術地位崇高,在任內作出卓越貢獻,瑕不掩瑜,政治取向也許可以不論。
但用這種「逼宮」的辦法來強加於大學校委會,破壞香港大學這個第一號的崇高學府的名聲,可說給人以至國際學術界一個極度不良印象。
暴力繼承 不利學術
自從去年搞了幾個月的「佔中」行動以來,香港的大學生已經愈來愈趨向暴力。發起「佔中」三子有兩位就是大學的教學人員。有其師必有其徒,這個暴力的傳統繼承,恐怕對今後的學術殿堂的發展十分不利。
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聲言,今後不排除將會衝入並佔領會議室。當日晚上,已有數十位學生會同馮敬恩衝入會議室內。事實上當日港大校委會暫停時,情況一度十分混亂,部分學生包圍李國章,有勞警方介入。
盧寵茂教授被推倒受傷之後,被救護車送院檢查時批評學生「可恥」。另一名校委會成員劉麥嘉軒在停車場被若干校友包圍,不知怎的,竟要戴上口罩由救護車送往瑪麗醫院。
如此這般的鬧劇陸續有來。似乎陳文敏一日不登上副校長寶座,鬧事的學生不會罷休。看新聞圖片上穿上黑色「香港大學學生會」T恤和短褲的大漢,活像一群年輕黑社會的打手。手握拳頭,張口大吼,標誌着一場廝殺即將來臨。甚麼時候崇高的大學殿堂變成青年打手廝殺的劇場?任命大學的副校長,自有一套規章制度,也有法定的委員會把關,難道應改為以暴力推選為主?
陳文敏說不任命他是「禮崩樂壞」,這話倒是說對了。但不是不任命他是「禮崩樂壞」,而是現在把一個正常的人事任命變成暴力的鬧劇,這才是「禮崩樂壞」。陳文敏作為大學的高級人員,不勸說學生不要為一己的升遷而採取暴力手段,反而對這種「禮崩樂壞」喜聞樂見。
禮崩樂壞 政客戰場
不交代自己接受不明不白的捐款,卻樂於把一己的「升職目標變得十分政治化」。
陳文敏的「捐款門」去年十二月才被立案調查,校委會幾經討論,並訂定今年九月作出決定,時間並不長,為甚麼要煽動學生在當前鬧事?
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素來以法治健全著稱,並被不少人認為可以為大陸示範。
很可惜,去年搞出七十九日的「佔中」以來,的確「禮崩樂壞」,法治受到挑戰。加上社會上傳出「警方捉人,法庭放人」的流言後,真正使一個好好的香港,變成一個「禮崩樂壞」之都。
港大校務委員會的成員梁智鴻、袁國勇、李國章等都是社會上著名而且有學術成就的名流。他們都不是左派或者所謂「梁粉」。但是這些崇尚暴力的學生,在人事問題上如果不合一己的「心水」,動輒以暴力對付,一些不學無術的政客,又在高等學府內搞風搞雨。陳文敏曾領導過的港大法律學院,去年的研究評審工作(RAE),只得三星,四星的研究比率僅得百分之四十六,被中文大學法律學院的百分之六十四超過。並被譏諷是陳文敏領導法律學院才降級。鬧劇應該告一段落了。大學殿堂如果再這樣淪為政客的戰場,繼研究評級下降,香港的大學教育,也只好淪為二三流的角色!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8月6日)

2015年8月5日 星期三

梁振英遠遊答拙作

兩位局長離職事件,我在上周末在《明報》「筆陣」欄寫了一篇評論文字,對此事的處理手法有個輕微的批評。
我認為,宣布離職的事件顯得頗為冷淡,如果能與當事人一同見記者,表示「惜別之意」,效果可能更好。
行政長官梁振英正在冰島渡假。他大概第一時間在網上看到我的文字,就立即給我來了電話。說並不是他不想營造一個惜別的場面,非不為也,是不能也。我知道他的意思,就是也許他的好意受到拒絕,所以這個「好來好去」的場面沒有造成。
我也算是有點了解曾德成局長的脾氣,他是一位硬性子的人。也許他覺得辭職便是辭職了,他既然公開聲明樂於在這時間退休,而且也已達到了退休年齡,不必再做什麼「戲」。周日我給他打了幾次電話,想證實我的看法,可是電話沒有打通。
梁振英和曾德成都是性情中人,絕對不是偽君子,所以我理解他們的態度。
多事之秋 團結第一
也許我年長一些,處事比較圓滑。我也領導過一個不大不小的教育機構,幾十年處理不少人事問題。除了有三兩位教師因道德犯罪和貪污被開除之外,並沒有員工因工作上的小過失而被辭退。因為我堅持在上文所指出的人事政策的3條,特別是不任人唯親、拉幫結派。近年我主持的機構內也有個別領導有拉幫結派現象,我也容忍到讓他退休為止。
當領導的,要容納手下有比自己強的人,有經常持與自己不同意見的人。不僅不要忌才,還要提拔這些有才幹的人,機構才會興旺。如果忌才,永遠只要手下成為「馴服工具」,既培養不了接班人,也不可能使機構成為一個興旺發達的集體。
我對此事所以有感而發,的確是深感香港目前正是多事之秋,團結是第一位的,特區政府領導層的團結更是十分重要。愛之深而責之切,我的原意就是如此。
社會躁動 矛盾增加
現在香港社會頗為躁動,並不因政改爭議告一段落而表現平靜。社會矛盾是永恒的,而原因也相當複雜。既有一些有背景的政客的挑動,也有一些由於政府工作未到位而產生。加上年輕人向上流動的機會的缺失,某些傳媒唯恐天下不亂的煽動。凡此種種,皆使社會繁榮安定成為鏡花水月。
當今之計,就是希望各方面人士,不要再激化社會矛盾。如果有人希望亂中取勝,結果只會身敗名裂。
香港是一個輿論十分開放的城市,不應有些什麼「宮闈秘聞」。兩位局長已經離職了,政府和他們兩人都各有各的表白,我們不應再糾纏在離職的原因上。應該眼光向前,共同為今後社會的進步而努力。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8月5日)

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

局長離職惹風波 人事調動教訓多

特區政府撤換兩位局長的風波,日來正在慢慢「發酵」。議論之多,猜測之密,可謂空前。
據說是親政府的網站《港人講地》,曾引用政府權威消息,指此項決定是政府「撤換」,並不是他們「請辭」。並分析說,因為曾德成局長在青年工作中嚴重失職,方引起去年多月的佔領行動;鄧國威則與公務員關係欠佳云云。
曾德成哥哥、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為胞弟被撤抱不平,並說政府有蠢人,蠢到不得了。還說他聽到這消息時有許多人感到「心寒」。
曾鈺成的話是個比較露骨的批評。社會上進一步的議論將陸續有來,這肯定會影響特區政府的威信。
冷處理有負面影響
本來,如果是一項正常的人事變動,正如曾德成自己所說,他年事已高,樂於退休;鄧國威說因為家庭原因,願意離職。何不由行政長官聯同他們兩人一齊見記者,對他們兩人過去多年對政府的奉獻和努力加以肯定,並表示惜別之意。這不是一個可以「好來好去」的場面嗎?
現在這樣的一個十分冷淡的宣佈,肯定會對特區政府有負面的影響。
目前香港社會正是多事之秋。正當政府聲言在政改被否決之後,將全力集中在民生經濟方面的工作之際,一個人事變動,顯然對社會關注焦點有轉移視線之弊。
有人把此事歸咎於是梁振英手下所作的「蠢事」,我卻不以為然。行政長官一向以強人的風格處事,怎麼會把如此重要的人事變動及宣傳手法,交給下屬全權辦理?
比如說,現在香港社會中的青年學生工作不足,這是事實,但不能說是某個主管部門的責任。這是政府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這方面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如果要檢討,政府應該來個集思會,並與社會各界人士共同研究。當然有關主管部門更應該檢討工作的得失,而不是互相推諉。
團結、唯賢、負責
一個政府,一個機構,一個團隊,要有強而有力的表現,第一必須團結和有紀律,第二必須用人唯賢而不是用人唯親,第三作為領隊的「隊長」,應該勇於承擔責任。這三條是基本的,當然還可以數出若干條,如關心下屬的生活疾苦,並且不應高高在上,應深入基層瞭解下情等等。
亡羊補牢 未為晚也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現在謠言滿天飛,對炒這兩位局長的原因也傳聞甚多。例如曾德成掌握授勳和提拔地區人士的大權,他的看法可能與「上頭」有矛盾。如有不少新近捐錢的商家,對社會並無太大的貢獻,但卻獲上級提名。曾德成是一個硬性子的人,有的提名便可能給他頂回去,引起某些「頭人」的不滿。
至於說鄧國威未能帶動公務員隊伍配合特首工作,詳情我們不知道。但香港公務員隊伍,由港英當局近百年培養出來的公務員文化,牢不可破,並不是一位局長可以恣意指揮。如果說鄧國威因為要執行特首的某些命令,因而和「公務員關係欠佳」,更加是非戰之罪也。
曾鈺成說,這一次的離任風潮,他認為是最高當局沒有認真與當事人溝通之過。這話應該有一定道理。正常的人事調動,不會由此引起社會眾多的議論和不平之鳴。但願特區政府,今後如有人事變動,應該好好汲取這次的教訓,做好有關的工作,以免再次形成一場「人事風波」。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