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愛國等同拍拖結婚?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女士,日前接受香港《大公報》訪問。她說:不應要求年輕人第一天起就很愛國,培養國家認同有如拍拖結婚,應由認識對方開始,在全面深入了解後找到共同點(見9月22日大公報)。
羅范椒芬此言可謂語驚四座。不僅驚四座,簡直可以語驚香港以及全國。愛國等同拍拖結婚,的確是羅范女士的一大發明。
什麼是祖國?祖國就是先祖的國家。英文叫「motherland」。就是母親生長的地方。祖國是不可分離的,如果等同拍拖結婚,即是說拍拖一番之後,兩相不合,便可以「失拖」。就是結婚,也可以離婚的。人們對祖國怎麼可以如此兒戲,合則相結,不合就分離。這是哪門子的人民與祖國的關係?
歷代先賢,歌頌祖國的文學作品不知凡幾,唐宋元明朝的愛國詩人俯拾皆是。
一個人天生對祖國的眷戀
一個人生於斯,長於斯,生活習慣、語言文化、親戚朋友,都會形成人們對祖國的眷戀。當祖國受到外敵入侵時,都會奮起抗戰。最近全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許多先賢先烈為了捍衛祖國的民族獨立,與入侵的日寇作戰,從1931年9‧18開始,前赴後繼、艱苦卓絕,犧牲逾數千萬,為的就是保衛我們的祖國。南唐亡國之君李煜,都會念念不忘「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愛國是一種本能,是成長在祖國大地上的必然的條件反射。也是每個國民的天職。許多國家都是通過升國旗、唱國歌、學習國家的地理歷史、文學詩篇,使一個人在幼兒時期開始,就孕育着愛國情懷。
每個國家的獨特的歷史文化,以至於古蹟和歷史建築物,都能喚起人們的國家民族的自豪感。我遊歷過近70個國家,深深感受到他們的人民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文明感到自豪。
表達「去中國化」的憂慮是必要的
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在港發表的言論,表示了對「去中國化」的憂慮,這是可以理解的。當前「去中國化」當然不是主流,但這個苗頭,在青年學生中浮現,加上我們的國民教育的確不到位,這個議論應引起有心人特別是教育界人士的注意。但如果說培養國家認同如同拍拖結婚,這種不倫不類的比喻,一是會淪為笑談,二是會淡化了愛國教育的嚴肅性。這決不是一個有社會地位的人應該說的話。
國民教育在一片爭議聲中無疾而終,教育局也未有什麼新的對策。當前,在學校中經常升國旗的學校是少數,進行國民教育的更是少數,我們與美國學校來比較,差距頗大。和西方國家以至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都有距離。如不急起直追,那離「去中國化」也不遠了。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9月30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