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探討「佔中」騷亂的深層次原因

所謂「佔中」行動已經搞了整整一個月,現在騷亂群眾和警察仍在對峙之中,是剖析這場運動的深層次原因的時候了。
運動的起因是要求「真普選」,要求人大撤回8.31的「普選」方式的決定,甚至還曾叫嚷要求梁振英下台。開頭參加者是不少青年大中學學生,後來許多社會青年也參加了。魚龍混雜,領導權從「佔中」三子轉移到「學聯」和大專院校學生組織之中。幕後勢力也十分複雜,美英勢力當然加以插手,台前幕後在現場指揮和幕後經濟支持的有《蘋果日報》的老闆肥佬黎,甚至「台獨」分子遠自海峽彼岸也來插上一手。可以說,背景複雜,搞手複雜,起因也十分複雜。
中港之間民心的距離
香港回歸17年,開頭幾年,大家在觀察「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實踐是否成功。中央也堅持不介入香港事務的承諾,當年許多內地幹部,都慨嘆回歸後要申請去香港比回歸前還難。中央堅持「井水不犯河水」,倒是有幾年相安無事。
近年中國經濟崛起,不少人先富起來,來港投資、購樓、買金銀珠寶的,大多是財大氣粗之輩。加上改革開放以後,內地的道德文明教育遠遠趕不上,文革遺毒遠未肅清。民主法治並未隨經濟起飛而逐步確立,侵犯人權的事例接踵而來,貪污腐化比前更為嚴重。個別打壓異見人士和逼害上訪者更由本港傳媒加以渲染。原在過去大陸「左傾」政治運動和大饑荒中逃港者和他們的後代,在香港居民中佔近半數。這種種深層次原因和社會基礎,造成香港居民對祖國的某些離心傾向。
生活摩擦抵消經濟得益
更為要害的是,香港輿論工具和教育機構並不掌握在愛國愛港人士手上。有影響力的報章,政府的香港電台以及其他傳媒工具,經常散佈都是內地的負面消息。辦學團體和大部分受訓教師、大學教職員工,不少都帶有一定的反共色彩。17年來並沒有太多的改變。
祖國對香港輸送經濟利益,得益的不少是壟斷大財團。自由行有大量內地遊客來港,當然有部分中小商業者得益。但一般市民卻只見阻塞交通,妨礙正常購物,部分短缺商品如奶粉等被搶購一空,雙非人士來港產子佔據了產房牀位,個別人士的不文明行為被渲染……。凡此種種,公眾得到的都是負面消息。
實際上,來港內地遊客與港人的生活上的某些摩擦,被渲染而抵消了他們來港使香港經濟得益。
百多年的港英統治,所形成的西方價值觀念十分牢固。加上解放後65年中港兩地的意識形態、生活方式、民主法治的觀念不同並沒有因為兩地融和而消除,反而某些深層次的矛盾逐漸積累而在今天來個總的爆發。
兩地矛盾的總爆發
應該說,這一次的「佔中」騷亂,能夠持續如此之久,並非只為爭取「真普選」的鬥爭,而是回歸以來中港兩地新舊矛盾的集中表現。也許你到現場問問那些參加騷亂的人,問問他們為什麼參加佔領行動,恐怕十個有七八個未必答得上關於政改的具體爭論和所謂「真普選」的真諦。
當然有些是湊熱鬧來的,但是不滿現實、不滿當局而走上街頭的更多。相反,對具體的政改方案,要對中央施行壓力的目標反而模糊了。
要解決這場騷亂,武力清場只能是治標的行動。如果不解決深層次的矛盾,解決中港兩地交往中的若干具體問題,加強香港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的教育工作,努力引導公允的輿論,恐怕這類騷亂七八個月後又會來一次。民心不穩干擾特區有效施政,更使別有用心的外國勢力有機可乘,本地反共反中的勢力和政客可以進一步興風作浪。
清除亂源,有待特區政府強有力施政。急公眾之所急,辦幾件港人叫好的實事,清除拖後腿的「港英餘孽」,統一思想,勵精圖治。古語云,「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經此騷亂,應知難在何處。「撥亂世而反之正」,這場騷亂,遲早要來,矛盾暴露了,亂極必治,也許壞事會變成好事的。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4年11月5日)

 

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田北俊被迅速、果斷、高調除名的啟示

中央迅速、果斷、高調地撤銷田北俊的全國政協委員的資格,說明北京當局對香港當前政治形勢造成的騷亂即將採取果斷措施,也說明當局對「堡壘最易從內部攻破」的憂慮。
田北俊在香港局勢嚴峻的時刻,從「背後插上一刀」,這不是第一次。2003年香港討論《基本法》第23條的本地立法,在爭持不下的局面下,田北俊突然宣布反對23條立法,並辭去行政會議成員職務。他的黨友李鵬飛,站得更前,在參加立法會外群眾集會中宣布自己也是民主派,並恐嚇說,強行通過23條立法,將出現「血洗中環」的局面。言論和行動昭昭在目,雖然事隔11年,人們應該記憶猶新。
就是在那一年,中央並未對田北俊採取警誡措施,還繼續讓他擔任全國政協委員至今,可見北京當局已做到仁至義盡。
今天田北俊再次與中央唱反調,在「佔中」騷亂遠未結束之際,拾起激進反對派要求梁振英下台的口號,公開向中央叫板,其用心何在,頗為耐人尋味。
不讓衝擊APEC會議
田北俊的話聲剛落,全國政協就準備好撤銷他委員的議案,並在數日後的政協常委會上以絕對多數票通過,此事肯定通過最高當局認可。其果斷作風,遠勝前任。其行動的迅速,可謂空前。其高調處理,令人刮目相看。
亞太經合組織(APEC)即將在北京舉行。這個原本應在香港舉行的國際會議,早前因中央估計香港可能有政治動盪,及時果斷地改在北京舉行。事實證明這是個有遠見的改變,因為屆時將有世界大國包括美國奧巴馬等領袖前來參加。如果治安不能保證,將有失國家體面。當前特區政府遲遲不採取清場措施,也許正是恐怕清場引起暴力衝突。如果國際傳媒不懷好意,加以渲染,必然衝擊這個國際會議的新聞焦點。這不是特區政府軟弱無力,而是從全國大局出發的一個策略。
正好在這個關鍵時刻,田北俊出來「攪局」。相信北京當局相當惱怒,認為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才有這個空前的、迅速的、果斷地、高調地除名的做法。
愛國愛港的基本要求
香港的政界人士有樣板了。什麼叫做愛國愛港?愛國,就是應在國家的大局問題上與中央保持一致;愛港,就是不要在香港政治局勢動盪之際,跟着反對派的屁股後面叫板。這只是消極的要求,是最低限度的要求。遑論應該為國家、香港的繁榮穩定作出貢獻了。每個人特別是政界人士,應該撫心自問,這個最低的要求,自己做到嗎?
在上世紀全面抗日戰爭的前夕,國民黨和共產黨仍然兵戎相見,蔣介石剿共仍然不遺餘力。但形勢比人還強,全民的抗日呼聲迫使國共合作,終於經過8年抗戰,取得最後勝利。歷史經驗證明,合則共享勝利成果,分則兩敗俱傷。
現在香港的各黨各派,並沒有你死我活的矛盾,只為政改的步驟和方式有所爭論而已。為什麼要以犧牲「香港是我家」的繁榮安定作為代價?要以犧牲人們的正常生活和營商環境作為代價?
香港治安法治受到挑戰
香港的安定、法治正在受到嚴重挑戰,營商環境排名再跌。作為有責任感的政界人士,應該以解決糾紛為己任,而不是為混亂的局勢添加柴火。
全國政協中有逾百的香港成員。當上全國政協委員,既要為國家的建設獻謀獻策,也要為內地與香港的政治、經濟、文化、體藝發展和聯繫作出貢獻。絕不應該為此幫倒忙,更不應該為兩地關係添煩添亂。
田北俊辯稱他說混話的時候,忘記自己的政協委員的身分,並說他沒有這個身分以後,便可以「暢所欲言」。好吧,他既然要繼續說混話,便不應再在愛國愛港的陣營裏胡混吧。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4年11月1日)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佔中青年飄飄然 掌控者逍遙法外

「飄飄然」是從政人士的死穴。政棍們每有出位的言論和動作,總有一些附從者拍手叫好,於是這些政棍便飄飄然起來。尋想一些更加譁眾取寵的手法,博取更多的掌聲。
精神亢奮 何藥可解
當前的「佔中」騷亂,青年學生的手法就是效法立法會的某些激進民主派。立法會自從加入一些喊口號、展橫匾、拋香蕉以至擲玻璃水杯的議員之後,從無寧日,會不成會。莊嚴的議會廟堂,變成群丑表演的戲台。青年人和學生當前的佔領行動,癱瘓交通,影響商業活動,癱瘓政府和工商業運作,就是從立法會中的某些激進手法學來的。
所謂大人教壞細路哥,這就是樣辦。所以可以說,始作俑者,是立法會中的激進民主派。
由於佔領行動引起廣大公眾注意,更有外國傳媒大幅報道,甚至個別青年搗亂分子更上了美國著名周刊的封面,使這些佔中行動者飄飄然起來。
「飄飄然」發展成「精神亢奮」,這是一種精神病,需要吃鎮靜劑。問題是這種佔中騷亂的精神病,亢奮到要吃甚麼樣的「鎮靜劑」?
當局拋出的第一劑是「談判」。
上周二的「談判」已經過去,結果是各說各話。雖然沒有擦出火花,但因為對方要價太高,絲毫沒有退讓的意思;結果是無結果。雖不致劍拔弩張,但也看不到「黃河有澄清之日」。
北京把這場騷亂定性為外國勢力策動的「顏色革命」。特區政府則是坐以待變。騷亂的青年卻準備打持久戰。
「顏色革命」,就是要使政權變色,就是要把中國一個特別行政區的香港,變成「港獨」或者是「獨立的政治實體」。
美國是這樣想的,但絕對不可能成為事實。香港是中國眼皮底下的一個地區,並且駐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當年鄧小平的設想,駐軍是主權的象徵,同時也準備一旦有動亂時可以對付。「佔中」者難道愚蠢到以為「顏色革命」一旦發動,美國會出兵來與解放軍對抗嗎?
美國總統奧巴馬雖然窩囊,但也不致愚蠢到要與中國打一場大仗。所以,「顏色革命」在香港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
無法無天 法治何存
特區政府呢,目前是有點束手無策。強力清場,引起暴力衝突,如有死傷,將會引來國際輿論責備,特區政府擔當不起。所以目前只好小拆小推,成拉鋸戰局面。也許有待廣大受生活、生意等影響的群眾進一步施加壓力。
但現在騷亂者連法院的禁制令都抗拒,可說已是無法無天,香港的法治何存?有待當局「解畫」。
至於騷亂青年,既看到政府無能,又受到各種反動勢力鼓勵,目前正準備進行一場持久「戰爭」。
目前的出路,看來就只有靠廣大受影響的群眾群起鳴鼓而攻之。但是群眾鬥群眾,必然失控,並非吾人所願見。而且不可能由一方取勝,更可能成為持久的街頭騷亂。
唯一的希望,就是由警方善用最低限度的武力清場,因有法院禁制令在手,師出有名,應該獲得各方支持;把一些搞手繩之以法,也是必須的。
既然無論公開的、隱蔽的策劃者,已經拋頭露面,完全肆無忌憚。或幕後,或台前,甚且設立帳幕司令部,當場指揮。同時掌握輿論工具,台前幕後,一手包辦,可謂天不怕地不怕了。如此囂張露骨地煽動騷亂者,難道當局毫無對策,不敢執法?香港的法治,就此斷送於被稱為「肥佬黎」一人之手嗎?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4年11月14日)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昔日港英嚴控制 今朝當局縮手腳

在英國人統治香港的時期,訂立了許多有利於它的統治的法律和條例,其嚴密程度,說明英國人是管治殖民地的老手。
規則多多 動輒得咎
別的我不太清楚,但一九五二年訂立的《教育條例》,針對新中國成立後,防止親中愛國教育的發展,嚴控左派思想進入學校,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例如,第十一條:「據辦學校係與外國政府或外國政府機關或具有政治性質之組織或團體聯絡或聯繫或以任何方式受其統制者」,「得拒絕予以登記。」第四十三條:「禁止學校或教員或學生對政治、或有政治傾向性活動或宣傳政治等事宜」。另附教育規則逾九十條,例如學生要組織學生會,需申請並獲教育司批准。學生不得參加遊行,宣傳或政治活動或勞資糾紛。所有「涉及政治或部分有政治性的敬禮、歌唱、舞蹈、口號、制度、旗幟、文字或表記,都不得在校舍或學校活動場合中採用。」因此,懸掛國旗、唱國歌,都在禁止之列。
港英當局對法例的訂立,正是所謂防微杜漸。它可以備而不用,但用起來,可以令親共愛國的活動,動輒得咎,處處觸犯條例。港英當局聲稱尊重法治,但法律在它手中,司法由其控制。任何政治活動,以至只是「思想」,而不是「行動」,也可觸犯法例。這是它用法治的幌子,行殖民專政之實。
它甚至還有一個超越法律的高招,是可經由「港督會同行政局」決定,將它不歡迎的人物,不需經法律審判,便遞解出境。上世紀的四、五十年代,左派人士被遞解出境的,以數十計。包括工會領袖、愛國學校校長、親中的工商界人士、電影界的演導人員等等。
港英的統治,有法治的幌子,又有專政的實質。但因為戰後香港經濟的起飛,內地則因歷次「左」的政治運動導致三年大饑荒,逃港的人士以十萬計。因而在港人心目中,總覺得香港的生活環境和自由度,遠勝於內地。
過去法例 今已失效
在港英統治時期,有兩次嚴重騷動。一次是一九五六年,因掛國民黨旗事件,國民黨徒乘機發起的九龍暴動,但不久便被平息。另一次是一九六七年的「反英風暴」,這一次比上次嚴重得多。其原因是港英仍舊執行舊式殖民統治的高壓政策,無視香港基層群眾的覺醒;此外是內地「文化大革命」的極左影響;更重要的是當年內地派駐香港的「新華社」官員害怕調回內地接受文革式的鬥爭,因而迎合當年「四人幫」的極左模式,以至高喊「港英滾出去」的口號,違反中央解放以來一直堅持的「隱蔽精幹,長期打算,充分利用,以待時機」的對香港的政策。
今天的「佔中」行動,是香港戰後近七十年來的第三次騷亂。
但政府當局卻是採取極度容忍的政策,是沒有法律和法例以控告這些搗亂分子以及其幕後的策劃者嗎?不是,騷亂已經超越社會及公眾所能忍受的程度。是其幕後策劃者隱而不現嗎?更不是,他們所謂「佔中」三子已經不止一次露面,害怕人家不知道他們是幕後挑動事件的「英雄」。有人已經公開在報章上刊文宣稱「到了那一天,我們會自首」。
看來,政府也有許多不得已的苦衷。例如,逮捕和控告這些搞事的首領和破壞社會秩序明顯有罪的「搞手」,原有法例可循。很可惜,港英當局過去訂立的眾多法律和法例都不頂用,警察當局也有不能宣諸於口的難言之隱。在此,我只能說一句:「我只能說這麼多了,你懂的!」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4年10月23日)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顏色革命?言重了﹗

什麼是顏色革命?是使政權變色是也。這個革命,始於格魯吉亞,由外國勢力特別是美國勢力策劃。後來延至北非突尼西亞及埃及,而使埃及的穆巴拉克政權倒台最為轟動。於是稱之為玫瑰花革命、茉莉花革命,取其花香色美,來掩飾其血腥暴力,生靈塗炭的暴力行為。
烏克蘭的內戰,也可勉強說是「顏色革命」。其實是親俄勢力和親歐美勢力的角力。但其中帶有強烈的民族因素,俄羅斯民族與烏克蘭民族各佔一方。烏克蘭原是蘇聯加盟共和國,克里米亞更原是蘇聯的黑海艦隊的根據地。俄羅斯並不示弱,美國人要在普京領導的俄羅斯眼皮底下搞「顏色革命」,比在中東一些回教國家要難得多。因此至今堅持不下,美歐策劃的顏色革命並不成功。
亞洲未有顏色革命
在亞洲,泰國的黃衫軍和紅衫軍的對峙,雖然,黃、紅都是顏色,算不算顏色革命?我認為這也不算。因為只是兩派政治勢力利用群眾運動鬥法,政權仍牢牢掌握在泰王族及其軍隊手下。鬧了一陣子,並沒有結果。還不是由軍隊出來收拾殘局,並由軍頭掌握政權。
台灣的太陽花學運鬧了一個多月,也鬧不出什麼名堂,最近也偃旗息鼓了。
香港的學生騷動,也有人稱之為顏色革命。連中央的官員也是這麼說,這是把事情嚴重化了。更可說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的威風。
香港在中央的眼皮底下,香港駐有人民解放軍,香港的食水、主副食品依靠大陸運來,更不用說經濟上千絲萬縷的聯繫,如何能搞出一個「顏色革命」的「港獨」來?
就是外國勢力,特別是美國勢力,也只希望香港作為圍堵中國的一個前哨基地,作為一個收集中國情報站,作為一個培養親美勢力以至擔任特務的培養所。它最大的目的,便是困擾中國、牽制中國。它並沒有什麼能量,能通過「顏色革命」使「港獨」成功。
顏色革命,必然伴隨武力對峙,香港反對派有武裝嗎?美國人能為「港獨」出兵嗎?
青年學生愈來愈亢奮
提倡「港獨」的一些文人政客,從倡導「本土論」到「真普選」,從「去中國化」和「蝗蟲論」,都是嘩眾取寵,收取經濟利益,甘為外國鷹犬而已。要變天,需要武裝鬥爭。有多少位「民主」政客,願意為理想而獻身犧牲?
青年學生有不少是理想主義者,他們不滿現實,受某些傳媒和學棍的惡意煽動,結合為反對而反對的天性,一哄而起。加上沒有犧牲生命的可能,代價不高。看熱鬧的人愈來愈多,國際傳媒焦點又對準了他們,使他們愈來愈亢奮起來。
騷動群眾既無統一領導,也無階段性的策略。不懂得群眾運動應「有理、有利、有節」。連社民連主席梁國雄(長毛)也批評他們缺乏統一領導,如果單一只是搞零星佔領行動,「只會令參加者愈來愈少」,並且「如果支持者的民意與大眾民意相違背,我們就會輸。因為我們需要爭取大民意」。連素來被認為激進領袖的長毛都認為「騷動者違背大多數民意,可見策動佔領行動的策略混亂」。
政府與學聯已在昨日進行對話。估計一是有可能政府與學生們暫時「停戰」,把街頭鬥爭轉到談判桌來。當然,政改方案並未完全定案,仍有不少談判空間。學生們的實力已經充分表現了,引起國際間的注意的目的也已達到了,應該休養生息,轉入談判的「文鬥」。但激進勢力不講策略,也可能進一步激化矛盾,搞到局面不可收拾。如果佔領行動無了期,佔領的群眾必然一衰二竭三作鳥獸散,社會上固然受到重大損失,這場所謂「運動」及其幕後策劃者,必然為廣大香港居民所唾棄。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4年10月22日)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如何建立廉政 關鍵在於法治

「高薪養廉」素來被認為是消除官場貪腐的良方。新加坡採取此政策,公務員的薪金、待遇,為各行業之冠,因此得政府廉潔之效,至今為人樂於稱道。
香港也是採取高薪養廉政策,公務員的薪金、福利、待遇也為就業人士所羨慕。加上有廉政公署的獨立執法,港府也為人稱譽廉潔於一時。
公款吃喝 天文數字
內地官場貪腐十分普遍,大小官員齊齊腐化,於今為烈。最近,中央高層領導大力肅貪,倡導老虎、蒼蠅一齊打,至今打下大中小老虎數以百計。尤以打破「刑不上常委」的潛規則,拿下周永康這隻大老虎,既震動全國官場,也為廣大老百姓拍手稱快。中央領導權威大振,公眾期望,今後「黃河之水」有澄清之一日。
中國沒有高薪養廉,公務員薪水待遇偏低,縣級以下幹部薪金不過數千元,就是最高領導層,月薪也不過逾萬元而已。以今天的物價來說,如果與香港公務員的待遇來比,內地官員實在及不上香港一個二級文員。
不過,中國官場中的大小官員權力很大,特別是他們有權報銷大量消費,如設宴請客,如私用公車,如佔住高檔公家宿舍,如公費出國旅行等等。一些縣鎮鄉村幹部山高皇帝遠,甚至可以任意揮霍,可以利用權力公費私用。有的人天天飲宴,根本不用在家開飯,衣食住行幾乎毋須動用工資。實際上,他們的生活享受,已超過所得的薪金十倍、百倍以上。
至於官員利用權力取得好處,更是不計其數。如果他們大肆貪腐,所得更是天文數字。近年來,某些已經揭發出來的貪腐官員,其貪腐數字的極度驚人,充分證明這一點。此外,中國貪官多,裸官更多,裸官貪腐所得的金錢流出外國,已經無法統計。
中國官場貪腐頻生,關鍵並不是有沒有廉政公署,而是缺乏法治精神,官員權力缺乏制約。
中國至今仍是人治的社會,各級領導都是第一把手說了算。民間有句順口溜:「法律不如政策,政策不如領導人講話。」此乃官場的金科玉律。君不見各級黨報都把領導人的講話、指示和表態,放在頭版頭條麼?
制度改革 方能治本
那麼,中國要不要實行高薪養廉政策?要的。但如果不建立真正的法治,不建立權力制約制度,不讓人民有監督政府、批評政府的民主權力,光給官員高一點的薪水,也是無濟於事。貪官是貪得無厭的,就算有了高薪,還是要貪。欲望是無止境的,沒有民主、法治和輿論監督,高薪養廉在中國不頂用。
在封建王朝,唐太宗也知道「居安思危,去奢省費」的重要性,於是有了「貞觀之治」。然而,封建社會有極大的局限性,貴為天子的李世民,在貞觀之治十年以後,他本人也開始腐化起來。宰相魏徵屢屢指出他的錯誤,在其有名的《諫太宗十思疏》中有云:「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內容便是針對唐太宗個人的腐化。晚年,唐太宗又像秦始皇一樣,追求長生不老藥,終於丟掉自己的性命。
所以,靠明君是靠不住的,社會靠的應該是制度。人治的制度,一天不改變,高薪養廉也不保險。鄧小平早就說過:「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話已說了多年,但有關的制約、監督、民主、法治的制度還沒有很好建立起來。
也許,第五代當前所做的「老虎蒼蠅一起打」,算是解決貪腐問題的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吧。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4年10月16日)

 

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

「佔中」騷亂是怎樣「煉」成的?

上月27日去北京,「佔中」行動剛剛開始,本月2日回港,旺角騷亂已達高潮。有的朋友不知形勢發展如何,頗為徬徨。有一老同學富商來電約見,詢問對局勢看法,是否需要撤資。另一營商老校友也邀請晚飯,請示投資可有風險。我對商業活動十分外行,但對當前香港政治形勢,卻抱亂極必治的樂觀看法。
這幾天局勢已趨緩和,估計十天八日後可能「收尾」。除非有激化矛盾的事件發生,否則騷亂必定無疾而終。
首先必須分析這場「佔中」鬧劇,如何會演變成為港九三個地區的「騷亂」的原因。
騷亂有十大原因
我認為,出現這場騷亂,有十大原因﹕
第一,青年人有反叛,反建制,不滿現實,敢於鬥爭的天性。
第二,香港社會貧富懸殊,地產霸權使地產商人一枝獨秀,青年人「上樓」不易。
第三,香港學校缺乏國民教育和中國近現代史教育,對百多年的民族苦難認識不足,對現代中國的建設成就缺乏了解。國家民族觀念薄弱。
第四,中國內地出現某些侵犯人權、妨礙言論自由事件,與香港尊重人權、言論行動完全自由形成對比。
第五,香港某些傳媒,如電台、《蘋果日報》以及若干網絡為渲染和誇大內地的落後面不遺餘力。
第六,外國勢力,特別是英美勢力插手香港政治,作為牽制中國、圍堵中國的一環,已經公然用金錢通過代理人支持反動勢力和議會中的反對派。
第七,香港大專院校基本上由持西方觀點的學者主導,他們傳播的是西方的價值觀和西方民主模式。
第八,當前的特區政府在施政上存在某些缺失,更不能形成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
第九,親中央親政府的輿論較為教條而缺乏生動活潑的語言。
第十,中央政府雖堅持原則但缺乏柔性策略。
損害群眾利益的騷動
但這種既反建制又損害群眾利益的運動肯定不能持久。青年學生的佔領行動擴散到人口密集的銅鑼灣和旺角等地區,既造成交通不便,更擾亂人民生活的安寧,還影響了打工仔的生計,特別是一些以日計工資的工人、的士司機,以及靠遊客的各類商店以至大酒店和大餐廳。
群眾未見所謂「真普選」的好處,卻要忍受生活上的不便以至影響生計,騷亂持久,人心有變。廣大群眾以至開頭同情學生的,都會覺得這些小伙子「造反」反過頭了。
這就是有些原本同情學生造反的主教陳日君、黃仁龍等頭面人物,都出來勸告學生們應適可而止。
而外國勢力呢,他們雖然要煽動學生「造反」來對北京施加壓力,但他們仍然要利用香港這個前哨基地。如果把香港搞得亂透了,或者迫使中央政府對香港採取更嚴厲的管制政策,對他們的利用也十分不利。况且他們既要圍堵中國,也還要和中國打交道、做生意。美國雖然仍然伸展霸權,但今非昔比,在國際活動的角力上,中國又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大國。英國要靠中國的商品買單,美國有中國的大量國債。國際鬥爭,從來都是有打有拉,鬥而不僵。所以美英在香港的勢力,也不可策動反對派—鬥到底,把香港搞得愈亂愈好。
談判才是正途
青年學生缺乏策略思想,在動亂中叫價太高,要中央收回人大常委會8月31日的決定,要梁振英立即下台,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聞說泛民主派曾提出條件,目前的政改方案可以「袋住先」,但中央要承諾2022年實行「真普選」。是真是假,可以暫時不論,但談判才是正途。兩次世界大戰以後,雖有無數的中小型衝突,但70年來,第三次世界大戰始終打不起來,既有核戰爭的玉石俱焚的顧忌,也有無數大小談判化解戰爭的危機。美國是最有力量發動大戰的國家,但經歷了若干局部戰爭的教訓,也不敢造次,在當前伊斯蘭國發動恐怖行動之際,也只能空襲而不敢派出地面部隊。
香港當前看起來很亂,但並不令人絕望。古語有云﹕「亂極則治,暗極則光,天之道也」。也許香港經過一次騷亂的大洗禮,廣大群眾受過教訓,會更堅定貫徹保持安定繁榮的宗旨。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4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