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馬航失聯 韓船沉沒 都是人禍

近月,世界各地天災人禍不免。消息傳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發生雪崩,在這個登山的熱門季節,據報有最少十五人死亡,數十人被困。另外,馬來西亞航空MH370客機在飛行途中失去聯絡,至今已經超過一個月,儘管各國屢加搜索仍無結果,成為數十年來民航飛行失事最懸疑的事件。而周前南韓客輪歲月號在海上失事,客輪迅速沉沒,救出的僅百多人,最少有一百五十人死亡,仍有百多人失蹤。  
善後工作 廣受詬病
在後兩宗意外中,受難者家屬都十分激動,紛紛指摘當局處理不當,這也是人情之常。
馬來西亞當局對事件開頭支支吾吾,令人有隱瞞若干事實的懷疑。特別是當局與機長的對話,究竟談了些甚麼,竟然五時花、六時變,至今仍然沒有揭開謎團。據說,機長同情反對黨領袖安華,或者向當局有所要求,但受到拒絕,因此採取這種人機俱亡的激烈行動。以此說比照馬來西亞當局的吞吞吐吐,更加惹人遐思。馬來西亞當局處理此事十分不撇脫,引起受難家屬和國際輿論的廣泛詬病,至今並未停息。
至於南韓歲月號客輪沉沒的意外事件,因其中有三百多名作「修學旅行」的中學師生,策劃此次旅行的副校長姜敏圭(音譯)為事件深感自責,因而上吊自殺,更增加了這場悲劇悲壯的一幕。
飛機失聯和客輪沉沒,都是涉及人為。飛機機件良好,事前事後並無發現飛機的可能故障。客輪行駛多次,而且只在內海,當時也非風高浪急,如何忽然傾側?有說是船長的疏忽或副船長的不熟練,又有說是貨物超載。同時,根據錄音顯示,船員遲了半個小時才開始疏散乘客。
事實上,現代科技已使民航飛行和客輪出航十分安全。上世紀三十年代,詩人徐志摩死於空難,若他乘搭的是現代化民航機,相信他決不會因撞機而喪命。鐵達尼號郵輪沉沒,如它是在今天行駛,當不會撞上冰山,演出那壯烈犧牲的一幕。證之現代海陸空交通工具的悲劇,絕大多數是人為造成的。像年前意大利郵輪在地中海沉沒,居然是船長因為要會友人而偏離航道,結果要全船人付出沉重代價。
兩場慘劇 均可避免
馬航客機的悲劇可不可以避免呢?比方說,若機長向馬國總理提出某些政治要求,當局大可佯裝答應,俟飛機安全降落以後,再和機長談判。二百多條人命,繫於當局負責談判官員的一念之間。事實上,至今還是沒有任何理由、證據,足以解釋馬航客機偏離航道以至墮海的原因,既然排除了劫機的可能性,也沒有迹象顯示機上發生打鬥,加上當局前言不對後語,可見謎底只會藏在馬來西亞當局的機密檔案櫃裏。
至於南韓歲月號客輪沉沒前的錯誤,則涉及船長的判斷失誤。事發時,船長已與珍島方面取得聯繫,珍島指揮中心要求客輪採取緊急救援措施,甚且棄船。但船長一直沒有命令乘客穿救生衣跳海,因為當時附近已有一艘貨輪馬上可以抵達救援,而珍島方面也有救援船快將抵達。然而,如果乘客早已疏散到海上等待救援,死亡人數肯定沒有這麼多,須知眾多乘客留在船艙,才是死亡數字極高的關鍵。
「政府殺人!」客輪罹難家屬喊出這個悲壯的口號。其實,馬航事件又何嘗不是如此?
現代社會,海陸空交通工具,已成為人民的必需品。「行」,已不是古代的「行萬里路」,而是乘飛機、搭郵輪、坐高鐵、駕小汽車。交通安全,是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一環。祝全世界人民出遊平安,這種飛機、輪船的慘劇不再發生。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4年4月24日)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做了過河卒子 只有拚命向前——論打虎不可停步

中共十八大習近平擔任總書記,掀起反貪風暴。已經打下眾多蒼蠅,還有中小老虎無數。目前劍指大老虎和老老虎。因為觸及「罪不上政治局常委」的底線,受到強力的反抗。比如上屆常委周永康,其手下羽翼已掃得七七八八,原以為這隻大老虎被拿下指日可待。中央外圍報刊已經不忌諱地點名,全國政協會議發言人呂新華答記者問,並不否認拿下大老虎的可能。還意味深長地說,我只能說這麼多了,「你懂的」﹗
一句「你懂的」傳遍天下。許多京城耳語,都說打下大老虎,是旦夕的事。有的還肯定說會在中央「兩會」結束之後,可是,兩會結束經月,還是沒有動靜,可見受到抵制的重大阻力。  
因為,如果拿下周永康,其他有幾隻大老虎或老老虎肯定人人自危。因此,他們也許會結成攻守同盟,或聯絡其他雖不是大老虎或老老虎的,但不知其「皇親國戚」有否與「老虎」沾邊,因而會反對習近平的「越線」行動。
這是一場生死之戰
習近平呢,這卻是生死之戰。如果因此被迫退,「老虎勢力」勢必反攻。習不僅以肅貪凝聚黨心、人心,樹立其領導地位和威信。如果初見成績的功業,毁於一旦,他如何進一步建立領導權威,取信於民?
這是關鍵時刻﹗也是決戰時刻﹗如果第一隻大老虎不能拿下,功敗垂成,別說再打大老虎、老老虎,就是其他施行的新政,也將寸步難行。
習近平就是不想一如第四代領導核心,庸碌的渡過10年。也不想如第三代那樣,只重運用權術招降納叛,延續政治影響力,而不重凝集民心,有所作為。他希望秉承老父那樣,敢於捋虎鬚,不聽「聖諭」,一身正氣,千古留名。更希望超越前輩,做一個真正的人民領袖。說他有野心也無不可,他就是不想蕭規曹隨,要敢作敢為,在權力集中中幹一番事業﹗
應重視民主制度建設
習近平有一位同樣敢作敢為的助手王岐山,證明吾道不孤。他上任不足一月,就拉下了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然後在周永康勢力較為根深柢固的石油領域、四川省和政法系統打下省部級高官26名,行動仍在進行中。
我們認為,在打老虎的同時,也應該重視制度建設,即建立監督機制、制約機制和公布財產機制。鄧小平早在30多年前就說過﹕「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他又說﹕「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他還說,中國黨內的家長制嚴重。當頭兒的權力不受限制,「別人都要唯命是從,甚至形成對他們的人身依附關係」。
這種情况,到今天還是沒有基本改變。要解決貪腐的問題,除了堅決打大小老虎之外,逐步建立監督和制約制度,建立民主制度,也是當務之急。
後退是沒有出路的
我說習近平現在正像下象棋一樣,做了過河卒子,只有拚命向前,後退是沒有出路的。况且,打老虎只能堅持不懈,不是把老虎打死,就是把牠關進籠子裏,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
軍隊中的貪腐分子是不是受到銅牆鐵壁的保護呢?不少傳言是這樣說的。但看最近總後勤部副部長谷俊山中將已起訴,而他的後台前軍委副主任徐才厚上將傳說已扣查,各軍區首長紛紛表態忠於軍委主席習近平,似乎有為軍隊不穩闢謠,為軍隊支持習近平的路線背書。如此看來,習在軍隊中肅貪並無如外傳中那樣受到較大阻力。
當前,一隻真正的大老虎正式落網,是個關鍵。可以說,這是一場生死存亡的大鬥爭。勝敗之分,在此一役。習近平如果依靠人民、依靠黨內健康力量,他的這一仗就可以取勝。衝鋒號已經吹響,我們期待他打虎成功﹗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4年4月23日)

 

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車到山前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香港的政改方案爭論還沒有結果,議員們上海之行也只是各說各話。究竟二○一七年的普選前景如何,各方面的人們都偏向「看淡」。但是,還應該估計,如果按提名委員會提名的方案拉倒,行政長官選舉便只能原地踏步。雖然屆時政治生態更趨緊張,但是無論泛民和建制都沒有贏家,只有吵吵鬧鬧,再過五年!  
一意孤行 未得民心
我相信,香港的大多數人,都不理會候選人如何選出,但自己有一票可以參加選舉,用選票來表態,認為比選舉委員會的小圈子選舉,沒有自己的份兒,是一種進步。
何況,選舉當中,必定有兩至三個候選人,讓自己有權選擇。即使兩三位之中,自己也都不滿意,他也有權投白票或放棄投票。這不是比無權參與進了一步嗎?
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生平也許只有這一次有權選舉了。再等五年,還是未知之數。他們支持先行普選,再把選舉辦法,特別是選出候選人的辦法,逐步完善。相信除了老人家之外,也許大多數中間選民的想法也是一樣。泛民議員,如果一意孤行,終於否決了普選方案,他們能得到大多數選民的歡呼嗎?他們會不會因此流失選票,在下一屆的選舉中,被選民拋棄呢?
十分激進的選民,是少數。由於目前的分區選舉制度,他們能得到幾萬張選票,於是當選為議員,這是個別十分激進的議員能當選的原因。但這些十分激進的議員,這幾年的表演已經夠充分了。選民們看他們重複又重複的破壞性表演,也夠厭倦了。當上立法會議員,就是只懂得高呼幾句罵人的口號,在行政長官到場時擲一些雜物,在座位上擺放幾條大標語,最後因為犯規而被逐離場。這一套「戲碼」,難道會令人「拍案叫絕」嗎?當上議員,享受厚祿,但卻一件建設性的議案都沒有提出過,你們不會問心有愧嗎?
香港的議會文化,是需要革新的時候了。二○一七年的普選,正是一個契機。行政長官邁進普選的門檻,是一個進步。兩級議員的選舉,也必須同步改革,使香港的政治文化令人耳目一新。
議會文化 需要革新
香港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有獨特的民主制度,有充分的言論自由,也有示威遊行的自由。警力沒有成為專政工具,司法更加獨立得令人「頗有微詞」。這一切,與內地的種種,可說南轅北轍。除了香港不能獨立,也不是「獨立的政治實體」,更要遵守《基本法》中規定的中央憲制權力之外,民主、自由、法治不是全都有了嗎?就是比一些不太先進的民主國家,人權和自由不是顯得更有保障嗎?
行政長官普選,是香港民主的一大進步。民主有序的循序漸進,是應有之義。只有一心要反中亂港的人,才會擾亂視聽,一會兒說香港沒有言論自由,一會兒叫嚷提名委員會提名不民主,一會兒說「警力過大」,把香港既有的人民權利一概視而不見。這些人大概嚮往「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愈亂愈好」。也希望能過上埃及、泰國或烏克蘭這些國家動亂的日子。
很可惜,你們希望「亂中取勝」,但全港人民卻是希望「團結穩定」。當廣大沉默的選民認清你們的真面目以後,你們這些反中亂港的議員,一定會被你們原有的選民所拋棄!
所以,目前對二○一七年的選舉,還不必十分悲觀。「柳暗花明又一村」。當廣大中間性群眾站出來的時候,當有理性的民主派議員認真衡量利害的時候,當有關當局在「有商有量」的基礎上作出一些妥協的時候,也許光明就在前面!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4年4月17日)

 

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認清美國反華動機 硬軟兼施方為正途

我們經常可以見到的一種社會現象﹕有的人本來思想是極左的,但因某些原因,突然走向極右。歷史上有不少共產黨的叛徒,叛變以後反共、打擊自己人出手更加兇惡。如上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叛徒顧順章,叛變以後不遺餘力地幫助國民黨搜捕共產黨地下工作人員。當然他的最後也沒有好下場,還是被國民黨殺掉了。
在香港我們也可看見不少這樣的人物。他原本是左派,在左派機構工作,一旦反起共來,比原來的右派反得更狠、更落力。香港某些最反共最仇中的傳媒人,正是出身「左派」。所以有人說,叛徒比敵人更為可怕。從世界各國的共運歷史看來,此類例子不勝枚舉。  
奧巴馬是美國的右翼
據說有研究美國少數族裔的學者的研究結果,認為美國的亞裔或其他少數族裔的人,一旦當了權,便比白人更加偏向右翼,更加好戰保守,更加討好白人,「踩低」本民族人士。原因是害怕人家指摘他一旦當權,便維護少數族裔利益,並指出現任總統黑人族裔的奧巴馬,便是這樣的人。是的,奧巴馬上台後走的是比共和黨白人總統更右更好戰的路線。
別的我們可以不論,但在對華政策上,奧巴馬執行的是迎合美國一部分人的仇華蔑華的右傾路線。
本來,從美國的長期利益來說,應該對世界大國之間保持一種均衡策略,以便左右逢源,在政治上互相牽制,在經濟上互補,這樣對美國更為有利。在對華政策上,不應該只是圍堵、打擊、刺激,是有聯合也有鬥爭。中國目前並不對美國有任何軍事威脅,美國也深知中國軍事力量還不是美國的對手,中國實際上從來沒有對外擴張的意圖。中國還是美債的最大光顧國,中國富豪權貴和他們的子弟都往美國跑,中國人在某些程度上的崇美思想可說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中國怎會威脅到美國呢?
但美國佬卻一味刺激中國。圍堵不在話下,例如大家都知道日本是美國的守門犬,利用日本牽制中國,當然符合美國利益。但去得太盡,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張牙舞爪,軍國主義勢力快速復活,難道不怕這隻「養不熟」的狼犬會反過來咬主人一口嗎?難道美國人忘記了珍珠港的慘痛教訓嗎?
接見達賴喇嘛刺激中國
就是最近,奧巴馬再一次會見藏獨頭目達賴,更是極大刺激中國的神經,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美國明的暗的支持西藏、新疆的主張獨立的分裂分子,對這些分子採取的恐怖襲擊,態度曖昧,中國人民全部都看在眼裏。
中國歷史上就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悠久的歷史文化,形成中國人牢不可破的統一觀念。分裂祖國的罪名,任何中國人都會「人人得而誅之」。達賴託庇於外國勢力,長期在幕後支持所謂西藏流亡政府,並主張大西藏——即有西藏人居住的中國西南地區,劃入他的「勢力範圍」。這個分裂主義的大頭目,是中國人的眼中釘。奧巴馬接見他,一再刺激中國的外交底線,在中國政府看來,是可忍,孰不可忍?
奧巴馬露骨地用行動反華,行動上多方部署圍堵中國,如何能對中美關係和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4月份奧巴馬訪問亞洲,第一站就是日本,相信他的言行,只會造成中美關係更趨緊張。他甚至對朝鮮的好戰舉動反而並不在意,已不再認為朝鮮是個邪惡國家,而認為朝鮮也是牽制中國崛起的一個力量。如此的對華政策,中美關係顯然不會好到哪裏去。
美國佬可能認為中國的大量資金和人才流入美國,美國實際上掌握着相當多的中國「人質」,再刺激中國,中國也無可奈何。它掌握了中國的若干「軟肋」,以為可以肆無忌憚。但是囂張的美國政府,別以為今天的中國人好欺負,崇美、畏美的人是有的,但更多的是有志氣、崇尚獨立自主的中國人。如果美國欺人太甚,我們的反彈力也是極強的。
中國人不信邪,不能對美國存有太大的幻想。當然長遠來說,關係仍將是有張有弛,我們也應對它有打有拉。但在當前,美國鷹派當道的時候,應該注意丟掉幻想,準備鬥爭!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4年3月29日)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緩和矛盾 多作交流 促進了解

香港的反對派「早着先鞭」,老早就提出「佔領中環」的口號,為政制改革問題向北京和特區政府施壓。不過,反對派們遲遲未有正式行動,表現出「盤馬彎弓惜不發」的策略。
反觀台灣「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卻是突然發動數以十萬計的群眾,迅速佔領立法院,反對兩岸的服務貿易協議。這場運動行動的迅速、動員的廣泛,十萬大軍佔立法院、攻行政院、圍「總統府」,聲勢頗為浩大,影響遍及整個台灣。
大概有見台灣的成功,香港反對派恐怕「執輸」,匆忙在中環滙豐銀行旁邊搭起幾個帳篷,找幾個議員做做絕食騷,高叫「雞蛋碰高牆」,但卻完全不成氣候。說到底,香港的所謂「佔領中環」行動,為的就是逼北京就範,在二○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不設任何先設條件,即所謂毫無篩選的「真普選」。然而,因為政改方案的諮詢還在進行中,目前仍然未有結論,所以「佔領中環」就只能是一個威脅性的口號。也就是說,只有在得知諮詢結果未如他們的意願後,他們才會用癱瘓中環經濟中心的行動來抗議。
台灣學生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行動,他們不滿意兩岸之間有更多經濟和人員之間的往來。這些學生,代表着民進黨綠營的思潮,反對兩岸之間增進往來,認為大陸對台灣經濟上的讓利,受益的只是一些資本家,大陸客人、財來台,不利於長遠的台灣核心利益。
青年浮躁 行動激烈
但是,反對學生行動的也大有人在。一如泰國的「紅衫軍」、「黃衫軍」對壘一樣,台灣反服貿的是「黑衫軍」,但也出現支持服貿、反對佔領立法院的「白衫軍」。日前,台灣有十四家大工會、五十二家工商團體發表挺服貿的聲明。另外,若干家大學和上班族也發起示威遊行,提出「還我國會、尊重法治、支持民主、守護台灣」的口號。
當前,社會上青年學生的浮躁,不滿現實而付之以激烈行動的情況相當普遍。一般青年學生大多不滿現實。由於貧富懸殊、壟斷集團壟斷社會資源,青年人在社會上升機會較少,造成他們容易為某些社會問題而產生激烈行動。加上青年學生沒有家庭負累,包袱較少,參加一些激烈行動時不會瞻前顧後,說幹就幹,一有人號召,便一呼百應,毋須深思熟慮。
以香港討論政改方案來說,民主,是大道理;一人一票,是應有之義;不加篩選,是公正公平。他們不管你提出的如香港不是一個獨立政治實體,仍要受中央管轄;一切選舉都要按《基本法》及有關法律規定。對於這些原則,他們是聽不進去的。
同樣,在台灣,本土主義思想根深柢固。對大陸資金、人員、遊客多來,台灣人多心存疑慮,害怕大陸錢財、人才的進入,會影響本土人的就業和安全。加上政客的煽動,排外思想油然而生。
消除隔膜 達致團結
一個中國,由於長期的隔離和傳統的差異,造成今天政治上的分歧日益激化,這完全不是好事。緩和矛盾的良方就是應該相互了解,多作交流,而不是彼此指摘,隔空對罵。青年人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只有多發揚彼此的長處,多組織互訪,消除隔膜,才能達致團結。
在中日建交之前,中央也組織了不少中日青年交流的活動,使因為日本侵華而造成中國人民的苦痛,不因而轉嫁到日本新一代青年的身上。當年,這些行動曾達致很好的效果。今天,中、港、台的青年學生都是中國人,共同語言應該更多,何不多做一些有助互相了解的好事?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4年4月10日)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醫患糾紛頻發 應求正本清源

記得在解放初期,我們很願意到內地去看病。原因是內地醫院的服務態度好,而且費用便宜。過了六十年,如今反而是,港人如果在內地有病或意外受傷,如有可能,都要趕快回港就醫。我親眼見過幾個親友的如此事例。
經費不足 監管不嚴
為甚麼?第一是內地醫療機構遇到病人,無論病情輕重,都要進行許多測試。最普通的,大家都可目見的是,任何小病在待診時都要「吊針」。這種候診的奇景,在香港是絕對見不到的。
原因不講自明。多作不必要的檢查,每病必吊針,是為了多收費。至於開藥,也是愈多愈貴愈好,為的是創收。
問題很清楚,是公家對醫療方面的經費投入不足,醫護人員的待遇偏低,醫藥監管不嚴,醫療機構未能滿足城鄉的需要。
最近的發展是,醫護人員和病人的衝突惡性事件頻頻發生,醫患矛盾十分突出,以致出現不少醫護人員死傷事件。其副作用是,醫護人員的職業熱情正在下降,讀醫不再是優秀中學生升學的首選。甚至是醫院留不住人,出現醫護人員短缺的現象。
這是一個不得不重視的社會現象。中國的人口正在老化,世界傳染病經常會侵入我們的社群。本來醫護人員和設備已有缺位,因此,這是一個社會危機。
如果和香港來比較,就顯出內地的問題更為突出。香港沒有突出的醫患矛盾,沒有病人要向醫護人員送紅包的現象,沒有優秀學生不願讀醫的風氣。兩地醫療現象的對比,正好為內地改善醫療環境和醫患關係作為參考。
內地的醫療深層次矛盾明顯。例如醫護人員待遇偏低,藥物和醫療耗材價格偏高,政府、醫療機構、醫生、病人的關係亟需調整。如果不及時理順這種種關係,我們的醫療領域矛盾,可能成為今後一大社會問題。
召開會議 解決矛盾
醫者父母心,實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如果沒有理順醫療領域的種種關係,就只能成為一句空話。病患者因不滿醫療結果而用暴力對付醫護人員絕不可取。但只重懲罰而不加疏導並不能解決問題。
現在內地的醫生是明顯短缺,以致醫生的接診每每處於超負荷狀態,這是十分不正常的。由此或可能易生診醫失誤,或令醫生產生浮躁情緒。
歸納起來,內地當前的醫療領域問題的確十分嚴峻,威脅到全民的健康和保健。
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增加醫療衞生經費的投入,引進港資和外資多建立醫療機構。
此外,提高醫護人員的經濟待遇,理順醫療費用和藥物價值的關係,妥善處理醫患關係,應該治本而不是治標,更不應把鬧事的標籤為「恐怖分子」激化矛盾,讓惡性事件蔓延。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相當一段談及醫改問題,也涉及上述的若干矛盾。如「破除以藥補醫,理順醫藥價格,創新社會資本辦醫體制」,「健全分級診療體系,加強全科醫生培養,推動醫師多點執業,讓群眾能夠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等等。
然而,這些只是口號而已。
面對當前嚴重的醫療問題,中央實在需要召開一次全國醫療改革大會,探討有關問題,解決矛盾為民造福。不然,社會上將會陸續吶喊着:「明天,誰為我們看病?」(此口號見於官報)。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4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