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反對派「早着先鞭」,老早就提出「佔領中環」的口號,為政制改革問題向北京和特區政府施壓。不過,反對派們遲遲未有正式行動,表現出「盤馬彎弓惜不發」的策略。
反觀台灣「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卻是突然發動數以十萬計的群眾,迅速佔領立法院,反對兩岸的服務貿易協議。這場運動行動的迅速、動員的廣泛,十萬大軍佔立法院、攻行政院、圍「總統府」,聲勢頗為浩大,影響遍及整個台灣。
大概有見台灣的成功,香港反對派恐怕「執輸」,匆忙在中環滙豐銀行旁邊搭起幾個帳篷,找幾個議員做做絕食騷,高叫「雞蛋碰高牆」,但卻完全不成氣候。說到底,香港的所謂「佔領中環」行動,為的就是逼北京就範,在二○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不設任何先設條件,即所謂毫無篩選的「真普選」。然而,因為政改方案的諮詢還在進行中,目前仍然未有結論,所以「佔領中環」就只能是一個威脅性的口號。也就是說,只有在得知諮詢結果未如他們的意願後,他們才會用癱瘓中環經濟中心的行動來抗議。
台灣學生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行動,他們不滿意兩岸之間有更多經濟和人員之間的往來。這些學生,代表着民進黨綠營的思潮,反對兩岸之間增進往來,認為大陸對台灣經濟上的讓利,受益的只是一些資本家,大陸客人、財來台,不利於長遠的台灣核心利益。
青年浮躁 行動激烈
但是,反對學生行動的也大有人在。一如泰國的「紅衫軍」、「黃衫軍」對壘一樣,台灣反服貿的是「黑衫軍」,但也出現支持服貿、反對佔領立法院的「白衫軍」。日前,台灣有十四家大工會、五十二家工商團體發表挺服貿的聲明。另外,若干家大學和上班族也發起示威遊行,提出「還我國會、尊重法治、支持民主、守護台灣」的口號。
當前,社會上青年學生的浮躁,不滿現實而付之以激烈行動的情況相當普遍。一般青年學生大多不滿現實。由於貧富懸殊、壟斷集團壟斷社會資源,青年人在社會上升機會較少,造成他們容易為某些社會問題而產生激烈行動。加上青年學生沒有家庭負累,包袱較少,參加一些激烈行動時不會瞻前顧後,說幹就幹,一有人號召,便一呼百應,毋須深思熟慮。
以香港討論政改方案來說,民主,是大道理;一人一票,是應有之義;不加篩選,是公正公平。他們不管你提出的如香港不是一個獨立政治實體,仍要受中央管轄;一切選舉都要按《基本法》及有關法律規定。對於這些原則,他們是聽不進去的。
同樣,在台灣,本土主義思想根深柢固。對大陸資金、人員、遊客多來,台灣人多心存疑慮,害怕大陸錢財、人才的進入,會影響本土人的就業和安全。加上政客的煽動,排外思想油然而生。
消除隔膜 達致團結
一個中國,由於長期的隔離和傳統的差異,造成今天政治上的分歧日益激化,這完全不是好事。緩和矛盾的良方就是應該相互了解,多作交流,而不是彼此指摘,隔空對罵。青年人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只有多發揚彼此的長處,多組織互訪,消除隔膜,才能達致團結。
在中日建交之前,中央也組織了不少中日青年交流的活動,使因為日本侵華而造成中國人民的苦痛,不因而轉嫁到日本新一代青年的身上。當年,這些行動曾達致很好的效果。今天,中、港、台的青年學生都是中國人,共同語言應該更多,何不多做一些有助互相了解的好事?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4年4月10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