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李光耀逝世 評論不一

李光耀逝世,新加坡人如喪考妣,世人也多加關注。李氏蓋棺未定論,因為不是沒有可議之處。
新加坡人對他完全肯定,原因是以新加坡這樣的一個小國,能在國際風雲的夾縫中維持數十年的繁榮穩定,與他這位建國元勛的內外政策運用得體有關。但他的獨裁手法,打擊異己,曾經在日佔時期為日本人服務,也往往為人詬病。
在新加坡後一輩的人看來,他是瑕不掩瑜的。况且以新加坡這個面積比香港還小的國家,處在東南亞許多新獨立國家的包圍環境中,不僅能生存,還能舉足輕重,在世界各大國中周旋,更是很不容易的事。
從四方面評李光耀
對李光耀的評價,應該從四方面來看。第一,看他對內政的處理手法和施行的方針政策。
他在內政上實行的是一種威權的獨裁專政。正像毛澤東倡導的但卻並不實行的「人民民主專政」。西方輿論把它列入民主國家,但它實際執行的是徒有民主的形式,實際上卻是威權專政。一個時期,他是什麼都管,人民吃香口膠,大學女生結婚生孩子,都要干預。新加坡建國之後,馬來半島反殖民主義的共產主義思想流行,馬共一度頗得民心。李光耀進入政壇以後,認為共產黨是心腹大患,打擊和逮捕馬共分子和親共分子不遺餘力。當然,馬共的「左」,脫離群眾和實際,也是他們逐漸衰亡的主因。
新加坡立國以後,雖然一切依照西方政治模式,有一院制的議會,有5年一屆的全民選舉。但由於李光耀打擊異己,壟斷資源,他領導的人民行動黨一黨獨大,在1959年第一次大選,就已保持壟斷地位。本世紀的第一次選舉,人民行動黨在議會大選中,贏得了84個議席中的82個議席,只有兩席為工人黨所得。
內外政策都有成就
第二,李光耀深知,要新加坡社會穩定,一是要居者有其屋,二是要人民衣食足,才知榮辱。於是他推行組屋政策,規定僱主和僱員各需供款,為僱員取得居屋。因此,他們沒有一個負資產購屋的問題。這一條李光耀便使新加坡居民都成為小有產者,並沒有出現貧富太懸殊的情况。
正是社會沒有太兩極分化,所以政局便相對穩定。
第三,李光耀在外交上採取的是睦鄰政策和平衡政策。穩定與近鄰,特別是和馬來西亞印尼的關係。與大國結交,特別是對中、美、俄等國,採取略為對等平衡。不得罪任何一個,也不特別親近一個。
正是這種政治中立,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所以它能成為國際金融、航運和服務業和商貿中心。
重視與中國的關係
第四,他也深知中國的強大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所以他主動插手中國兩岸事務,以提高他的影響力。最早促成海峽兩岸的汪辜會談的是他。他正確地指出,全球勢力均衡正在發生變化,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並承認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會帶來中國的和平與繁榮。他不同意硬要把西方的一套民主模式強加給中國。而且認為在中國,沒有任何「起義」會成功的。他以一個華族的領袖人物看中國,並認真研究中國的歷史和現狀,沒有像一些自稱「中國通」的西方人物,作出「以我為主」的錯誤判斷。
李光耀自從1976年首次訪華之後,曾一再多次訪華。他訪問過前4位領導人,包括已經風燭殘年的毛澤東,以及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2010年,還見過時為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他原本還希望能再到中國訪問,可惜來不及了。
李光耀以一個小國領袖,而有大國領袖的影響,應該說與他的個人才能有關。他與新加坡成功的獨特模式引起國際注意。既然新加坡和李光耀,都有許多獨特的地方。我們相信,往後評論李光耀的功過,分析李光耀現象的文字,將會陸續出現。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3月25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