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名言可堪咀嚼 革命尚未成功

近代名人,七、八十年以至上百年前的雋語,今天讀來,仍然意味無窮,歷久常新。例如孫中山先生八、九十年前的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現在看來,這話過時了嗎?
孫中山當年所言,是對國民黨人說的。國民黨在孫中山先生領導下,推翻清代封建王朝,建立民國。但由於軍閥混戰,革命尚未成功,孫中山壯志未酬。後來蔣介石又叛變革命,經歷抗日戰爭、國共內戰,雖然終由共產黨領導成立新中國,但革命成功了嗎?
新中國連年極左的政治運動,終於形成十年動亂的「文革」,那不是「革命」,而是一場「浩劫」。改革開放,撥亂反正,革命算是進了一步。可惜,因為貪污腐敗種種毛病,使最高領導人多次提出警告,不加改革,就有「亡黨亡國」危險。也就是說,現在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革命家兼思想家梁啟超逾百年前在著名的文章《少年中國說》中,面對列強欺凌,祖國積弱,作出教育救國的呼聲:「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寄希望於下一代,寄希望於振興教育,寄希望於全民文化的提高。這個呼籲,也就演變成為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民主與科學的呼喊。
教育缺失仍然嚴重
百年時光過去了,雖然新中國的教育有所進步,義務教育表面上有所普及,但全國的教育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政府教育投入不多,教育改革並未到位,教育界的弄虛作假愈演愈烈,全民的道德教育缺位……中國的教育實在問題不少,基礎教育的種種問題仍然嚴重,試問我們如何去選拔少數人奔向獲取諾貝爾獎名銜的前程?
前中共中央宣傳部長陸定一在一九九六年五月臨終前,斷斷續續說了兩句遺言:「要讓孩子上學!要讓人民講話!」陸定一長期擔任中共中央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在大氣候下也許說過一些並不恰當的話,做過一些並不恰當的事。然而,他卻在「文化大革命」開始時就受到嚴重衝擊,「彭羅陸楊」正是當年第一個被揪出的「黑幫」。後來,他雖獲平反,但並不當權了。臨終時說的這兩句話,卻道出當前社會最重要的教育問題和言論自由問題。
「要讓孩子上學」,就是要普及教育。一九九六年,聲稱已普及教育的年份,其實只是數字上的遊戲。廣大農村和貧困地區的人家和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學不易,教育上的不平等仍然存在。
「要讓人民講話」,就是要有言論自由,就是要實現憲法規定的人民基本權利:「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過去,最高領導人也曾說過要「讓人民說話,天也不會塌下來」的豪言壯語,但今天實踐了沒有?
毛澤東說過:「共產黨的路線,就是人民的路線。」這正是其「為人民服務」號召的註腳。但為甚麼當前全國各地經常發生許多官民對立、爭執、衝突以至鬧成小動亂的事件?連不少地方的城管隊都往往成為城鎮市民敵視的人物?
警民關係異常糟糕
童年時,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香港,我常常看見港英的印巴裔警察「嚤囉差」,對中國人的小商小販拳打腳踢的情景,那是英國殖民統治最惡劣的時代。到了七十年代,港英當局也已有所改善。至於今天的警察部隊,已經十分文明執法,對近年的某些暴力破壞公共秩序更有很高的容忍度。為甚麼內地的警民關係卻是如此的糟糕?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3年12月26日)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朝鮮誅殺張成澤的震撼

朝鮮金氏王朝第三代金正恩,兩周前突然宣布第二號人物張成澤為「反黨反革命」分子,在開會時對他突然襲擊,逮捕並立即處決。事件震動國際,令人至今對朝鮮的政治局勢捉摸不定,充滿疑惑。朝鮮雖國小人窮,但因擁有核武器,如其不按「牌理」出牌,世界和平堪虞。
其影響的深遠,原因有:
第一,眾所周知,張成澤是朝鮮第二號人物,是輔助年輕金正恩的「顧命大臣」,甚且可說是「垂簾聽政」的重要人物。且他在金正恩的父親金正日在朝之日,已是政壇要員,在黨政軍各方面都有潛在勢力,他既是金正恩的姑丈,又曾當權多年,為何一下子就給這位年剛滿30的外甥小子拿下,立即殘忍處決,令人難以置信。
第二,對張成澤羅列罪名,似有涉及中朝關係。如說廉價租借羅先經濟貿易發展區和黃金坪,威化島經濟區地皮給外國,實則暗指中國。有把張成澤目為朝鮮親華派,他又多次訪問中國,也許與中方有相當多的人脈關係。如此一來,是否表示中朝關係再度緊張,朝鮮當局難道將對華「撕開面皮」?
第三,朝鮮的這一場「無情打擊,殘酷鬥爭」,將使人聯想的是斯大林主政蘇聯時代的殘酷清算和上世紀30年代的「大整肅」,處決了不少最高層的幹部如布哈林、加米涅夫等,還追殺托洛斯基於國外。又如中國過去多場政治鬥爭,以至文革前後判處高層領導劉少奇、彭德懷等人。一再出現的殘酷鬥爭,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形象有負面影響。
第四,傳說朝鮮處決張成澤相當殘忍。說有所謂「犬決」,即用餓狗把張成澤和其同伙咬死,並由金正恩等親自觀看。令人覺得這些號稱社會主義國家的滅絕人性,比歷代的封建王朝的刑罰還要殘酷。
朝鮮將往何處去?
現在人們的議論焦點在於,朝鮮將往何處去?中朝關係又如何?
過去,有一種觀點認為,金正恩上台以後,將學習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放鬆管制,振興經濟,放棄閉關鎖國政策,放棄核訛詐政策,走向開明治國。
其次,認為他們會更加重視中朝關係,以中國為榜樣,把經濟搞上去。
現在看來,這個善良願望會落空了。金氏王朝第三代,可能更頑固,更獨裁,更加「先軍政策」,更加迷信核訛詐。作為它的鄰居,我們可能更不安寧。
當前亞太地區風雲險惡,日本甘為美國圍堵中國的急先鋒,復活軍國主義正在積極進行。美國不知進退,不吸收歷史教訓,養虎為患,自以為得計,還縱容菲律賓等搞風搞雨。而朝鮮發展核武器的威脅,原本應該是中美為了共同戰略利益,聯手抑制朝鮮的核訛詐政策才是。但美國戰略謀算竟與此相反,認為中國是潛在敵人。這是美國人的悲哀,也是國際形勢可能走向戰爭的一大危機。
凝聚人心 準備應變
中國處於如此微妙的國際局勢,應該十分謹慎從事。既要加強自己的國防建設,增加軍事實力,又應運用靈活的外交策略。同時整飭吏治,注重民生,凝聚全國人心,準備應變。
在近鄰來說,應爭取韓國與俄羅斯,與我們站在一陣線。
對於朝鮮來說,應採取「又打又拉」的政策。對它的反華做法應有所制裁,不要讓它認為我們「投鼠忌器」,只有滿足它的要求,而不敢對它的核訛詐政策有所制約。它正是看穿我們的這一弱點,才敢如此放肆。金氏三代,長期對中國只有要求,並無感恩。我在上世紀80年代,曾去朝鮮旅行,見它的博物館,歷史展覽館隻字不提「抗美援朝」,對中國的無私援助似乎要從歷史中抹去。當我們表示不解時,才讓我們去看一個「中朝友誼塔」。那是金日成時代,即金正恩爺爺的時代,就是如此,今天恐怕只有更差。看來,是不是我們的對朝政策有了偏差?
數十年過去了,相信朝鮮當局,仍是知恩而不圖報,而且成為世界和平一大威脅。當前,我國對朝政策,是應該來個認真檢討的時候了。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3年12月21日)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亞洲不太平 矛盾各不同

這個世界,實在並不太平。那邊廂,全世界領袖正集中在南非,紀念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曼德拉對種族和解的卓越貢獻。這邊廂,北韓逮捕了政壇第二號人物,王親國戚的張成澤。泰國爆發了連續數周的數十萬人大示威,企圖迫使民選總理落台。一向被認為治國有方的新加坡,爆發逾四十年來的種族大騷亂。
香港也正在政治對立中醖釀暴力抗爭。所謂「佔領中環」的行動持續發酵,更有立法會議員恐嚇將在會議廳中擲汽油彈。
最奇特的是北韓的張成澤不僅被迫下台,而且立即被宣佈十分嚴重的罪狀,並在會議廰中加以逮捕,隨即槍決。
張成澤是當今北韓金氏王朝金正恩的姑丈。金正恩以不滿三十歲之齡登基,成為金日成形成的金氏王朝的第三代傳人。人們普遍認為北韓已進入張成澤「垂簾聽政」的時代。因為張成澤在金正日時代當權已久,黨羽甚多,盤根錯節,在北韓黨政軍中,必有相當大的潛勢力。當年金正日出殯,他與金正恩兩位,站在扶靈的最前列。國際評論家咸認為,真正掌權的該是張成澤和他的妻子、金正恩的親姑母金敬姬。想不到金正恩掌權不過兩年,便能把張成澤的權勢連根拔起﹗看來,其中必有若干尚未揭露的細節和內因。
北韓動盪可釀核危機
北韓是一個擁有核武的國家,經常有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動作。如果這一次的政壇動盪,引起亞太地區的不太平,更是國人應該密切關注的。
泰國自從前總理他信被迫下台遠走外國以後,政爭不斷。率眾示威,即所謂紅衫軍、黃衫軍的對疊,差不多一兩年就來一次。此次大示威的藉口,是現任總理英祿曾提「特赦法」,被反對派認為是為他信回國及重返政壇舖路。此法雖經議會否決,但反對派並不罷休,仍然要迫使英祿下台。英祿宣布解散國會,盡快舉行大選。
但示威領袖素貼多次表明不會只接受英祿解散國會的承諾。因為他深知,大選將令英祿陣營再次獲勝,泰國農民和北部民眾大多支持他信。反對派是以杯葛大選癱瘓政局,迫使軍方出手清除他信的潛勢力。
而新加坡呢。本來這是一個局勢相當穏定的小國。既行西方民主制度,又有李氏父子專權之實。但近年由於勞工短缺,人口老化,引進大量外來勞動力,外來人口已佔近半。這些外勞大多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據說他們的權利甚少受到勞工條例的保障。新加坡傳統的精英主義社會結構,和種族分化糾結在一起,矛盾正在激化。今天的種族騷亂,是一個信號。
香港政爭有國際背景
亞洲的動亂各有各的原因,都是深層次的矛盾逐步暴露。香港的內部矛盾與北韓、泰國、新加坡不一樣。香港從去年新特首選舉直至今年的政改爭議,表面上是內部問題,實際上有深厚的國際背景。香港是一個很特殊的城市,在港英統治時期,是英帝國在遠東最重要的據點。在兩次大戰和中國政治變革中,都扮演重要角色。現在更是美英帝國主義長期經營的通向中國大陸,指向亞太地區的橋頭堡。
今天國際風雲險惡,亞太地區隂霾密布,香港的政治生態,能擺脫美英勢力的影響嗎?
看問題看全面,料敵從寛。香港政爭,肯定有國際背景。有的人說這是「隂謀論」,正是因為揭露這個隂謀,擊中了反對派的要害。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3年12月19日)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開羅宣言》70載 中英談判30年

70年前,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戰場取得重大勝利以後,中美英三國,在非洲開羅舉行首腦會唔,討論聯合對日作戰計劃和戰後處置日本殖民地等重大戰略問題。《開羅宣言》認為,戰後應「剝奪日本自1914年一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佔領的一切島嶼,及日本在中國所窃取領土。東北四省、台灣、澎湖列島等,應歸還中國」。
「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慾所攫取的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
宣言還支持朝鮮自由獨立。
開羅會議是二戰時期同盟國多次首腦會議中唯一有中國參加的一次。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承認《開羅宣言》對日本領土的安排。日本無條件投降時是接受了《波茨坦公告》的。今天日本當局對領土問題的翻案,包括對釣魚島的非法要求,都是與《開羅宣言》相違背的。
因此,在中國,包括海峽兩岸,都隆重舉行紀念《開羅宣言》70周年,認為它是二戰結束以後確立世界秩序特別是亞太地區和平的基礎。
與中國的隆重紀念相反,日本當局以及有關輿論卻集體失聲。以安倍為首的日本官方,不僅不提《開羅宣言》,更希望把《開羅宣言》從歷史上抺掉。甚且攻擊《開羅宣言》不合法。日本人只提《舊金山和約》,不提《開羅宣言》。但「和約」當年中國政府並没有參加,今天中國也不承認這個「和約」。因為它只是美國與日本以戰勝和戰敗關係簽訂的片面條約。
日本想翻案
日本當局當前到處惹火,它不僅與中國,也與韓國和俄國發生領土紛爭。安倍右翼政府只承認二戰結果是軍事上敗於美國,並不承認自甲午戰爭以來在亞洲的侵略歷史。對於因《開羅宣言》規定的退出非法佔領的土地,是不甘心的,是耿耿於懷的。看它日思夜想地要去參拜靖國神社的甲級戰犯,便可知這些傢伙的軍國主義因子已經深入骨髓。1972年中日建交時的聯合聲明,其中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反省」。
白紙黑字俱在,今天的安倍,不僅没有「深刻反省」,簡直準備翻案。不僅想翻案,直想再來重溫「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夢﹗
所以,今天隆重紀念《開羅宣言》70周年,是要正告安倍政府,復活日本軍國主義,打破亞太地區的和平局面,絶對没有好下場。中國既不是甲午戰爭或1937年的中國,亞洲各國也絶不是任人欺凌的弱國。軍國主義者如果敢於發動戰爭,下場將比當年失敗得更慘﹗
英國承認現實
30年前,英國對香港回歸問題堅持「主權換治權」使中英談判僵持,以後,香港金融市場發生大動盪。港幣急跌,恒生指數從1102.64跌至690.06。市民擠兌,市場搶購,被認為是香港的「九月危機」。
形勢不妙,英方不得不再堅持「主權換治權」立場,1983年10月19日重回談判桌上,終於達成中英關於香港回歸祖國的協議。
事情過去了30年,英國首相卡梅倫率領逾百人的團隊訪華,尋求中英經濟合作的最佳商機。團隊包括6名內閣大臣和150名工商界代表。
卡梅倫表示,英國高度重視對華關係,是中國的開放的理想伙伴。同時,重申尊重中國主權完整,不支持「西藏獨立」,公開掃除去年5月接見西藏達賴喇嘛影響中英關係的隂霾。
中國的強大和經濟發展,對外投資的強勁,不能不吸引歐洲各國的目光。在歐盟國家之中,德、法已在中國取得豐厚訂單,英國已經稍為落後。因此卡梅倫也倡導「不管白貓黑貓,能創造就業就是 好貓」的哲學,爭着前來吸取中國資金。
想當年,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是為了吸引外資、來振興中國疲弱的產業。現在中國富起來了,無論是國企資本或者是私人資本,都有能力走向世界,進入發達國家,這不是很值得我們自豪的嗎?
果然,卡梅倫立即率團轉到中國最大經濟城市上海,與中國企業家會唔和簽訂商務合約。甚且在足球方面也加強合作,英超聯盟與中超聯盟簽署合作意向書,對中國疲弱的足球運動引進「成熟經驗」。
中英貿易可能進入新的一頁。
「宣言」與「談判」的歷史經驗
《開羅宣言》,是確定戰後東亞新秩序,清算日本侵略者歷史上的侵略罪行,把窃據的中國領土歸還中國,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
今天,安倍政府企圖走過去軍國主義老路,無視今天東亞的新變化和中國的和平堀起。它要玩火,必然玩火自焚。
中國高調紀念《開羅宣言》,美英特別是美國卻態度曖昧。美國正在鼓勵日本違背《開羅宣言》的精神,驅使它作為圍堵中國的鷹犬。但美國也應深知,這隻瘋狗也不易馴服,反過頭來也會咬主人一口。二戰時期的珍珠港突襲美國,難道不是一個重要歷史教訓嗎?日本軍國主義易養難馴,美國人應好自為之。
英國當前也不是上世紀初期那麼強大的「日不落國」了。此次英國媒體對卡梅倫的中國之行加以提醒,說中英兩國的實力對比已發生重大變化。英國需要的是和中國有更多的經濟合作的機會。
30年前中英談判獲得成功,香港順利回歸,而不是需要如鄧小平所說的,還準備用「另一種形式」收回,應該是當年英國的明智判斷。今非昔比,30年過去,中國更加強大,更有經濟實力,英國是回過頭來多和中國做生意的時候了。
《開羅宣言》70年過去,日本右翼政權選擇倒退的道路,它的狂妄可能碰得頭破血流。中英香港問題談判,30年過去,今天又迎來中英貿易合作的良機。歷史不會倒退,明智的政治人物,順潮流而進,有所得益;狂妄的政客,逆潮流而動,將以失敗告終。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3年12月14日)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警惕日本挑起爭端

當前西太平洋戰雲密布。自從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以後,日本聲稱與其識別區重疊。本來問題可以通過談判解決,但日本以有美國撐腰,氣勢洶洶,聲稱將擊落中國在域內巡邏的無人機;美國更於日前從關島派出兩架遠程轟炸機,闖入中國劃設的防空識別區,極具挑戰意味。美日的行動,使中國東南海海域,隨時有擦槍走火之虞。
設國安會 應對新局
日本現在右翼勢力當權,外有美國極力慫恿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為圍堵中國當爛頭蟀,內有壟斷資本策動安倍政府對外擴張。因此,中日之間的緊張局勢一直沒有緩和下來。我認為,日本國內素有衊華情緒。上一代在侵略中國嘗到甜頭的軍國主義分子陰魂未散,下一代受日本教科書竄改歷史的誤導,都對中國不懷好感。特別是軍國主義者長期認為八年抗戰中,日本不是敗於中國堅持作戰,而是敗於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因而認為參拜靖國神社的甲級戰犯理所當然。安倍甚至口出狂言,企圖否定東京戰犯審判。
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東山再起」,既有美國為圍堵中國戰略需要的慫恿,也有國內民族自大思維的基礎,這是我們在對日政策中應該充分認識和警惕的。
由於日本大肆挑釁,在釣魚島問題上推翻「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共識,挑起「購島」事端,幾度引起中國的反日風潮。北京當局為了避免過度挑起民族情緒,在外交上採取克制態度。美日大概以為中國正在為國內的各種矛盾衝突自顧不暇,對外也許只能委曲求全,因而繼續挑動中國人民的神經。
最近中國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劃設防空識別區,隨即舉行多次軍事聯合演習。航空母艦「遼寧號」在導彈驅逐艦和護衞艦伴隨下,開到南海區域進行跨海區長時間航行訓練。同時由官報發出警告,如美日兩國敢挑戰中國的防空識別區,中國將「坦然應對」。
強軍強國 凝聚民心
過去有人批評中國在面對美日的咄咄逼人時表現軟弱,但今天在軍事上表現強硬的同時,在外交上則應表現有談判的餘地。比如中國劃設的防空識別區可能與南韓也有重疊,為了與南韓建立更親密關係,應該通過友好協商解決。最近在哈爾濱建立韓國刺殺日本侵韓首相伊藤博文的民族英雄安重根的銅像,雖然引起日方的抗議,卻重申了中韓在歷史上抗日的戰鬥友誼。
目前,國際形勢十分複雜,中國既要增強國力,特別是軍事力量,又要注重民生,特別是改善官民關係,以凝聚民心。一旦侵略者以戰爭強加於我,軍事力量的強大與否固然重要,民心是否團結一致禦侮更為關鍵。
當年抗日戰爭的歷史教訓必須吸取。國民黨當局的腐化和抗日的猶豫,令抗戰初期兵敗如山倒,使日本鬼子迅速佔領了半壁江山。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依靠工農,終於建立了若干抗日根據地,並逐步擴大以至抗戰勝利。當然,國民黨軍隊也曾在台兒莊等戰役取得大捷,國民黨軍民的抗日功績也不容抹殺,但抗戰初期的潰敗卻與蔣介石以「清共」為主的思維有關,「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導致初戰失利。
俱往矣,今天,我國的軍事力量和物資條件比當年強大百倍,對於強加於我們的戰爭應有足夠力量對付。不過,我們熱愛和平,希望以實力作基礎,以高明的外交斡旋驅散戰雲。和平不僅是中國人民之福,也是世界人民之福!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3年12月12日)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港獨」疑幻疑真 「餘孽」日趨活躍

一年多以來,香港的政治生態突變,社會撕裂,一個傳統的經濟城市變成政治城市。香港已不是北京最初估計的人們只顧賺錢和「舞照跳,馬照跑」的地方,而是有可能成為威脅國家安全,對中國不懷好意的敵對勢力的橋頭堡。
連續不斷的政治性示威遊行,「佔領中環」的叫囂,少數激進青年的衝擊警察的行動,人們以為是反對派——泛民主派策動的反建制行動,沒有深究其幕後的更大的魔掌和長遠的陰謀。
最近一年,有兩個重要的迹象應該引起人們的注意﹕
第一,「港獨」的浮現;
第二,英國在港潛勢力的活躍。
港獨活動浮現
許多人認為「港獨」不成氣候。是的,「港獨」不為港人接受,強大的祖國就在近鄰,不允許也不可能讓香港獨立。
大約一年多以前,公民黨的梁家傑曾說過,香港從英國的殖民地又變成「中國的殖民地」。言下之意,就是香港過去由英國統治,現在又給中國統治,不能自行其是,因此要爭取獨立自主,擺脫「殖民地」地位。
這話大概並沒有引起太多人注意。但往後的一連串抗中、拒中,反對深港合作,對北部的發展計劃說三道四,誇大搶購奶粉潮的與內地人的矛盾,對內地人來港旅行表示種種不滿,煽動反大陸人的情緒不絕如縷。
後來在若干示威遊行中,更出現所謂香港英治時期的代表旗幟龍獅旗,以對抗正式規定的香港區旗。
到了最近,居然有人公然到台灣向「台獨」分子取經,要策動「港獨」活動又進一步。其幕後勢力是誰呢,不是昭然若揭嗎?
外國敵對勢力念念不忘他們的所謂顏色革命。在蘇聯解體中已嘗到一定甜頭,在北非的顏色革命上又獲得若干成功。他們認為中國的社會矛盾終於會激化,屆時他們就可在亂中取勝,策動「港獨」就是這個陰謀的組成部分。
「港英餘孽」日趨活躍
英國人在香港回歸以後,表面上似乎十分低調,讓人們以為它只重視保留在港的經濟利益,並不過分熱心參與香港政治。
英國是最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它有最長的統治殖民地的歷史,它有最豐富的特務情報活動經驗,它的情報組織比美國要早好幾十年。
香港曾是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它在香港經營150多年,教育出大量的「英式頭腦」,豢養着數量不少的忠於英國的人物。這些人仍然在香港政商界佔有重要地位。當然不是英國人培養的都是死心塌地忠於大英帝國,但的確存在着不少「港英餘孽」。忠心耿耿,為英國利益服務。
近一兩年來,為配合國際反華大氣候,也許還配合美國對華的圍堵政策,這些「港英餘孽」日趨活躍,成為國際反華浪潮中的「第五縱隊」。無論在社會上、議會中、輿論界裏,都可以看到他們若隱若現的言論和身影。
「港英餘孽」的頭號人物陳方安生,現在十分活躍。這位曾任特區政府的第二把手,現在仍是享受特區政府豐厚的退休金的卸任官員,凡在重要的政治關節上,她都要出來講話,參加遊行,儼然是反對派的頭號代言人。她還組識一個「香港2020」的政治組識,說要推動香港民主政制改革,其成員就有前英籍高官等人。
其他一些在港英時期的紅人親英分子,也紛紛在不同場合,用不同腔調以配合英美的反華政策。如果認真關心政治,看看年來各路前港英政治紅人的表現,大概都可以看出一個英美協作的脈絡。
認清形勢 制止動亂
2017年普選如果按照正常的運作,本來是香港民主進展的一件大好事。但現在由於各種外來勢力的滲透,變成一個要向中央奪權的鬥爭。
香港不是獨立的政治實體,一國兩制,《基本法》也沒有授予香港絕對權力。現在的所謂政治爭議,就是要不要根據《基本法》規定,承認中央人民政府在普選中應有的角色,還是想方設法擺脫中央應有的權力規定,一切「自把自為」,以獨立政治實體的身分,甚至一如獨立國家那樣安排選舉?
政改的鬥爭方興未艾,外國勢力的干預若隱若現,「港獨」的陰霾在香港上空徘徊,港英潛伏勢力已在行動。善良的人們,沉默的大多數,我們要警惕啊﹗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3年12月6日)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四地華人 誰最幸福

有傳媒機構對兩岸三地(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和新加坡等華人聚居地區進行幸福指數調查,並提出十一項指標。調查在網上進行,準確度如何,未有探究,但總是有點參考價值。
其中「生活狀況」一項,香港仍然有優勢,在調查中人們的滿意度列第二,大陸排第三,新加坡同列第二,台灣包尾排第七位。當然,這並不能說台灣人民已達民不聊生地步,而是生活水平比前三者的進步稍遜而已。
政局不穩 人民不滿
至於「人身安全」一項,香港和台灣均名列第一,新加坡排第三,大陸排第五。這就是說在法治狀況方面,大陸亟須改善,因為像公安、城管等執法者並不完全依法而行,違法危及人身安全的事例往往風傳海外。
綠化和污染防治方面,中港台星都不理想。綠化方面,香港排第五,新加坡和台灣都排第六,大陸排第八。至於污染防治,最好的新加坡也只是排第八,香港和台灣都排第十,中國大陸則是包尾。
政府施政方面,四地群眾的滿意度都並不理想,反而是大陸的排位稍高,排第九,與新加坡並列,至於台灣和香港同告包尾。為甚麼香港與及台灣人民對政府施政都很不滿意呢?原因是近年兩地某些施政措施未能得到公眾擁護,加上社會撕裂,政爭頻頻,造成社會很不穩定。我們身處香港,當然知道其中因由。
論及四地之中,哪個地區的人民最幸福?四地的調查答案都指新加坡人最幸福,香港及大陸民眾的次選是香港,而新加坡和台灣則認為台灣是次選。有些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有些人則是人云亦云,只聽某些傳媒的宣傳。其實,這些答案和調查結果都不是十分準確的。調查對象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這個幸福指數沒有把人口、資源、歷史、地理環境等等因素加以比較分析。中國大陸有十三億多人口,台灣人口二千多萬,新加坡、香港的人口同樣只得數百萬,故調查的可比性大有疑問。
先有安居 始能樂業
香港人的平均壽命在四地中最長,男女壽命平均在八十歲以上,百分之一點三的嬰兒死亡率也是四地最低。中國大陸則在就業率方面佔優,特別適齡女性就業率也高達百分之六十七點七。
眾所周知,當今香港的住屋問題相當突出,私營房屋價格高漲,公營房屋遠水救不了近火,「蝸居」、「劏房」等房屋新聞不斷出現。所謂「安居樂業」,首先着重在「安居」,故此新加坡成功的「組屋」政策,受到了其他三地的關注。新加坡的「組屋」政策行之有效,居民的滿意度列第一,中國大陸的房屋問題還差強人意,人們最不滿意的便是香港了。
在亞洲來說,香港、新加坡、台灣是發達地區,過去這三個地區還位列亞洲「四小龍」。新世紀以來,四地的經濟狀況都是有所進步的,中國大陸更已躍居世界經濟體的第二位,變化之大有目共睹。香港和台灣方面,也不能說走了下坡,只是人們的要求隨着時代的進步而有所提高,要滿足民眾的生活訴求和更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只有當政者的努力和力求進步才行。
四地都是以華人為主的社會,華人以刻苦耐勞和聰明才智著稱,希望今後可以你追我趕,為華人社會多創輝煌!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3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