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打破禁區 評論偉人

中國和中國人受歷代的封建影響太深,解放後加上個人崇拜流行,至今未息。對領袖以至上級只能存敬畏之心,不敢公開提出批評。對最高領袖,更只能承認他們句句是真理,奉為圭臬。歷來如此,至今未變。
特別是,對新中國歷史上的兩位重要領袖毛澤東和鄧小平,更是只能崇拜有加,不敢褻瀆半句。  
但毛澤東生前,也說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又說「馬克思主義者不應該害怕任何人批評」。鄧小平在答意大利記者法拉奇的問題時說,對自己的評價能對半開(即功績一半,錯誤另一半)就不錯了。  
中共元老陳雲,在批評毛澤東時說﹕「建國有功,治國有過,文革有罪。」照這個說法,毛的功罪變成三七開,錯誤大於功勞。
對鄧小平的功過還沒有人、特別是黨國元老發過話。至於一般群眾,都知道鄧小平在撥亂反正、改革開放方面有很大的功勞。所以沒有人敢於指出鄧小平在領導崗位上曾有過什麼缺點和錯誤。
中共決議初評毛澤東
對毛澤東的評價,1981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有一個決議,揭開了批毛的蓋子。在肯定毛澤東一生的功績之後,指出他的威望達到高峰之後,「他逐漸驕傲起來,逐漸脫離實際和脫離群眾,主觀主義和個人專斷作風日益嚴重,日益凌駕於黨中央之上」。他所發動和領導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據說當時對毛澤東的錯誤的評價,引起許多在「文革」中受鬥、受難、家破人亡的高級幹部不滿,認為對錯誤講得輕了。所以事前鄧小平還要做工作。在起草工作中發表多次講話,為決議定調。他表示,作出決議是引導大家向前看,不可能一時得到思想一致。同時,當前的總結宜粗不宜細。他處處還是維護着毛澤東的威信和歷史地位,堅持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
可以說,他是為了穩定大局,把安定團結放在第一位的。但另一方面,毛澤東發動的若干政治運動,他也是有份的。例如,反右運動,便是由他主持。鄧小平是堅持反右是有必要的,只是擴大化罷了。但是反右反錯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如何能說只是「擴大化」而已?
毛澤東有耀眼的理論光芒
對毛澤東的批判,總算揭開了一個蓋子。但至今對他的評價,仍然是一個禁區。多年來,批評也就止於此。而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卻長期高唱入雲,於今為烈。
是的,毛澤東作為一位戰略戰術大家,作為一位哲學家,作為一位詩人,他有偉大的一面,應該發揚光大。《毛澤東選集》四卷,其中不少篇章今天仍發出耀眼的理論光芒。毛澤東思想有可取之處。但是建國以後,他的思想愈來愈左,脫離群眾、超越現實。在後來華國鋒主持編輯的《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其中便有不少錯誤的判斷和理論。如批判《武訓傳》、《紅樓夢》,批判「胡風反革命集團」,發動「三反、五反」,主張國內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發動反右派運動,就不是那麼正確的了。
其實,如果開放輿論,根據真理愈辯愈明的道理,應該得出對毛澤東的正確評價。我們不是要把毛澤東「鬥垮鬥臭」,而是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對毛澤東思想的發揚更有好處。
評價鄧小平未開口子
對鄧小平的評價,現在更沒有人敢開一個口子。上面說過,他撥亂反正,倡導改革開放,開創今天國家強盛的新局面,功勞很大。如果有過的話,也肯定是功大於過。不像毛澤東是功大過大,至今仍是爭論不已。
鄧小平當年一言九鼎,除了黨國元老陳雲能與他匹敵之外,許多問題幾乎是他說了算。
正因為是這樣的一個「一言堂」,既有1992年南巡講話再一次撥亂反正的能量,使中國改革開放路線再度走上正軌。也有罷黜胡耀邦、趙紫陽、「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這些產生很大爭議的事件。
「六四事件」的是非
至於1989年「六四」風波,事情激化緣於《人民日報》的一篇把學生運動定性為「反革命動亂」的社論。據說鄧小平認可這個定性,說是「恰如其分」。終於激化矛盾,造成悲劇。
但是「六四」以後,為什麼逐步把定性降級呢?這至今還是一個謎。從「反革命動亂」降為「一場騷亂」,再降為「一場政治風波」。是誰有膽子把這個定性一再降級?沒有鄧小平的同意,相信沒有人有膽子改變這個定性。
當然,現在還有些人說鄧小平被蒙蔽了,因為有人「謊報軍情」,誇大美帝國主義的干預插手。凡此種種,有待來日解禁後的揭密和評論。
毛澤東和鄧小平都是偉人,一生即使有過失以至有重大錯誤,都不能抹殺他們在新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地位。當然,一般公眾和受過「左」災難的人會對偉人的錯誤看得嚴重一點,以瑕掩瑜。如果開放言論,相信經過爭論,應該會對這兩個偉人作出公正的評價。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4年9月27日)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奉勸罷課者三思

前中文大學校長、教統局局長、現任行政會議成員李國章,一向頗有幽默感。他說,現在泛民主派煽動學生罷課,認為不痛不癢,應該號召大學生退學,才有一定震撼性;況且因此可以騰出一些學位,供申請副學士的學生就讀。
中國歷史上的學生罷課遊行,都是在國家生死存亡之秋。看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中國面臨列強進一步侵略分佔中國,更有賣國的「二十一條」。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的西方帝國主義,居然在《凡爾賽和約》中,決定由日本繼承戰敗的德國在中國山東省的各種特權。這項決定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怒,因而有「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口號的五四運動,並引起全國罷工罷市的響應,迫使北洋政府不敢在條約上簽字。
同時,五四運動啟蒙全國的知識分子,開展影響中國國運,提倡民主、科學和文學革命的新文化運動。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者佔領了我東三省,以後陸續向華北進行新的侵略。那時候,蔣介石政府仍然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剿共政策,對日本的進一步侵略,則準備退守黃河以南偏安一隅。在日本侵略者步步進逼的時候,還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何梅協定》,並同意由漢奸王克敏等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實質上是日本的傀儡政權,拱手讓出冀察兩省的政權。
外國勢力插手慫恿
在這種民族危機十分嚴重的情況下,中國人民抗日運動走向新的高峰。這時候,學生仍是先鋒。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北京成立了「學生聯合會」,發起大規模的請願,反對華北偽自治政府。終於形成「一二‧九」的大規模學生運動,要求蔣介石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運動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在「西安事變」中,迫使蔣介石放棄剿共,共同抗日。這是著名的「一二‧九」學生運動。
中國的八年抗戰取得勝利,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戰爭,以德國、意大利、日本等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失敗而結束。但在中國,蔣介石政權在接受日本無條件投降時的各級官員,卻因「劫收」失盡民心。所謂「劫收」,就是把日本侵略者佔領中國大片領土之後所佔據和搶掠的財產,被「接收」的大小官員據為己有。勝利的果實,人民不得分享,而且還在貪官污吏的壓迫下致民不聊生,於是引發了在一九四六年至四七年大規模的反內戰、反飢餓的學生運動。
綜觀以上三次著名的學生運動,都與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命運有關。反觀今天,香港反動政客煽動的所謂「學生罷課」,為的是甚麼呢?據說,為的是「真正的普選」。其實,普選只是一個政治制度發展的過程,根本與國家民族命運無關,更何況,他們的矛頭對準的是中央人民政府。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的政治制度和進程均要根據《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規定辦事,這裏不存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問題。與中央對抗,人們懷疑有外國勢力的插手和慫恿,這個懷疑,從黎智英與美國有關方面勾結、資助大部分反動政客得到證實。
硬拉中學生進漩渦
政治改革快一點、慢一點,沒有關乎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問題。為甚麼要把學生特別是中學生拉進漩渦?香港學生沒有經歷過民族苦難,不知道國家獨立強大的重要。今天如果不是國家強大了,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又不知要受多少西方強國的欺凌?政客們,別拿學生作籌碼了!如果學生不是真的想上學,那就應該如李國章所倡導的,乾脆退學算了。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4年9月25日)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佔中行動黔驢技窮

讀過《水滸傳》的人,相信都會記得「武松打虎」的故事。
話說武松路過景陽崗,遇到一隻吊睛白額老虎。那頭老虎撲人,只靠「一撲、一掀、一剪」三道板斧,撲不着時「氣性先自沒了一半」。結果,武松打個五七十拳,把老虎打得「氣都沒了」。
現在香港的「佔中三子」,開頭的聲勢果如一隻吊睛白額老虎。可惜,經過一輪與公眾及建制派的較量,氣勢果然已經先沒了一半。
有見及此,他們先來個剃光頭,以「無『髮』無天」明志。只是和者寥寥,只有個別過氣議員如陳淑莊之流響應。大部分泛民主派的議員都只在旁觀看熱鬧,並不參與,不是惜髮如金,就是不便主張「無『髮』無天」,引起廣大公眾不滿。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們又不叫「佔中」了,叫「去飲」。究竟是誰「設宴」要他們赴會?「佔中」既阻礙交通,又影響中環經濟活動和金融運作,明顯犯法,可能招致警察干預,到警察部門的羈留處喝茶有可能,哪有「去飲」那樣的輕鬆愉快?
佔中行動黔驢技窮,現在又拿學生罷課來做文章。大學生上課與否十分自由,全世界皆然,沒有甚麼太大的殺傷力。但中學生正處於吸收基礎知識的時期,課程進度緊湊,不能隨時曠課。此議一出,引起幾大辦學團體和廣大家長反對,教育局也發表聲明指摘;即使親泛民主派的「教協」,發言人也吞吞吐吐,不敢堅決支持。由此可見,這些政客為了一己之私,竟然拿青少年學生作為鬥爭籌碼,實在可恥。
反對派傷得更慘
本來,談判的大門還是洞開的,政改方案仍是有討論餘地的。我曾經主張,篩選可以採取兩層制:第一層,候選人提名,可以從寬,讓較多的有心人獲得足夠提名參選,比如獲提名委員會十分之一委員提名,即可作為候選人。
第二層,經過發表競選政綱,一番熱鬧以後,再經提名委員會委員以過半數選出兩至三名行政長官正式候選人,由港人一人一票選出。
此舉的好處是,雙層提名制,便可有泛民主派代表參加,滿足他們參選的要求,也讓他們的候選人可以在選民面前有表演的機會,最後才由提名委員會過半數選舉出最終的二至三名候選人。事實上,這是各讓一步,讓泛民主派有一個下台階。
可惜,反對派無視一切,堅持「佔中」、罷課,可說是兩敗俱傷,但應該說,反對派傷得更慘。
政改原地踏步,輸的是全港選民。行政長官梁振英的一句話實在說到廣大公眾的心坎裏,他說:一人一票選舉,五百多萬選民可以一人一票走上投票站投票;原地踏步,廣大選民只好在電視螢幕上看選舉。孰優孰劣,冷暖自知。
民意主流袋住先
投票否決政改方案的泛民議員,不會為大多數選民叫好,而是受到大多數選民的埋怨。他們以為今後可以由此得到更多選票,我看卻是適得其反。現在「袋住先」的看法已經得到過半數公眾的支持,否決「袋住先」的政改方案,讓港人失望之外,還會增加社會的撕裂和不安。如果因此香港經濟更走下坡,人民生活沒有改善,大家會埋怨誰呢?我看他們會首先埋怨否決政改方案的泛民立法會議員。雖然有極少數分子叫好,但更多的中間選民會埋怨這些投反對票議員們「倒米」,那便會使他們失去選票。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如果泛民議員改變初衷,讓政改方案通過,則善莫大焉。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4年9月18日)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美國霸權到處點火 尾大不掉進退兩難

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它得天獨厚,地大物博。由於它的學術自由環境,收容了全世界的學術精英,所以它的科技發明和發展,都遠遠拋離其他先進強國。歷年科技上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大都落在美國。中國人的科技方面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幾乎都是美國籍。
二次世界大戰,戰火並沒有燃至美國本土。唯一的戰事便是日本二戰時期偷襲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愈益強大。開頭還有所謂美蘇兩霸,自從上世紀80年代末,蘇聯解體,世界上變成美國獨霸了。也許是美國人驕傲自滿,總要扮演世界憲兵的角色;也許是壟斷資本的擴張需要;也許是美國軍火商對白宮的影響力。從韓戰到越戰,從海灣戰爭到進軍東歐科索沃,對外發動戰爭從未間斷。
沒完沒了的伊拉克戰爭
最傷元氣的是,小布殊政府以反恐為名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尤以伊拉克戰爭付出的代價最大。打了近9年,傷亡美軍達34,500多人,花費超過1萬億美元,至今尾大不掉。近月伊拉克戰火重燃,極端分子主持的「伊斯蘭國」,勢力迅速壯大,正在一步步地再次把美國拖進這個戰爭陷阱。
中東這些恐怖分子利用美國強調重視人權的心理,兩次公開處決美國記者,並將血淋淋的視頻公之於世。這個心理戰術,震驚美國和世界,並將美國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分子展開空襲的政策選項推上了風口浪尖。
美國能再捲入一場新的伊拉克戰爭嗎?肯定不能。它能做到的便是空襲。但這些恐怖分子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也許更利用游擊戰爭的戰術,使美國人要就是捲入一場無勝利把握的戰事,或就是眼巴巴看這些恐怖分子施虐。美國總統奧巴馬承認,目前並無應付這個極端組識的有效戰略。
烏克蘭事件的無力感
在烏克蘭危機中,普京的強硬和美國的猶豫顯然形成對比。美國公開表示,歐洲盟國能夠更多的參與到全球安全事務之中,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降低對美國的需求,便是對美國的最大支持,其無能感昭然若揭!
美國發動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其效果有限。原因是制裁是把雙刃劍。俄羅斯當然需要歐盟的物資和貿易,但歐盟各國也需要俄羅斯的天然氣和其他能源。俄羅斯不像中國那樣,有大量的外匯儲備留在美國,有許多裸官和權貴二代留在美國,投鼠忌器沒有中國的大。這是普京硬得起來的一個原因
就是在以巴會議這個焦點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50天的激戰,也顯出美國的無力感。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委會的一位成員在聯合國接受訪問的時候,憤怒地說,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放棄由美國斡旋和談,轉而尋求國際刑事法庭的幫助,原因是美國在斡旋中既沒有取得巴勒斯坦的信任,也招致以色列方面的不滿。
奧巴馬謀略有限
作為世界最強國家的總統奧巴馬,自當選以來,只見他是口才了得,常常是「口水多過茶」(即誇誇其談)。當政愈久,愈暴露他的謀略和視野有限。以兩個大國來說,奧巴馬是談多於做,普京卻是做多於說。
奧巴馬今年5月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中宣布:「美國必須一直在世界舞台上領導下去」。是的,美國今天仍是第一強國,領導地位不容置疑。但是這種四面出擊的戰略應該是中國兵法中所指出的「大忌」。在歐洲和中東,火頭已是夠多的了,現在還要不遺餘力地圍堵中國。他對中國缺乏了解,以為中國是一個侵略性的大國,其實中國人的傳統習性以及當前經濟上仍處於發展階段的時候,對美國哪有什麼威脅?
美國《華爾街日報》和全國廣播公司近日所作的一項調查,指76%的美國人對前途感到悲觀,認為他們的下一代不會比現在生活得更好。而其中的一個原因便是,對外干涉傷了自己國家的元氣。未知這個調查,會否使美國的對外政策改弦更張?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4年9月17日)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福地動亂不已 選票掃掉蠹蟲

世界一片混亂,無論是烏克蘭、伊拉克、埃及以至巴基斯坦、非洲某些國家,都是戰爭、殺人、鎮壓、逃亡、瘟疫……
只要翻開一天的報紙,便可看到:烏克蘭總統警告誓與俄國開戰,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殘暴大屠殺,一次過處決無辜的二十八名性工作者,巴基斯坦鎮壓反政府示威,至少造成八人死亡,四百八十人受傷……
現在雖然沒有第三次世界大戰,但世界一片混亂,如果我們身處於戰亂或瘟疫之地,情何以堪?
賊喊捉賊 破壞憲制
我常常講香港是一塊福地,我在此居住超逾七十年,覺得近二十年來並沒有天災和動亂。近十餘年,上天垂顧,連颱風也多次過門而不入。既少掛八號以上風球,也少惹成風災、水災。地震更是遠離本港,瘟疫除了二○○三年的沙士驚魂之外,也少在港流傳。港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好端端的一個福地,非找題目來鬧得個天翻地覆不可?
有人說港人是被管慣的,英國人戰後統治香港五十餘年,除「六七風暴」受內地文革影響的小動亂之外,港人「認命」的時間特長。英國人從公務員到商人到高等華人買辦享有特權,民主欠奉,法治實際服務於英國人統治者的利益。
政治迫害的案件多起,既得利益者從沒有人吭聲反對。許多港英餘孽今天仍在,如陳方安生之流,當年服服帖帖,現在卻要當起「民主鬥士」來。有些港英餘孽混在建制派中,伺機扮演「第五縱隊」角色。
今天許多口口聲聲叫喊北京妨礙香港「高度自治」、破壞「一國兩制」、干預「司法獨立」的人,其實是賊喊捉賊。北京除了根據《基本法》履行其應有的憲政權力之外,甚麼地方破壞了高度自治、一國兩制、干預司法獨立了?最近的政制爭論的焦點,也就是承認不承認中央有權力為香港選出行政長官設定規則罷了。
十目所視 將失選票
如果二○一七年的普選泡湯,第一、損失的是五百多萬有權用一人一票選出下屆行政長官的選民。廣大選民有權在兩至三位候選人中,用選票來表達選擇(包括白票)。現在沒有了,他們是不是會失望呢?
第二、擬投反對票阻止議案通過的立法會議員,他們這一「阻撓票」將為「十目所視」,嚴重一點說,更將成「千古罪人」。
為甚麼為了黨派的私利,而不能讓行政長官選舉前進一步呢?螳臂當車,一定要和中央對抗到底,這符合誰的利益?相信在下一屆立法會選舉中,除了少數激進的選民之外,這些反對派議員──投下反對選舉前進一步的議員,是會失去若干選票的。
第三、造成政治局面的動盪、社會的不安定、影響香港的繁榮穩定、危害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貨運中心等的地位。他們也必須承擔責任。
香港政壇已為激進力量騎劫,當前的立法會只見群魔亂舞,擲雜物擲水杯者有之,拉布拖延建設性議案通過的有之,言不及義語涉攻擊者有之。有時難免令人感覺到已淪落為一個小丑表演的舞台,甚至甚少有理性討論,認真提出建設性議案的。人民用公帑高薪養上某些議員,他們卻未能發揮真正權力制約監督的作用,這是香港立法會的悲哀。
是廣大沉默的公眾奮起的時候了,是廣大沉默的公眾制止立法會走向歪路的時候了。「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但願明智的香港選民,在今後的選舉中把「慶父」去掉,把灰塵掃掉!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4年9月11日)

 

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馬路天使」可否改弦更張?

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2017年的普選框架敲定3個大原則,港人叫做一錘定音。雖然仍有一些細節可以在往後討論,但是什麼「國際標準」、「不應有篩選」、「公民投票」等等,都一掃而空。大局已定,反對派抗命再加升級,也無濟於事。
反對派「三子」所謂「佔領中環」的設計,原是有點嚇唬味道。就是說,中央不讓步,實際上就是不讓反對派候選人入閘,就以癱瘓中環相威脅。預期影響香港作為國際經濟金融中心的動作,可能使中央對政改的決策有所「鬆動」。但是中央對原則問題絕不可能讓步。中央從大局出發,從國家安全出發,從長治久安出發,終於作了一個可說是「死線」的決定。  
佔中三子之一的戴耀廷也泄了氣,也承認佔中的嚇唬已經失敗。而大部分港人務實,對佔中的支持度正在變弱。  
實際上反對派輸得更慘
李飛在簡介會上還幽默地說,希望那些反對派不要抱有不切實際的想法,應該回到愛國愛港的立場上來,走上正途,不要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馬路。也就是說,不要如上世紀30年代的一齣電影的片名,當個「馬路天使」。
反對派如果去得太盡,也就是走上絕路。雖然表面上可說兩敗俱傷,實際上是反對派輸得更慘。
如果他們利用立法會上的否決權,否決政改方案。第一,他們斷絕了2017年普選的一人一票的路,正如特首梁振英所說,一人一票選舉,500多萬合資格選民可以走上投票站投票;原地踏步,數百萬選民也只能在電視熒幕上看選舉。為此,不少選民會埋怨泛民議員「倒米」。
第二,他們這一次的否決票可能減少了來日的選票。除部分激進再激進的選民外,其他即使同情泛民主派的中間選民,可能因此不再投泛民的票。
第三,把路堵死了,今後更難和北京對話,並且給人有「老調子已經唱完」的感覺。
現在的方案其實仍有討論餘地。例如提名候選人是不是一開始就採取過半數方能提名的辦法,抑或是提出初步候選人多人,再經過過半數選委的篩選最後得2至3名候選人?又如一人一票全面普選時,是以過半數有效贊成票方能當選,還是得票多的一人便可當選?
至於「袋住先」,更不失是一條出路。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第一屆普選或有未完善之處,第二屆普選仍可改進。如果第一次普選,證明香港選民大都是理性的,多數票都是投向有管治經驗、操守清白、不偏激、有創見的候選人,中央基於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原則,在往後的來屆選舉便可更為寬容。
同時,內地政治改革也會同步前進,民主法治更有進步,也會增加香港選民愛國愛港的向心力,香港普選便可進一步完善。
提防外國勢力是共同目標
當前的問題,是中央和泛民主派都應該有更長遠的眼光,着眼於逐步建設香港的民主政治,而不是互相對立、對罵而各走極端。
提防外國勢力入侵應該是共同目標。泛民主派也不敢說裏通外國是正當的事。中央說泛民主派也不乏愛國愛港之士,的確是這樣。只是有某些政黨和某些泛民分子被一些依附外國勢力者騎劫罷了。外國勢力插手香港政制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圍堵中國,影響中國的崛起,最終的目標是要在中國搞「茉莉花革命」,使中國的共產黨領導的政權變色。為的是帝國主義者、霸權主義者的利益,絕對不會為中國人民、香港人民謀利。
看美國在中東地區干涉人家的內政,哪有什麼好結果?伊拉克也好,埃及也好,至今仍處在動亂之中。美國要和俄羅斯爭奪權益,把烏克蘭鬧個天翻地覆,結果是烏克蘭人民受害。
對祖國的不信任感
我相信香港泛民主派中,真正為美英帝國主義火中取栗的人是少數,多數人只是在民主選舉的幌子下被蒙蔽了。加上當前中國社會的民主法治仍在起步,腐敗之風盛行,有一些侵犯人權的例子也在香港造成很不好的影響。以至於以瑕掩瑜,使香港同胞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只看到內地的某些黑暗面,而忽略了廣大人民努力建設國家、增加生產、發展科技、掃除文盲和改變貧困地區的成就。加上某些不懷好意傳媒的渲染,把祖國描繪成漆黑一團,因而增加了一部分港人對中央人民政府的不信任感。
通過這場政改的爭論,看起來是彼此的不信任感增加了,似乎沒有迴旋的餘地。但我要說,退一步海闊天空,有智慧的政治家,應該想辦法來解開這個死結,真正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4年9月6日)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抗命佔中無濟於事

全國人大通過關於香港政改方案的基本原則,走過了二○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的進程第二步。面對北京「企硬」,香港反對派自然不接受。雙方進一步對立,這原是意料中事,究竟有沒有可能峰迴路轉?看來可能性甚低。
香港的亂局將會繼續亂下去,繁榮安定談不上,至於會否影響國際投資以至本土經濟活動,現在還拿不準。外國勢力希望亂中取利,目標自然是對付北京。事實上,大財團的投資早已國際化,若然香港生亂,受苦的只會是中小企業。
當然,就是發生了「佔中」行動,影響也是短暫的。問題是,香港的國際經濟、金融活動中心地位,很有可能會逐漸下降,也會逐漸為亞洲其他大型、成熟的經濟金融活動城市所取代。一旦「佔中」爆發,繁榮肯定不再,香港人的苦日子即將到來。
現在,打「口水戰」根本毫無意義,反對派說甚麼「國際標準」,這只不過是嚇唬人的語言。世界上的普選各式各樣,西方各國的選舉或者是直接選舉,或者是間接選舉,同為西方民主大國,美國有美國的制度,英國有英國的制度。總而言之,世界上並沒有統一的所謂「國際標準」。更何況,香港並不是一個國家,只是一個地方的自治政權。
中央杜絕勾結外力
說甚麼標準都是假的,反對派的要求就是希望他們的「自己友」能夠入閘,再經過動員、起哄選上行政長官。反對派當選行政長官,並不是全心全意地為香港人服務,而是要與中央人民政府「耍花槍」、「鬧彆扭」。如此下去,施政必然不暢,只會是搞一些「譁眾取寵」的動作。「較勁」的結果,只會苦了香港人民。從今天立法會反對派的種種拉布行動造成的惡果,已可見一斑。
如果這個反對派的行政長官勾結美英外來勢力,那就更可怕了,他便成為了帝國主義的代理人,一切唯主人之命是從。英國人統治香港之時,當然保護英資財團的利益;如果勾結美國勢力,那更會為美帝國主義的全球戰略服務,為美國的圍堵中國、防止中國崛起服務。到時候,京港日日對抗,香港還會有寧日嗎?港人還會「有啖好食」嗎?
中央當然清楚預計到,香港反對派勢力一旦當權,與美英反華勢力連成一線是必然的。現在普選還沒有開始,反對派的頭面人物如李柱銘、陳方安生、黎智英等,不是公然和美英外國勢力密談奪權的詭計嗎?黎智英不是秉承主人的旨意派發活動基金嗎?宋代歐陽修說:「禍患常積於忽微。」旨哉斯言!現在「禍患」已不是微小的了,而是明目張膽,明刀明槍,豈可掉以輕心乎!
反對派成強弩之末
對於政改,中央已經一錘定音,反對派的「抗命」劇目隨即上演,但已無甚麼用處,即使往後「佔中」行動出現,可能也只是強弩之末而已。相信警方已早作準備,中環未必就能出現大規模騷動。
同時,「被運動」的群眾也許早已厭倦,剩下的只是一些被煽動的青年學生。其實,反對派正在發動所謂罷課,惟由於大學生上學頗為自由,罷課與不罷課,未必影響巨大。另一方面,中學生「被動員」罷課,影響學業,影響升學考試,必然引起家長不滿,增加對立面。反對派的罷課行動能否成事以至堅持,也很難說。
人大作出決定,爭議應該告一段落。普選是否停步,未可逆料。「柳暗花明又一村」會否出現,且看幕後較勁的結果。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4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