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一石掀起千重浪 京官發話惹爭議

中央港澳辦前副主任,現任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日前在該會會議上發炮,批評香港教育種出「苦瓜毒豆」。學校教育對國家民族意識、公民意識、人生理想目標、歷史、文化、地理知識方面存在很大缺失。而教育行政當局,辦學團體等都有責任。而且他矛頭直指教育當局,說在制訂政策,學校管理、課程設置上都有問題。正是由於香港教育領域亂象叢生,香港回歸時才蹣跚學步的「娃娃」,竟能鬧出持續70多天,震動國際的「佔中」騷亂來。
「一石掀起千重浪」。陳佐洱的講話,代表了中央若干人的心聲,也反映了內地關心香港情况的公眾,對為何會發生時間延長如此之久、影響如此深遠的這場騷亂發出的疑問。
早些時,北京《人民日報》,幾乎天天對香港「佔中」騷亂作出顯著報道。內地公眾也都知道香港發生了如此破壞社會秩序、漠視法治精神的大事。因此,陳佐洱的疑問,是有代表性的。
港英時期控制教育極嚴
回顧港英統治時期,對學校教育和青年學生工作是十分重視和控制特別嚴格的。二戰以後,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港英的教育司署,警察部門裏的「政治部」,特別重視對學校和教師學生的監察和控制。
1952年立法通過的《教育條例》以及1958年第二號的修正案,重點在於防止政治活動進入校園。其中對於學校設立的登記,教師的註冊均有詳細規定。其附屬的《教育規則》,更對「所有各種教授課程、教育、娛樂、體育、宣傳或活動而涉及政治或部分有政治性質」;或有「任何學生參加遊行、宣傳或政治活動或勞資糾紛或擾亂治安集會者」;「涉及政治或部分有政治性敬禮、歌唱、舞蹈、口號、制服、旗幟文字或表記」,均不得在學校內進行。
當年其法例規定之詳細及嚴密,可謂點滴不漏。至於教師註冊的嚴格,也可謂空前。在解放後的大陸大學畢業的,均被拒絕註冊為教師。當年負責訓練師資的3家教育學院,對學員的入學資格審查極嚴,左派愛國學校畢業生或曾肄業學生,絕對不被錄取。
大學由遙控變放任
今天陳佐洱有此一問,也頗合情理。對比港英統治時期對教育控制的嚴苛,與今天回歸以後對教育管理的鬆懈,的確形成強烈對比。
港英統治時期,對大學教育的管制,當然仍要表現出西方對學術研究自由的風度,表面上沒有像控制中小學那麼「嚴格」。但當年僅有的兩家大學,港大是由英國人直接控制,中大原由3家學院組成。崇基有美國背景,新亞由親台灣學人掌握。但港英仍派其親信,高級政務官鄭棟材入主聯合書院,直接參加主持中文大學的成立。
今天的大學,特區政府的影響力甚為薄弱。社會上不少政治搞手如戴耀廷、陳健民之流,以至如鄭宇碩等多次被揭學術論文抄襲者,仍然尸位素餐,佔據高位,成為煽動反中亂港的搞手。高等學府種出「苦瓜毒豆」,其來有因。
「佔中」參加者不少是「玩票」
不過,今天香港「聰明好學、熱情天真」的青年學生變成「苦瓜毒豆」,也不能光怪教育當局。說青年人「不必細品,一目了然」也有點以偏概全。我認為香港的青少年人,大多數不是「苦瓜毒豆」,一場「佔中」騷亂,參加者也有不少並不是真正認識到這場政改和普選方案爭議的真諦。他們更多地是好玩和隨大流地參加的。既不必面臨槍林彈雨,也沒有太大風險,於是就加入玩一次了。
教育工作需要反思
說到「佔中」騷亂以後的教育發展,的確需要深刻反思。新一代被「洗腦後」如何「補腦」,這倒有討論的必要。民政事務局前局長何志平,在同一會議上的發言,是頗為實事求是的。他說,全球化下青少年意識形態的變化,對他們發生影響的後現代主義,互聯網的崛起和應用,全球化人才流動性、競爭性的加劇,引發青少年就業困難。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使香港在回歸初期佔全國的GDP 16%減為2%,經濟角色的轉移使小島自大的心態崩潰,使他們的心理狀態不易適應。因此,他認為,應該加強與青年一代溝通,不要以成年人的眼光去要求他們應該做什麼。
習主席講話實事求是
內地有影響力的人物,對香港問題的發言,在此敏感時期,應該特別慎重。一不要刺激被批評的群體的神經,二不要被反動政客所利用。
早前習近平主席在會見赴京述職的特首梁振英時,指出香港推動政改要堅持3個有利:一是有利香港居民安居樂業;二是有利香港社會繁榮安定;第三才是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他的發言的排列並不是隨便說的,而是強調先照顧香港的局部利益,最後才是有利於國家整體利益。我們人在香港,反對「佔中」騷亂,也是為了安居樂業,社會繁榮安定。陳佐洱的談話,似乎把考慮「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放在首位,這當然也沒有什麼不對。但在切合大多數港人的基本心態來說,習主席的講法,令人感到親切些。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一場在香港來說,是回歸前後空前的騷亂,已經暫時告一段落。但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探討深層次的原因,仍有許多工作要做。京港合力,找出事件根源,探討「大亂而後大治」的方案,是完全必要的。我們反對一言堂,只有百家爭鳴,才能正確判斷事件的前因後果。協同各方力量,採取有效措施,解決深層次矛盾,才能得到一個繁榮穩定,大家安居樂業的香港﹗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1月14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