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9日 星期六

魯平、周南、廖暉

魯平、周南、廖暉,都是香港回歸前後主持香港事務的重要人物。現在魯平已經仙逝,周南與廖暉也已先後退休,是可以對他們進行評論的時候了。
魯平辭世,港人對他一片讚揚之聲。我已於5月5日在本報發表一篇短文,表達心意。就連當年與魯平交手的「死對頭」、香港末代英國總督彭定康,也不念舊惡,擱下被罵為「千古罪人」的罵名,對他表示讚揚和悼念。
魯平所以獲得各界讚揚,是他肯與各界溝通,聽取不同意見,接納群言,訂定政策。雖然他不是最後決策者,但他既堅守立場,又靈活吸收來自各界的不同意見。在訂定《基本法》和決定回歸前後的若干原則問題,有商有量,給香港各黨各派的頭面人物,留下從善如流的好印象。
周南官大派頭也大
周南的官位似乎比魯平的大,《中英聯合聲明》的草簽儀式,周南是代表中方的簽字代表,魯平等只能站在後頭。官大派頭也大。周南總被人覺得高不可攀。我這個小人物,在北京開會時,隨時都可和魯平接觸,私人閒談不知多少次,也向他反映了香港教育界和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態。但人在香港,要見周南可不容易。有一次我要向他反映一些大專院校知識分子的情况,他卻表現出不大耐煩的樣子,會談匆匆了結。他總給人有這個印象,一切都了解,一切都胸有成竹,不勞你們前來囉唆。
有一次是我「救」了他,而他卻不知恩圖報。事緣周南在擔當香港新華社社長之外,又升任全國人大常委。在一次人大聚會中,已故的人大代表廖瑤珠律師,素對周南頗有意見,在場上指着他說,你實際上擔任國務院的港澳工作派出機構,不應再擔任人大常委,這是違反憲法的。周南啞口無言。我於是發言解開這個僵局,說新華社香港分社,是一個「專業單位」,並非「行政機關」。但後來新華社的發言人在批評彭定康的時候,又出來公開說新華社是國務院的派出機構。
廖暉從未發表意見
大家知道周南是個詩人,平日喜愛吟詩作對,寫寫書法,認為勝於聯繫群眾,了解港情。他在港時,便編有《香草詩詞》兩集,以與京港兩地草委、諮委唱和為樂。忽然之間,京港兩地詩人輩出,也許是周南身教言教的結果吧。
至於廖暉,是主政港澳工作最久的一人,也是從未對港澳工作發表意見的一位主任。
廖暉是紅三代在位最久的一個,也是華僑港澳工作世襲最長的一位。
廖暉是國民黨元老廖仲愷和何香凝的孫子。廖仲愷是國民黨左派,早年被刺客刺殺。何香凝繼承夫志,成為國民黨左派一面旗幟,與宋慶齡等國民黨元老,主張國共合作,反對蔣介石獨裁,因此新中國成立以後,兩人都處政府高位。何香凝長期擔任中央僑辦主任,她之後由其獨子廖承志繼任。廖承志年少時參加中共,曾活躍於廣東及港澳之間,擔任地下工作。抗戰時在粵北曾被蔣介石逮捕,經國民黨元老力保,加上廖仲愷的名聲,蔣介石不敢加以殺害,抗戰勝利後被營救出獄。之後長期擔任粵港之間的地下工作,解放後擔任華僑港澳工作的領導。第六屆全國人大原本內定選他為國家副主席,惜會前逝世。
廖暉並沒有什麼革命經歷,因祖父輩關係而安排他擔任中僑辦主任,後轉至港澳辦擔任主任達十數年之久。而直至升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時,仍然兼任。如果廖瑤珠在世,一定再罵他的兼職違反憲法。
港人從許仕仁案認識廖暉
廖暉擔任港澳辦主任十數年,可說破了中央部委主任的紀錄。
當我擔任全國人大代表,每年開會時,有中央領導人前來聽會,廖暉必然隨同,但從不發一言。我見到他,說希望到港澳辦拜訪他,反映一些香港情况。他總是說好!好!好!但具體約定時間時,又常常「甩底」,推說事忙改期,結果沒有下文。
香港人知道他的名字,恐怕也是在去年許仕仁案件發生時,突然冒出廖暉「資助」許逾千萬元的「費用」,並着他「慳着使」,令人摸不着頭腦。不過此款是私款還是公款,只有天知道。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5月9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