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討論普選香港行政長官,其中涉及一個愛國愛港的標準。究竟行政長官需不需要愛國愛港?甚麼是愛國愛港,如何判定選出來的行政長官是不是愛國愛港,這些問題,都值得探討研究。
港人治港有個界線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以前的十五年,以鄧小平會見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開始,香港回歸問題就出現在中英兩國之間和香港公眾面前。因此,鄧小平的談話,其中涉及的一些原則,便引起廣泛的注意,也確定了香港回歸的有關問題的一些標準。
當年戴卓爾夫人對鄧小平說,中國收回香港將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鄧小平反駁說,「那我們就要勇敢地面對這個災難,做出決策」。
這次針鋒相對的談話,鄧小平是從民族大義出發,戴卓爾是對她的「高明的」殖民統治的自信。結果是民族大義戰勝了殖民自信,戴卓爾夫人跌了一跤。
大局已定,鄧小平後來在會見香港鍾士元等人時指出,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
這裏第一次提出「愛國標準」。但甚麼才算是愛國呢,鄧小平還有具體的闡釋:「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繁榮和穩定」。
此外,鄧小平並說不管他們信甚麼主義,「只要求他們愛祖國,愛香港。」
「愛國愛港」的標準就是這麼來的。泛民派中人,如果要出來參選特首,應該比照這個標準,用這面鏡子照照自己過去公開發表的言論,符合這個標準嗎?有的公民黨的頭目,公然說香港已經由英國的殖民地變成中國的殖民地,這個說法符合「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嗎?
一小撮反中亂港的政客,利用一小撮激進而「博出位」的青年,利用內地來港遊客個別不文明行為,利用所謂雙非孕婦來港搶佔產科床位,利用內地來港購物團隊影響某些地區生活秩序,誇大其詞,挑撥內地與本港居民之間的矛盾,公然叫出「抗中」、反對兩地融和的口號。
不讓反中分子奪權
繼而隱然宣揚「港獨」,並到台灣向台獨分子取經。凡此種種,都挑起了族群矛盾,以至把「愛國愛港」作為拒絕面向祖國的反面口號。
愛國愛港的標準並不高,正如鄧小平所說的,愛國愛港不一定要求贊成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也可以相信資本主義以至封建主義。
但是,鄧小平還對戴卓爾夫人說過,「社會主義,就是中國的主體」,「這是個前提,沒有這個前提不行。在小地區小範圍下實行資本主義。我們相信,在小範圍內容許資本主義存在,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
大前提是中國的社會主義,保留小範圍的資本主義,是為了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
如果這個「小範圍的資本主義」,變成顛覆大範圍社會主義的基地,變成美英帝國主義包圍中國社會主義的前哨站,而他們的代理人在香港當權,這是中央能夠容忍的嗎?
「愛國愛港」的標準,其實並不高,就是要規範香港特首的選舉,不讓反中亂港分子奪權。這個道理,你懂的!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4年5月15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