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調職看遠景 選票見高低

香港中聯辦更換主任和港區全國人大選舉,同時成為香港新聞頭條。
中聯辦彭清華主任來港十年。十八大以後,屢傳他將調任,並盛傳他會進中央擔任要職。因為他仍年輕,才五十五歲,距離退休起碼有十年。但熟悉中央用人傳統的,應知青年才俊幹部,升至中央高層,必先在地方鍛練。最好是到較為遍遠的省區,經濟不太發達的地區任職一個時期,經驗較為豐富,方受重用。過去胡錦濤是如此,今天的習近平也是如此。
彭清華出道便當京官,在中央組織部工作多年,官至副部級的局長,然後調來香港。香港雖然是特區,但卻是發達地區,所以升職還需經過一個徧遠而不太發達地區的工作磨鍊,這就是把彭清華調去廣西當第一把手的原因。
有了香港這個特殊環境發達地區的領導經驗,再加上不太發達的廣西自治區的領導經歷,方可再上一個台階。
如果仕途順風順水,彭清華主任,肯定在十九大時有耀眼的位置。祝彭主任好運﹗
張曉明執行中央政策
張曉明來港接任,他以年輕又有理論基礎著稱。雖然他在黨內的位置袛是候補中央委員,論者認為這是中聯辦降級,與港澳辦不相稱。實際上兩者仍然平行,都直屬中央港澳領導小組。過去廖暉主政,因為他是全國政協副主席,屬國家領導人一級,並兼任中央港澳小組副組長,而且資格老而倚老賣老。中聯辦過去的幾任領導人都是謙謙君子,因而顯得港澳辦似乎高了半級。不像早年周南和魯平分掌兩辦,頗有較勁味道。
派張曉明來,就是中央人事政策的年輕化進一步實施。論者認為張在對港言論以及在闡述十八大對港澳論述中表述強硬,認為他到港,或會顯出鷹派的一面。對一國兩制的實施,會重一國而輕兩制。這實在是膚淺之論。中央對港政策,決策在中央,不在個人,更不在張曉明的身上。他決不可能自把自為。加上他年輕而新上任,更加會處事慎重。觀他在港澳辦工作多年的表現,都是平實而不浮誇,兢兢業業,處事虛心,不是誇誇其談之輩。
香港近年的政治生態有所變化,利益集團與港英餘孽力爭話語權而不果,因而對現任政府採取不合作甚至對抗態度。英美外國勢力當然不會“錯失時機”,不斷活動和渗入。對此,中央不能視而不見,當然有若干對策。這些新對策,不論是誰主中聯辦,都必須執行。
人大選舉 冷暖心自知
港區人大選舉,范徐麗泰得票排名第二十九位,劉健儀排名三十六位包尾,她們兩位,都是爭取連任的最低票者。這個得票的變化值得大家深思。
上一屆范太以排第一的票后而獲委任為港區唯一的人大常委,為什麼這一次落差這麼大?原因顯然是她的公開表現。年來她不斷發話,內容與語調與中央的要求頗有差距,讀者可以覆按。至於劉健儀,作為自由黨黨主席,在中央肯定今年特首選舉不應流選之際,在幕後軍師的策動下,在電視上公開宣布主張投白票。自由黨的愈來愈背離中央期望,為港英餘孽所操縱,教我如何再信她?

 
吳康民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20121229日)

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避免“文革”重演 政改趕快上馬

剛得到諾貝爾文學奬的莫言,曾說過這樣的一段話﹕「中國甚麼都落後,但是刑罰是最先進的,中國人在這方面有特別的天才。讓人忍受了最大的痛苦才死去,這是中國的藝術,是中國政治的精髓。」這話十分有哲理。
近讀公安部退休幹部晏樂斌所描述的文革時期廣西武鬥的殺人酷刑,的確是駭人聽聞。他們的造反組織「聯指」,在殺柳州鋼鐵廠人事幹部黃日高時,把他背部綁上炸藥,一按電鈕,把人炸得骨肉橫飛,說這就是「天女散花」。廣西省貴縣農民陳國榮,因長得胖,便被活活殺死,挖出心肝,二十個人分吃。女民兵隊長陳文留,自稱一個人吃了六副人肝,還殺人割下五名男人生殖器泡酒喝,說是「大補」。這種殺活人,吃人肝的事,據說在文革時期的廣西,頗為普遍。
湖南道縣,在一九六七年的「文革」期間,發生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有一位譚合成的作者,編成一本厚達六百頁的《血的神話》,記述了文化大革命那一年那一縣的大屠殺紀實。
據他的統計,殺人手段可歸納為十種,計有槍殺、刀殺、沉水、炸死、丟岩洞、活埋、棍棒打死、繩勒、火燒,其他。而其中更可分為挖眼割舌、開膛破肚、先姦後殺,乃至將梭標插進隂道,把四肢釘在門板上凌遲至死等等。
我不知道人性何以會在一場政治鬥爭中,突然爆發成比野蠻人比吃人族更恐怖的行徑﹗
在抗戰時期入侵中國大地的日本兵,他們的殺人野蠻行徑是空前的,難道中國人卻去學這些日冦的殺人手法?
重要的歷史教訓
一個有悠久文化的民族為什麼會在一場政治鬥爭中墮入比野蠻人更野蠻的狀態?
「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的想法是多麼可怕﹗這個大亂就是政治愚民對政治賤民的大屠殺,根本和「大治」毫不相干。
這樣的一個歷史教訓,幅射出今天中國社會的種種矛盾,令人感到十分擔心。
當年的文化大革命是自上而下的,是毛澤東發動的。他害怕權力的失落,他有主觀主義的烏托邦思想,他也可能對某些官僚主義現象不滿意。於是號召青年學生,起而造反,結果造成不可收拾的亂局,並釋放出人類遺留的野蠻本性,造成一個中國人民的大災難,大慘劇。但是,至今這個歷史教訓仍然未被認真汲取,造成這個慘劇的某些因素仍未消除。
當今中國社會的內在矛盾正在積累,人們正在討論如何解決愈來愈激化的矛盾的辦法。胡錦濤也在「十八大」的報告中警告說,如不反腐倡廉,有亡黨亡國的危險。
政治改革刻不容緩
解決社會矛盾衹有政治改革一途,這差不多是國人的共識。但如何改革,卻是眾說紛紜。過去的十年,是說多於做,政治改革基本上停步不前,以至有識之士十分憂心。
如果矛盾終有一天爆發呢,如果千方百計維穏而終於維不穏呢,那就有爆發一場文化大革命式的暴亂的危險,就有可能再出現「文革」時期那種慘無人道的殺人手段的悲劇。那就不只是亡黨,而是要千千萬萬人頭落地的呀﹗
難怪許多官商的權貴分子,早就看出了這個危機,早就對內地的維穏没有信心,因而紛紛把子弟、配偶和財產移往美國等西方國家,成為成千上萬的「裸官」、「裸商」,成為千真萬確的“走資”,他們也成為美國人的「人質」。
中國正走在十字路口!
 
吳康民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2012126日)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重溫香港歷史 便知當前亂源

香港有些人很懷念港英殖民統治時代。有些年青人是人云亦云,由於對現實的若干不滿,便跟着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憧憬自己並未經歷的港英統治。有的人是在港英統治時期的既得利益者,與當年的權貴勾結,大發其財,方能建立自己的資本王國。有的人是在港英有意培植華裔代理人的得益者,包括某些高官和行政立法議員。英國人深謀遠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前後,便很着意培養親英的青年才俊,以便在香港回歸祖國以後,能繼續港英統治的“香火”。這一着的確成功,末代總督彭定康的成績尤其卓著。難怪他缷旗回國以後,仍能連任要職。
戰後的港英統治,以六七暴動為界,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期。戰後港英重新進佔香港,經歷葛量洪、柏立基、戴麟趾三任總督,歷時近三十年。他們沿用的仍然是統治老殖民地的手法。葛量洪大搞官商勾結,斬獲甚豐,離任時要用貨船載“行李”。柏立基是反共老手,在星馬英殖民地當總督時期,鎮壓馬共絶不手軟,來港後用同樣手法壓制香港左派愛國力量。戴麟趾繼承之,終於壓出一個六七年的“反英抗暴”來。
這幾位殖民地官員,他們沿用對付亞非洲老殖民地的手法,以為收買一些“高等華人”,強壓基層群眾,便可維持統治。殊不知經過八年抗戰,中國人民的覺醒,新中國成立,香港並非某些亞非英國殖民地可比。香港同胞維護本身利益的要求,用老殖民主義的眼光和手段,顯然不合時宜。
六七暴動後港英改弦更張
殖民壓迫是爆出了六七暴動的原因之一。雖然運動的過左行為,損害了香港同胞的利益,以失敗告終。但群眾不满港英的老殖民統治的情緒,並未平息。
英國當局看出了這個苗頭,過去派來的三任港督,都曾在其他殖民地當官,沿用的是高壓的一套。但中國人不同於英國的其他殖民地子民,而新中國更在邊鄰,影響力不可低估。管治香港,不能用老皇曆了。於是以後三屆港督,便派出外交能手擔任,他們是麥理浩、尤德、衛奕信。
麥理浩上任開始,便重視居民福利,建公屋居屋,發展工業,增進就業,普及教育,興建學校,如此等等,終於緩和社會矛盾。同時,整飭吏治,建廉政公署,使過去貪腐厲害的紀律部隊走入正軌,的確嬴得口碑。
尤德、衛奕信等蕭規曹隨,繼承這一套。加上中英談判開始,香港前途已定。到了彭定康前來,主要便是為回歸後沒有英國人的英國潛勢力作部署了。
彭定康戰勝周南
在香港的後過渡期,彭定康戰勝了周南。英國人無論在對回歸後的人事部署、經濟利益的安排、司法部門的把持、“港英餘孽”的埋伏,都作了精密部署。並在公開爭議上,例如立法會的組成問題上,虛晃一槍,吸引中方注意。彭定康可謂為英國的利益,立下了犬馬功勞。
今天有人高舉英國殖民地旗,有人暗中在為香港變成“獨立的政治實體”布局,甚至有人用試水溫的方式來高叫“港獨”的口號,都是事出有因,水有源流的。
今天,如果不正本清源,分析香港政治生態弄到如此亂糟糟的一團,把社會矛盾只歸咎於民生上,是不足以解決問題的。
 
吳康民    電郵﹕hmng@puikiu.edu.hk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2012121日)

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評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選舉

昨天開過的港區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選舉會議,決定人大代表選舉,在12月19日舉行。
香港是特別行政區,選舉人大的選舉文化也有別於內地其他省市自治區。而且每一屆的選舉都要煩勞上一屆通過一次選舉辦法的決議,新一屆的選舉也不例外。
不過,這個香港選舉會議在選舉主席團成員的時候,卻仍然是內地選舉模式的一套。既没有差額,推薦成員也是黑箱作業。十九位主席團成員的名單,都是開會時才發給各位選舉委員。本來在開會之前也可以先發給各選舉委員徵求意見,並歡迎委員推薦人選。就是等額選舉,也可以通過投票,以得票多寡讓大家知道誰孚眾望而誰民望落後。人大常委會不為此圖,但又要舉手表決,所以當天我不參加投票。
其次,當前推薦代表名單满天飛,社會上風傳誰得到 “祝福”,誰便有當選可能。而不是看候選人是不是有議政能力和時間,並且不是沽名釣譽之徒,只望圖個榮譽職位。
我在10月13日本報筆陣欄曾經寫過《奇望於新一屆港區人大代表》一文。希望新一屆能選出對國事有較深刻的認識,對全國政事上有較高的議政能力的人。而且更不是兼職多多、“周身唔得閒”的人物。因為在我參與全國人大工作期間,對此深有體會。坦白地說,不少人是“尸位素餐”,正所謂“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如何能代表港人發聲?
所以我主張已在本港參加行政會議和立法會的議員,如不是有充分的精力,有較高的議政能力,最好不要再參加全國人大代表的選舉。
多名行政立法議員仍然參選
但現已公開表態的參選人士,不少已在行政、立法兩會中有位子的,仍然躍躍欲試。有的希望連任,有的爭取“再上一層樓”,毫無退縮之意。
更有甚者,現在有些參選而被“祝福”的參選人,更有“世襲”的現象。有的是父傳子的,有的是某單位有代表退下來,便由該單位的另一位頂上。當然世襲頂替的人,不一定没有議政能力,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但是這難免有點封建色彩。北朝鮮金氏王朝的世襲,己經淪為國際笑談。但香港是個開放的民主社會,也來這一套,未免令人“刮目相看”了。
由於參選的門檻很低,只要有十名選舉委員提名,便可以成為候選人。如果各位選委都進行足額提名,最高便可以有130名左右的候選人。當然現實不可能有這麼多。而且風聞有人正在“勸退”一些候選人,避免“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所謂“漁翁”,就是害怕有些反共反中分子混進全國人大的隊伍來。其實這個可能性很小,上一屆有個別所謂泛民的人物參選,結果都是鍛羽而歸。只是有個別建制派頭面人物竟提名著名反共分子參選,淪為笑談而已。
選舉結果不容有失
當然,目前的香港政治生態十分複雜,全國人大代表的選舉當然不容有失。中央方面又一向對選舉的保險系數打得很高,所以有的做法與香港人喜歡放任自由的風氣有矛盾。如此“宏觀調控”,能否選出真正有議政論政能力的人士,就只好看看選舉結果了。
 
吳康民    電郵﹕hmng@puikiu.edu.hk

本文發表於明報(20121123日)

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歷來黨政不分 乾脆黨政結合

不知道讀者在讀了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的報告後,有没有個感覺,這和國務院總理每年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有什麼分別?
況且這個報告的題目就是﹕“堅定不移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國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他講的是“全國”,而並不只是“全黨”。
本來,黨的代表大會,總書記的報告應着重講黨的發展、黨員培圳、黨內存在的問題。黨政關係也可以一談,但不是把政府管的一切工作,包括港澳工作,都包攪起來。何況香港的《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是“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而不是中共中央。
薄熙來事件的出現,該是黨內監督不足的一個重要教訓。但報告中一點都没有涉及,黨的建設一節,只有泛論,没有談及具體措施。
中國的黨政不分,早已為人詬病。鄧小平掌權時已看出這個問題。他早在32年前,便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長篇講話中,指出應該“着手解決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問題”。
鄧小平的意見﹕黨的領導應該“集中精力管黨、管路線、方針、政策。說這樣有利於加強和改善中央的統一領導。
正因為黨政不分,黨的領導把太多的精力參加到政府的工作中去,削弱了黨內的建設。鄧小平也早已看出了這個危機。他在《黨在組識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中,已看出薄熙來這類人物的危害性。他在談及一些“文革餘孽”時說﹕“他們當中有些人早就揚言十年、二十年後見。總之,他們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勢力,不可小看。如果不在整黨中解決,就會留下禍根,成為定時炸彈”。
黨內民主程序不暢通
現實情況是,解放前入黨和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入黨的人不大一樣。改革開放後進入經濟領域的黨員,如果没有認真的監督,如果黨內的提拔没有經過民主程序和認真的考驗,在領導階層中便會混進一些不純分子。加上黨不管黨,黨內民主程序不暢通,有的黨員就會變質。有的黨員蛻變以後,長期不被發現,變成“定時炸彈”,變成“薄熙來式”的人物。危害就大了。
鄧小平在1986年的一次內部講話中,指出“有的幹部子弟捲入了情報網,泄露了經濟情報,出賣消息,出賣文件”。“越是高級幹部子弟,越是高級幹部,越是名人,他們的違法事件越要抓緊查處,因為這些人影響大,犯罪危害大”。
江、胡都不談黨政分開
在鄧小平之後,兩代領導人江澤民和胡錦濤,都没有再談到黨政分開的問題。江澤民在“十六大”的報告如是,胡錦濤在“十七大”和這一次的“十八大”報告也如是。他們似乎默認黨政不分是正常的事,不必再去接觸和探討這個問題了。
在一黨專政底下,黨領導政,是很正常的。既然政府的各級領導成員,都是黨員,非黨員極少。也許只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層面上有個別的民主黨派人士成員。但都比解放初期少得多了。那麼,不如承認黨政不分,乾脆來個黨政結合。就是把黨的機構和政府機構合併起來,起碼有個精簡機構的良好效果
現在機構重疊,黨委有一個部,政府又有一個部。黨有組織部,政府有人事部,政府有工農業的主管部門,黨委也又有對口的。何不把它們合併起來,節省人力和增加行政效率呢。
也許有人說,有的是對不了口的。這其實好辦,擴大政府部門的若干權力便可以了。比如黨委有統戰部,就把它併入政府的民政部門就是了,統戰工作也是民政工作。黨委有宣傳部,把它併入政府的文化新聞部門就是了。其他的工農業建設,更是政府的工作重點,不必設置重複的部門。
黨政分開只是形式
現在的省委書記、市委書記就是第一把手,省市長是第二把手。大小事情,都要過第一把手這一關。黨委書記還兼任地方人大常委會的主任,以示他們有一個“公開”的職務。何不乾脆讓黨委第一把手兼任政府的頭頭?
人大常委會主任由第二把手去當,第一把手黨政一把抓,效率會高得多。
有人會說,黨委和政府首長統一在一個手中,缺乏制衡,易生弊端。此說似是而非。目前的情況,是第二把手都得聽黨委書記的,在人治氣氛底下,都是第一把手說了算。第二把手兼人大主任,如果真正發揮人大的監督權力,這樣倒能够發揮制衡作用。有的第二把手與第一把手鬧不團結,發生抬槓的事,都是第二把手有所恃。如薄熙來在遼寧省擔任省長,他不賣第一把手省委書記聞世震的賬,就是薄有後台。分開兩人來領導,只是架床疊屋。要達到制衡互相監督的目的,只有政治體制改革,增加制衡機制,強化人大的監督作用,發揮黨內民主,把主管官員的任命採取下級選舉和上級任命相結合的機制。
“十九大”實施又如何?
我認為承認現實狀況,採取黨政結合的機制,比黨政分開來得容易。與其唱高調而並不準備實施,不如承認現實反而能收精簡機構之效。
“十八大”恐怕很難實施,現在先作輿論準備,“十九大”實施又如何?
 
吳康民    電郵﹕hmng@puikiu.edu.hk

本文發表於明報(20121121日)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中共十年後誰主沉浮?

毛澤東說﹕黨外有黨,黨內有派,歷來如此。話雖然這樣說,但中共從來沒有承認黨內存在派別,只是到了有的派別出了問題,叛黨叛國,例如林彪集團結黨拉派,羽毛漸豐,功高震主,毛澤東感到威脅的時候,才以南巡打招呼擬清除之。結果林彪倉皇出逃,折戟沉沙。而「四人幫」藉毛之勢,挾清君側以自重。但在毛死後立即被一幫黨內元老,設計擒拿。至此,中共正史都不能不承認有林彪集團和「四人幫」這兩個反黨派別。《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就有一章專門記述「林彪集團與江青集團的勾結和鬥爭」。
鄧小平當權時,大家都知道中央還有陳雲這位大老,政策傾向與鄧小平不大一樣。「左派」大將鄧力群的《十二個春秋》中有所記述。
至於今天的薄熙來事件,薄的野心暴露,難道只是薄的一個人?
江系勢力根深柢固
江澤民在中央掌權長達15年,而且他深得毛澤東權術運用的真傳,在任期間廣佈人脈,影響深遠,並首創卸任後續任黨的軍委主席兩年,違背黨指揮槍的歷史傳統,以槍桿子鎮住新任總書記,而且10年來影響力未減。「十八大」開幕之前的幾個月,江頻頻亮相,連他在年輕時唱過的一首美國老民歌,也要煩勞第一大報《人民日報》花半版篇幅刊出。
江澤民的影響力當然不止他一個人,他在台上時的一些佐輔,也同樣仍有一定的影響力,特別在人事方面。
這一次政治局常委的位子,所以特別惹人關注,就是大家都要看這個中共最高領導階層,究竟是誰家的天下﹗
常委的平均年齡偏高
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名單已經揭曉,名單都是接近江老爺子的提名。而一度熱門的、被傳接近胡錦濤提名的李源潮和汪洋都落選。如果希望「擺平」,可以維持九常委的格局,讓李、汪都入座。但是中全會並沒有這樣做,顯示胡錦濤的話語權較弱。
而且這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年齡組成偏高。除習、李之外,都已60開外,做完這屆,大多接近或超過68歲的退休界線,不利於維持領導班子的穩定性。十九大時多數便要退下,不若「十六大」時的9名常委,除黃菊早逝外,其中5名能續任至今。
可幸的是胡錦濤沒有繼續江澤民的「傳統」,連任半屆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退休得十分撇脫,為中共黨史上留下好名聲。
遺憾的是,這一屆的常委班子,沒有安排第六代黨的接班人,因為沒有一位40多50左右的成員,不像胡錦濤在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已進入常委行列,十六大才上位總書記到今天。習近平、李克強這兩位最年輕的常委(包括總書記),按規定和年齡的限制10年後不可連任,但屆時的中國政壇又是誰主沉浮?
吳康民    電郵﹕hmng@puikiu.edu.hk

本文發表於明報(20121116日)

當年炮轟金門的一些內情

我曾在本報「筆陣」欄著文(8月18日),談及1954年解放軍炮轟金門事件。《蘋果日報》的李德成,既不懂歷史,也不知內情,居然說我誣蔑蔣介石要台灣獨立,以蔣介石守護神姿態責備我「良心何在?」。我在8月28日已在本報寫了〈李德成教授,你讀懂了嗎?〉一文予以駁斥。
最近,找到了一些原始材料,在此補充一下,用蔣介石和毛澤東在這場炮戰中的表示,作進一步說明。
炮轟金門,守軍有所傷亡,軍情報到蔣介石那裏,他聽後,緊蹙着眉頭。隔了一段時間,卻連聲說了幾句﹕「好,好,好!」
原來,當年美國多次要求蔣介石放棄金馬,蔣介石硬着頭皮就是不撤。但美國壓力日重,只有中共的炮轟金門,才給他一個順理成章的不撤藉口。
當年9月,蔣介石親自出席中外記者招待會。發表談話說﹕「中共炮轟金門,是進攻台灣的前奏。金馬是台灣的屏障,自動放棄這些島嶼,等於敞開門戶。因此金、馬地區必須固守,哪怕是由國民黨獨立作戰,也決不後撤。」
這句「哪怕是由國民黨獨立作戰」,真是可圈可點。這就是說,因為我蔣介石不聽話,你美國人不幫忙,我國民黨也將作戰到底。
所以,毛澤東說「金門炮戰,意在擊美」。就是這個道理。
在金門炮戰開始後,毛澤東曾對他們的秘書林克說﹕「向金門打炮,不是為了解放金門,而是蔣介石希望我們打炮。這樣,他就有了藉口,可以抵抗來自美國的壓力。」
當年美國對台灣的政策,一方面是要控制台灣,阻撓中國的統一。另一方面又擔心被蔣介石集團拉下水,在朝鮮停戰以後,捲入一場它想避免與中國大陸的直接衝突。但美國又估計,當時中國「可能恢復被推遲的解放台灣的計劃」。而毛澤東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指出﹕「現在美國我們的關係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台灣問題」,「我們要破壞美國跟台灣訂立條約的可能,還要想一些辦法」。
當年英國首相邱吉爾還在英國下議院講話,公開主張由聯合國託管台灣。
美國等國叫嚷把台灣問題國際化,激起了當年中國掀起一場「一定要解放台灣」的高潮。炮轟金門更是拉住蔣介石的重要一着。同時,軍事還進行了解放浙江沿海的一些島嶼,包括一江山島和大陳島及其外圍列島。這就是採取「雙管齊下」。
金門炮戰前後的策略,粉碎了美英國際化台灣的陰謀,拉住了蔣介石不屈服於美國人搞台灣獨立,穩定了海峽兩岸的局勢。
吳康民   
本文發表於明報(20121114日)

《紐約時報》抹黑溫家寶家人

去年溫家寶總理在北京單獨會見我的時候,臨別時交給我一個牛皮袋子,內裏大概是一些文件。他也沒有說什麼,我也沒有馬上拆開。回到賓館,拆開一看,原來是一大疊影印剪報。但分門別類,並加上小標題﹕
1. 謠言的由來,2004年7月1日,21世紀經濟報道。
2. 有關「平保」謠言,各報、雜誌、網絡闢謠資料。
3. 有關珠寶展台灣代表團的申明。
4. 徐明假冒女婿。
5. 近日有關溫雲松的報道失實。
這些材料,都是抹黑他和他的家人的,早在《紐約時報》最近的抹黑文章出爐之前,已有前科,而且材料不少。由此可見,要搜集抹黑溫總及其家人的黑材料,由來已久,並不是《紐約時報》早着先鞭。
當時溫總把這些影印材料送給我,並沒有要求我為他做什麼事。但我知道,這些對他抹黑的海外報道,顯然是希望「出口轉內銷」,打擊作為改革派的一面旗幟的溫總威信。
溫總的悲情發言
我曾在去年6月18日在「筆陣」欄的一篇〈「唱紅」與「抹黑」〉中略為提及抹黑溫總的政治目的。往後在今年3月17日又在「筆陣」中寫及〈溫家寶總理的悲情〉,說及他在今年「兩會」結束時招待記者會上開頭所說的一段話﹕「我真誠希望,我,連同我這一生,給人民做的有益的事情,人民都把它忘記,並隨着我日後長眠地下而湮沒無聞」,這是多麼悲情的一段話呀!
面對內地社會的眾多社會上的深層次矛盾,作為大管家的國務院總理,工作的壓力有多大,應該可以想像得到。而「政令不出中南海」,更令溫總感到十分揪心!
溫總多次公開提倡政治改革,因他深知,一切問題的核心在於政治改革趕不上形勢需要。沒有政改,貪腐問題也只能治標不治本。其實,這些關鍵問題,鄧小平早已知道,並且公開說過。很可惜,經過幾代領導人,都只能紙上談兵,做言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反改革的勢力實在強大,熱心改革的溫總,只能徒呼荷荷。
抹黑材料都是張冠李戴
回頭再說那些抹黑溫總的材料,都是舊聞。以《紐約時報》揭發的所謂溫總母親持有「平安保險」巨額股票一事,實在匪夷所思。
平安保險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當年已引發指該公司向溫總及其子溫雲松贈送股份的謠言。其實持股人鄭建源是鄭裕彤的代表,其人受鄭裕彤賞識上位,擔任新世界(中國)經理,但絕不是溫雲松的化名。此事2004年11月4日本報及《星島日報》均有詳細報道及闢謠。本報翌日特稿更以「改革招怨 溫總謠言屢傳」作為標題。
今天《紐約時報》又再以「平保」股權問題炒到90多歲的溫總母親身上,它很想說明,溫總祖孫三代都是貪腐分子。
至於熱炒溫總夫人張蓓莉是珠寶商一事,並謠傳她在北京國際珠寶展銷會上,豪擲200萬人民幣買珠寶。這本屬極為幼稚的謠言,還要勞參展台商和台灣參展團團長邱惟鐘在多份港台報刊刊登澄清聲明。
日前本港某報也刊登專文,說明溫家寶夫人是寶石鑑定專家而不是珠寶商。
《紐約時報》是揭秘小報嗎?
《紐約時報》的所謂有關溫家寶家人秘密財產的長篇報道,其中不少都是炒多年前的冷飯。他們連溫總夫婦的照片都找不到,要由他們駐上海分社的新聞助理徐研向我求助,希望採用去年我與溫總夫婦會見時的獨家照片。
《紐約時報》早在2004年就在搜集中國領導層的黑材料,它以「國家主席與軍隊領袖之間不合」為題挑撥離間。文中已提及「平安保險」的股權與溫家的事。不過那時候指的是溫總的兒子溫雲松,今天卻把這頂擁有秘密財產的帽子戴到溫總的老母親的頭上。一張國際性的大報,卻淪為小報式的「揭秘」,實在令人嘆息和齒冷。
吳康民   
本文發表於明報(20121110日)

2012年11月9日 星期五

薄熙來事件 揭開意識形態鬥爭的蓋子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公告,根據重慶市人大常委會罷免了薄熙來的第十一屆人大代表職務,薄熙來的代表資格終止。
接着,最高人民檢察院經審查決定,依法對其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
「採取強制措施」,就是逮捕的代名詞。至此,薄熙來將進入司法審判。
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宣布,給予薄熙來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及把犯罪問題線索交司法機關法辦。
這個公告的內文說﹕「薄熙來在擔任大連市、遼寧省、商務部領導職務和中央政治局委員兼重慶市委書記期間,嚴重違反黨的紀律,在王立軍事件和薄谷開來故意殺人案件中濫用職權,犯有嚴重錯誤,負有重大責任;利用職權為他人牟利,直接和通過家人收受他人巨額賄賂;利用職權,薄谷開來利用薄熙來的職務影響為他人牟利,其家人收受他人巨額財物;與多名女性發生或保持不正當性關係;違反組織人事紀律,用人失察失誤,造成嚴重後果。極大損害了黨和國家聲譽,在國內外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了重大損失。」
我們所以不厭求詳地引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公布的部分全文,是要說明,薄熙來的犯罪行為不僅嚴重,而且由來已久,橫跨大連市、遼寧省、商務部、重慶市,長達20多年。
如此廣泛而長久的犯罪行為,為什麼多年沒有被發現、被查處,而且節節陞官,以至肆意妄為,橫行霸道?
古人有所謂「刑不上大夫」之說,今人也有人傳說刑不上政治局常委。至於高級幹部到達政治局委員或國家領導人級別的受到處分,至今只有陳希同、陳良宇、成克杰3位。公告中說「不論權力大小,都要一查到底」,恐怕會阻力重重吧。
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
薄熙來的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他由大連市委書記調任遼寧省長之際,已盛傳他安排群眾和學生,萬人空巷,夾道歡送,營造由大連到瀋陽的「歡送騷」,以此製造個人崇拜。當年我們到達遼寧訪問的時候就聽說過。而到達瀋陽時,眼見他作為第二把手的省長,卻視省委書記聞世震如無物,已暗忖此人相當跋扈。我們這些不太了解內情的外人,一時一地都看到此人霸道的蛛絲馬迹,中央有關部門,難道全無察覺嗎?
那麼,是什麼原因,對薄熙來如此投鼠忌器呢。是因為他的父親是薄一波、是革命元老嗎?相信不會是這麼簡單,其中必然有若干中國官場的潛規則在。
薄熙來的問題遠在陳希同、陳良宇、成克杰等人的問題之上。以上3人,罪行跨度不大,都是在同一個地方(北京、上海、廣西),犯罪行為就是貪腐。並且沒有類如薄熙來那樣有一套所謂「重慶模式」,那一套欺騙了不少人的「唱紅打黑」,那一套企圖陰謀篡位的計劃。總而言之,前3人只是個人腐敗而已,沒有像薄熙來那樣貪腐加野心。而這個「野心」,危害更大。正像中央決定所說的﹕損害了黨和國家的聲譽,在國內外產生非常惡劣的影響,給黨和人民事業造成重大損失。
權力制衡十分重要
這一個慘痛的教訓就是,對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予以權力制衡和監督制度的建立,是刻不容緩的了。開放輿論監督更是重要一環。在薄熙來主政時,我到過重慶兩次,並親聽他的介紹和發言。總覺得整個城市的氛圍都是一片歌功頌德之聲,到處都有「五個重慶」的宣傳標語。但嘉陵江旁的苦力挑夫的重勞動如故,高樓大廈構成的「森林重慶」一如香港。給人總有一點宣傳超於現實的感覺。但長期受到「輿論一律」宣傳影響的重慶人民,難免對薄熙來的「德政」,還有點依依不捨呢。
當前,還有人為薄熙來鳴冤叫屈,包括罵香港人是狗的極左派孔慶東等人。他們曾寫聯名信給人大常委會質疑對薄熙來的處分和審判證據不充分,程序不合法。說這是「以路線鬥爭開篇,以刑事犯罪落幕」。看來,薄熙來事件揭開的,恐怕還有一個意識形態鬥爭的蓋子,極左派藉此攻擊改革派,並且採取「出口轉內銷」的辦法。例如,新近由《紐約時報》報道,抹黑溫家寶家人擁有巨額財富,舊聞新炒,是不是也是配合極左派的進攻呢。
吳康民   
本文發表於明報(20121031日)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提高警惕 備戰止戰

歷史的教訓值得注意。上個世紀「九一八」事變前後,面對日本人的侵略,蔣介石國民黨政權基本上採取不抵抗主義。原因是他認為共產黨才是心腹之患,主張攘外必須安內,剿「共匪」才是第一要務。於是,國民黨政權對共產黨的根據地進行五次「圍剿」。
日本人看穿了國民黨政權的弱點,步步進逼。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進攻上海,一九三三年侵佔熱河,並進一步搞華北「五省自治」,扶植漢奸政權。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的旗幟,提出要求組織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全國人民所擁護。西安事變後,蔣介石被迫停止「剿共」,但對抗日仍然是三心兩意。日本帝國主義者因而乘此機會,發動盧溝橋事變,大舉進攻中國。
由於蔣介石政權沒有積極備戰,更沒有進行全民動員,因而初戰失利,半壁江山淪陷,億萬人民受到日寇蹂躪。
如果把歷史從「九一八」事變事發的一九三一年推前三十七年,即是甲午戰爭之年。那一年,中國第一次被日本打敗,割地賠款,讓我領土台灣以及藩屬朝鮮、琉球等淪為日本殖民地。
磨刀霍霍 盡顯野心
當年,中國的北洋艦隊並不遜於日本,戰敗的關鍵在於清廷腐敗。例如主力軍艦購自英德,軍艦時速和火炮射速均極先進,論者認為「海軍之力倍於日本」。可惜,清軍軍紀鬆弛,「左右翼總兵以下,爭挈眷陸居,軍士去船以嬉。每北洋封凍,海軍歲例巡南洋,率淫賭於香港、上海,蓋海軍之廢弛久矣」。如此散漫而沒有戰鬥力的軍隊,又如何能夠應付日寇入侵?
甲午戰爭時,主戰派光緒皇帝命李鴻章積極備戰。當時,朝鮮平壤城內有清兵二萬餘人,積儲軍火糧餉甚多,有大小炮四十尊,毛瑟槍一萬餘桿,餉銀十萬両,金磚金錠及其他貴重物資無數。然而,駐軍「將各一心,不相統屬」,「連夕自亂,互相踐踏」。軍紀和領導都不行,焉得不敗?
今天,日本人磨刀霍霍,日相野田十月十四日在神奈川縣相模灣閱艦式,聲稱要對領海領空強化監控。日美本打算演練奪島,以九州地區和沖繩島為中心,在日本各地舉行大規模島嶼防衞聯合實彈演習,只是雙方臨陣退縮才未能成事。然而,這種行徑毫無疑問慫恿日本的侵略野心和軍國主義復活。
目前的形勢是嚴峻的,中國準備好了沒有?中國軍事力量的硬件無疑是強大的,中國的軍事高科技化也應該是已進入先進行列。但是,軟件呢?人的質素呢?
中國已經多年沒有經歷實戰的鍛煉了,而社會上的貪腐風氣,又有沒有入侵到我們的解放軍隊伍?我們希望沒有,希望解放軍是一片淨土。事關國家生死存亡榮辱,軍隊如果腐敗,一如清代甲午戰爭時的清軍那樣,那就一定要受人欺凌,永遠抬不起頭來。
八年血債 仍然未報
目前,中日雙方正在外交的層面上唇槍舌劍,但面對日本人的小動作不斷,還有意炫耀武力,實在不能掉以輕心。我早已指出,日本人念念不忘在抗日戰爭初起時的勢如破竹的進攻,還在回味當年姦淫擄掠的快意,更不服氣地認為只輸在美國人的兩顆原子彈。而我們呢?八年血債,仍然未報;以德報怨,並未稍增日本羞愧之心。提高警惕,備戰止戰,才能維持永久和平!
吳康民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20121025日)

統戰和「逆反統戰」 名與利的互動

統戰,是統一戰線的簡稱。這詞兒是共產黨發明的,是共產黨奪得政權的三大法寶之一。三大法寶就是黨的領導、武裝鬥爭、統一戰線。共產黨奪得政權,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確是靠這三條。有一個強大的組織,有槍桿子打天下,再爭取多數人特別是有影響力的人物和群體的支持,以此打敗敵人,建立新政權。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的確如此。
統戰,就是採用各種辦法,諸如曉以大義,曉以利害,利用各種關係爭取、拉攏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到了後來,許以名利,變成統戰的重要手法。
在抗日戰爭初起的時候,毛澤東提出「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是曉以大義。提出十大救國綱領,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是向各黨派各地方勢力曉以利害。在抗戰時期和內戰時期中共的統一戰線政策,應該說是十分成功。
統戰工作 許以名利
到了近年,統一戰線雖然仍是拉攏各階層、各黨派、各方面的力量的武器。但因共產黨已經當權,有的人已經主動向共產黨靠攏,統戰變成要選擇有利用價值的人物,或者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人物。而手法就不僅是曉以大義,曉以利害,而不少是許以名利了。
正因為有這種名利方面的互動,於是便出現所謂「逆反統戰」的現象和行為。
「逆反統戰」不是反對統戰,是對共產黨和共產黨的代表人物進行「統戰」,是以其人之道還諸其人之身。就是以種種手法爭取有權勢的共產黨人給自己以名位,或者給自己以做生意的方便,或者為自己解決某些難題。也就是如毛澤東所說的,使用「糖衣炮彈」。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報告說,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着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
現在,內地不少的大小幹部墮落到貪污腐化,就是在糖衣炮彈面前打了敗仗。
統戰逆反統戰的互動
統戰,逆反統戰,居然互動。過去統戰工作是中共的拿手好戲。想不到人家也學會了這一套,以逆反統戰對付統戰。統戰工作變成「許以名利」為主,而逆反統戰的高明之處,是並不涉及明顯的行賄行為。利益交換往往是長期的,你欠他的一個「人情」,他日有求於你,便應有所「報答」,這就是名與利的互動。
共產黨的統一戰線工作是高明的,它為革命戰爭的勝利和初期的政權建設發揮重要作用。但後來的連串極左的政治運動,打倒了許多真心實意願意團結在共產黨周圍的有識人士。今天,統一戰線工作仍在運用着,各級黨委都有統戰部,但摸透了共產黨幹部「脾氣」的投機分子,也懂得運用「逆反統戰」的手法,變成統戰和「逆反統戰」的對弈,或可說是名與利的互動。人家並沒有一個「逆反統戰」部,但逆反統戰隨處可見。是糖衣炮彈也好,是「交朋友」也好,共產黨的統戰幹部,立場堅定不涉私念是重要的。
吳康民    電郵﹕hmng@puikiu.edu.hk

本文發表於明報(20121025日)

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台獨」沉下去 「港獨」浮起來

台灣民進黨四大天王之一的謝長廷,不久前「登陸」赴福建尋根,再赴北京「調酒」。行程頗受海峽兩岸甚至國際的注意,認為是民進黨尋求大「陸」認同,「調」整兩岸關係之旅。
今年台灣領導人選舉,國民黨險勝,馬英九至今民望低下。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已不再強調「台獨」,而大打民生牌,因而在選舉中取得不俗成績。近年兩岸關係緩和,經濟合作與往來頻繁。大陸方面頻頻釋出善意,派出各省領導訪台,採購台灣土產,有利台灣經濟。台灣公眾,均認為兩岸關係只有前進,不可倒退。民進黨要取得政權,特別要為2016年的選舉作準備,不能迴避兩岸議題。今年的選舉,「台獨」議題已經淡化,今天謝長廷再為促進兩岸關係增溫,當有長遠的意義在。
謝長廷登陸,先到漳州東山縣祭祖,帶有尋根的意思。他到訪因國民黨在內戰時強徵壯丁而形成的「寡婦村」,聲稱民進黨與共產黨沒有內戰時期的恩怨。登陸之行,處處顯出他的睿智,說明他是一位老練的政客。
對於「九二共識」,他礙於民進黨內的爭議,只提出「憲法一中」來應付。但「憲法一中」,畢竟其內涵有「一中」,比陳水扁的「憲法台獨」和李登輝的「一邊一國」為佳。只要有「一中」,其他一切都可商量。「九二共識」,不也是在「一中」的基礎上,各自表述麼。
台灣人希望維持現狀
台灣的多數人的心願,就是維持現狀。民進黨如果高調主張台獨,必然會導致破壞現狀的維持,而且有導致戰爭的危險。北京方面已不再強調「一定要解放台灣」,也就是默認維持現狀,到「水到渠成」的時候,才解決統一問題。既然雙方都有「維持現狀」的意圖和耐心,誰打破「維持現狀」製造緊張,搞出「戰爭危機」的人,必然成為破壞台灣安定的罪人。蔡英文已經看到這一點,蘇貞昌也深明此理。今天由謝長廷來作此破冰之旅,就是他早着先鞭。
4年後馬英九不能連任,政黨更替的機會大增,民進黨可能執政。這些有意競逐大位的政客,當然要作好準備。而兩岸政策能否取得台灣人民的認可,甚至有所突破,肯定是選舉中的焦點。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調整,該是當前的政治主題。而大陸方面,要和民進黨進行互動,應是對台政策的重要一環。
因此,當前對於台獨的叫囂,只有下沉,不可能是沉渣的浮起。
香港反台灣之道而行
想不到的是,北京未能直接控制的台灣,「台獨」思想和行動,趨向沉寂。而「一國兩制」,受《基本法》制約的香港,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基本法》第一條),卻在最近幾個月,「港獨」思想和行動,逐漸猖獗起來。
在中英兩國談判香港回歸問題時,英國人提出「主權換治權」的主張,就是說主權歸還中國,治權仍掌握在英國人的手裏。實際上就是仍然保留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只給中國人一個面子罷了。當年香港不少既得利益者包括大部分行政、立法議員,是贊同這個主張的,但在我國堅持下,英國不得不收回。當年的鄧小平深知香港有不少「港英餘孽」,所以他明確指出,港人治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而愛國者的標準之一,是「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
話是這麼說,但執行起來就寬鬆多了。不是「誠心誠意」,而是「半心半意」的人,也都納入治港的班子。不僅在本港如此,就是受邀到北京去佔據名譽高位的,也有不少是「半心半意」的人。
香港出現「特別氣候」
到了今天,大概遇到「特別氣候」。這些半心半意的人,公開或半公開地要把香港變成「獨立的政治實體」的人,就浮上水面了。他們就是和「港獨」的距離只有半步之遙。他們正是要對香港的重要決策和重要人事決定,爭取「話語權」。對不如他意的人和事,便不僅搞小動作而是搞大動作,迫使特區政府無法如中央所要求的「依法施政」,而是要使你寸步難行。
他們還驅使一些激進分子,高叫去中國化、反赤化的口號。打出港英時代的殖民地旗子,到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門前示威。對中聯辦高級官員的慰問海難傷者,以干預香港內政為詞諸多譴責。個別當選的立法會議員在宣誓時公然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高叫「打倒港共政權」、「打倒梁振英」的口號。這種肆無忌憚的行動,既違法又違紀,這是回歸15年來,前所未有的。
目前國際風雲險惡,歐美經濟危機未除,美國圍堵中國日亟,中日釣魚島摩擦隨時擦搶走火。作為國際城市和窺伺中國的橋頭堡香港,不可能置身度外。加上本地社會矛盾不少,貧富懸殊激化,地產霸權如故,民間自有一股怨氣。如不善於疏導,小題可以大作。觀於國民教育問題和老人生果金資產審查問題,前者「燃燒」經月,後者有人蓄勢待發,當政者宜慎之慎之。
吳康民    電郵﹕hmng@puikiu.edu.hk

本文發表於明報(20121018日)

2012年10月14日 星期日

寄望於新一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特別行政區新一屆(第12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委員會,已經選出委員和組成,並將在本年底或明年初選出港區人大代表。
上一屆的港區人大代表36人,估計有三分之一或以上因年齡或種種原因會退出競逐,不少新人也正躍躍欲試。以第10屆和11屆比較,逝世的有3人,退選及落選的有12人,即舊人只剩下21人,是六成多一點。第11屆的代表都健在,估計退選的可能與上一屆差不多。
香港特別行政區有別於內地各省市,中央給予特別照顧,加上實行「一國兩制」,其特別之處十分明顯。
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統一的一個議會。香港代表團與其他省市代表一樣,都是大會的組成部分,只是在生活上和某些後勤安排上,由於沒有地方人大的支援,要予以特別照顧而已。至於另一特別之處,是人民大會堂中的各省市會議廳,都由各省市自行管理,並支付管理費用,而香港廳則香港特別行政區不聞不問,要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兼管而已。
不應貪圖一個榮譽職位
全國人大號稱是全國最高權力機關,但事實上卻是一個諮詢和清談機構,和全國政協差不多。所以俗稱「兩會」,就是開兩個諮詢會議。雖然許多重要法案和人事決定都名義上由「人大」通過,但因人大代表有六成左右都是各級官員,通過事項當由高層先行議定再交大會。雖然近年反對、棄權票漸多,但都難起否決作用。而人大權力又大部分集中在常委會,每年一次的大會,例行形式而已。
不過,香港是一個對外窗口,代表的自由度較大,一言一行,頗引起國內外注意。如果能善於運用人大代表法所賦予權力,其發言應有一定的影響。
很可惜,香港的全國人大代表,大都把這個名銜當作榮譽職位。每屆換屆之時,各界人士,爭取人大、政協的位子,大都是為爭取榮譽而來。請各位準備競逐者撫心自問,是否如此?
加上代表中擔任香港行政、立法兩會議員的不少。上一屆就有8人,佔四分之一,今年立法會選舉和行政會議改組,人大代表中,又增加了立法會議員4人和行政會議成員1人,他們都是重香港的立法、行政會議的活動,輕全國人大會議。每有會期衝突,都在京請假飛港開會,視全國人大會議可有可無。在我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團長之際,已察覺不少代表人在北京心在香港,開會時頻頻外出打手提電話,或乾脆離席去辦他自己的事去了。「心不在焉」的態度如何能議論國家大事?而無心議論國事並為國家建言獻策,又何必參選人大?
我是很不贊成擔任香港行政、立法兩會的議員再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因我深知,香港立法、行政議員工作繁忙,責任深重,又何必再去掛一個人大代表的「虛銜」?
應可推薦常委候選人
全國人大常委,並非按各省市地區分配,而是全國統籌安排。但是過去的傳統,香港地區起碼有一名常委。從第6屆開始,時任香港《大公報》社長費彝民是人大常委的第一人。第7屆是霍英東,第8屆二次會議增補曾憲梓,曾氏以後任第9、10屆常委,第11屆選上范徐麗泰。
我認為既然香港有了一個全國人大代表選舉委員會,成員逾2000人,頗有代表性,是否港區人大常委候選人,可由同一個選舉委員會選舉推薦候選人1至2人,再經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出,如此,其代表性是否更為廣泛?
要根本改變全國人大的性質,有賴於內地的政治改革,有賴於內地政制的民主發展。港人有志參加內地政治,其志可嘉,但要參選而爭取當選,就要負起參政議政的使命,而不是貪圖一個榮譽職位而已。
已當選本港行政、立法兩會議員,如果覺得個人精力有限,便不要徒具虛名再參選人大代表了。如果真的有能力身兼數職,就不能徒具虛名,有負港人所託,當一位「名譽代表」。
吳康民    電郵﹕hmng@puikiu.edu.hk

本文發表於明報(20121013日)

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誰是第二把手!全國人大委員長?

近來,傳媒對即將到來的中共「十八大」的人事推測滿天飛。先是討論「十八大」出現的最高權力領導層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是目前的9人還是縮為7人,繼而是猜測誰將會入局。因為「十七大」的9名常委,除習近平、李克強仍能連任外,其餘7人都因年齡限制,必須退下。熱門人選中,除一部分一般估計必然入局,另一部分則「徘徊」在邊緣線上。這種猜測遊戲,正是符合港人喜歡買「六合彩」的心理。因此,誰肯定「入局」、誰還說不準,經常出現在報刊的政情版上。
但是,幾乎可以肯定,習近平將擔任中共中央總書紀、國家主席,而李克強則任國務院總理。其餘5人或7人的安排尚未塵埃落定,這才引起對國情感興趣的人們的品評。不過卻沒有人對處於權力中心第二號人物的全國人大委員長的人選,加以猜測。
李鵬長期位居第二
李鵬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擔任國務院總理逾10年。當年的國務院總理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二位。他在擔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總理位子上,經歷兩屆有半,但因制度所限,必須退下,卻轉去擔任全國人大的委員長。而且破天荒地,把中共中央第二號人物的排名,也帶到全國人大委員長的位子上。傳統上的國務院總理的黨內地位,被擠到第三的排位。往後接任的委員長吳邦國,也就同樣繼續在黨內名列第二。
從解放以來的歷史,特別是有全國人大以來的歷史,其領軍人物即委員長,在黨內都不是名列第二的。1954年成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劉少奇擔任第一任的委員長。而當年還沒有召開中共「八大」,按「七大」的排名,劉少奇名列朱德之後,排第三位。
第二屆人大,委員長是朱德。但開過「八大」以後,劉少奇擢升為黨內第二號人物,朱德退居第三。往後三、四屆全國人大,朱德連任。但到了第四屆人大,中共已經開過「十大」,朱德在黨內地位,連中央副主席都不是,只是一名普通的政治局委員,排名遠在「四人幫」王洪文和康生之後。
傳統未知是否打破
第五屆全國人大,葉劍英任委員長,他在中共「十一大」中,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勉強算是第二位。但排名第三的鄧小平,實力遠超於葉。
第六屆全國人大,彭真擔任委員長,他只是一名政治局委員,第七屆委員長萬里也是。到了第八屆,喬石擔任委員長,委員長的黨內地位,算是升格,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中,排名升為第三。列於總理李鵬之後。
到了第九屆,李鵬繼任人大委員長,便把黨內第二的位子,也搬到人大去了。
有了這個傳統,第十屆和第十一屆的全國人大委員長,都繼承了這個黨內第二把交椅排列法,吳邦國10年來穩居黨內第二位的排名。
因此,即將到來的「十八大」,和明年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屆時選出的委員長,是繼承往前的排列法呢?還是又回過頭來,由總理坐上黨內的第二把交椅呢?
習、李應是第一、第二
習近平、李克強是兩位繼續擔任中共政治局常委的人,按理應名列第一、第二。習近平作為總書記,名列第一,理所當然。但李克強擔任總理,按理應名列第二。如果有一位新加入常委的擔任人大委員長,而爬頭坐上第二把交椅,似乎理有不合。
所以有傳說云,「十八大」後,李克強會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這就是說,他應穩坐黨內第二。國務院總理兼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也不是沒有先例,周恩來總理在解放後便擔任過軍委副主席。
至於這位全國人大委員長,便很可能是由一位新升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擔任,他可能是誰呢?
按常理,這位可以擔任人大委員長的,必然是德高望重,由原中共政治局委員升任的人擔任,不會是一位新入局的政治局委員。
現在最熱門的新進政治局常委的是李源潮和王岐山,「入常」似乎並無懸念。但王岐山是搞經濟的人物,放在國務院常務副總理的位子上較為合適。李源潮極可能是擔任國家副主席的人選。而論德高望重,各方都能接受的,恐怕該是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他可以擔任一屆人大委員長以後就退任了。
至於汪洋,他如能入常,可能是最年輕的,有可能成為第六代的核心人物,他也有可能擔任人大委員長。
至於人大委員長究竟在黨內排上第二還是第三把交椅,就要看是誰人擔任了。
吳康民    電郵﹕hmng@puikiu.edu.hk

本文發表於明報(2012106日)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反中亂港誰是黑手?

<文匯報>以全版為反中亂港的黑手大起底,揭出無形之手操縱媒體、政治和教育界。它點名的“四大幫”,是壹傳媒的黎智英、天主教的陳日君、民主黨創黨主席的李柱銘、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
說他們是“無形之手”卻嫌有點過時,這些人在近年亂港的表現,已有目共睹,眾所共知,何來“無形”?
無形之手是有的,那應該是“沉渣浮起”的港英餘孽和堅持要爭奪對香港話語權的利益集團。港英餘孽在當前的政治鬥爭中已經半現形了,以至潛伏較深而深得信任的也已逐漸浮上水面。至於利益集團則仍潛居幕後,只是由他們控制的傳媒出來呼風喚雨,製造輿論,並部署若干戰役罷了。他們或針對建制派個人,或針對整個特區政府。而英美勢力則或提供金錢,或提供黑材料,總之就是要與中央和現屆特區政府鬥爭到底。
港英餘孽 蠢蠢欲動
所謂港英餘孽,並不是指在近日的示威活動中舉舉英國殖民地旗子的年青人。他們年少無知,他們不知道這面旗子背後,藏着祖先輩的多少血淚﹗他們也不知道早年殖民主義者在推出懷柔政策之前殘酷對待中國人的往跡,因此可以原諒。
我們指的是在回歸前位居高位,例如是港英行政立法兩局議員,例如是經濟活動的重要得益者。他們在中英兩國關於香港回歸問題的談判期間,基本上是贊同英國人主張的“主權換治權”的。後來大局已定,香港順利回歸,他們又忽然愛國,表示見國旗而感動流淚。當然,中央人民政府主張愛國不分先後,對於一切表示贊成香港回歸祖國的人都表示歡迎。對於其中大部分頭面人物都給他們安排適當的政治地位。在香港,他們有政治地位是必然的,在北京,也為他們安排相當高的榮譽職位。
港英餘孽的第一號人物陳方安生,便成為新成立的特區政府的第二號人物。如果她安守本份,極有可能接任特首。正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她不甘雌伏,終於演出了“劈砲”的一幕。
幕後黑手 利益集團
當然不是在回歸前為港英政府做事的都是“港英餘孽”,真正是“餘孽”的,只是極少數。除陳太外,也還有一些人,回歸後曾處於人大、政協的高位。中央待他們不薄,但在關鍵時刻,或者是與舊主子藕斷絲連,或者是在例如特首選舉中要否投白票問題,在新特首上任後應否支持其依法施政問題上,便露出狐狸尾巴來了。
當然,幕後的黑手應該是某些利益集團和英美勢力。他們並不露面,或者是陽奉陰違,口是心非,當面說得好聽,背後又在搗鬼。對這些人,必須提高警愓。
不過,他們去得太盡,從贊成“主權換治權”,到高叫“香港已變成中國殖民地”,到當前的“去中國化”、“反赤化”、“中國人滾回中國去”,把一些水客在邊境運貨活動,把政府發展東北區土地種種貶為“割地賣港”、要“捍衛家園”、“反中港融合”等蠱惑人心的口號。實質上是破壞“一國兩制”,是要把香港搞成“獨立政治實體”的先聲。
當前香港政治生態的形勢十分嚴峻,各種反中亂港的口號和行動陸續出爐,只欠公開叫出“港獨”的口號。愛國愛港的人們,可要警愓啊﹗
吳康民    電郵﹕hmng@puikiu.edu.hk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2012104日)

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為什麼有人叫出「去中國化」、「反對赤化」的口號?

我們人在香港,從各類傳媒聽到的,多的是內地的負面消息,西方傳媒更是如此。國際上的話語權不在中國人的手裏,香港的話語權不在愛國者手裏。因此,最近在本港掀起一個「去中國化」、「反赤化」的高潮,以反國民教育、反洗腦為引子,方興未艾,愈演愈烈。
內地的人權紀錄、法治現狀、社會道德等等方面當然存在不少問題,但是不是達到十分惡劣的地步?中國的政治制度,是否一無可取?與西方發達國家比較,是否差距很大?極度崇美、崇英的人們,有沒有認真對此作出探討和比較呢?
正是最近這十年來,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全面提升。在22類大工業行業中,有七類排名世界第一。名列前茅的包括汽車、家電、水泥等220類工業產品。特別是汽車,要排在有百年歷史的汽車王國美國之前,家電要超越日本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雄霸世界殊不容易。根據美國經濟諮詢公司環球通視數據,2010年中國製造業產出已佔全世界的19.8%,超過美國而為世界第一。
工業大國邁向工業強國
中國目前正在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工業大國,只是以產量之多著稱;工業強國,就是要產量與質量與時俱進。經過10年奮鬥,已初步有成,無論在淘汰落後產能、減排節能,都有進展,並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上取得進展。例如,機械工業主要產品已有40%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如今,產品數據管理(PDM)等技術在產品研發設計中得到普遍使用。
至於高科技的應用,也得到充分的表現。天宮一號國際飛行器與神舟九號飛船順利載人交匯對接。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創造潛水7062米的世界紀錄……
人們不免要問,如果中國的制度一無是處,為什麼能創造工業發展中質與量並進的奇蹟?為什麼中國能的,西方各先進國家反而不能?
難怪在西方驚叫有一種叫「中國模式」,說是中國模式才創造了如此的經濟發展奇蹟。
我們卻不承認有什麼中國模式,也不宣傳、推廣什麼中國模式。但應該說,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管理方法並不是一無是處,不是一切都要照搬西方等特別是美英的模式才是好的。不然為什麼,美國和歐洲各國在這一次國際經濟危機中搞得焦頭爛額,而中國雖然受到一定影響,但顯然比之歐美現狀而顯得較為輕微。
2010年,中國已躍居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成為世界外匯儲備最大的國家。中國的城市化的步驟加速,在廣大農村中出現眾多的新的中小城市。在工業技術和生產能力的支撐下,中國的交通建設速度也是世界少有,高速公路位列世界第二,高速鐵路建設突飛猛進,位居世界第一。修橋、築路、建隧道、機場等等基本建設,正在改變中國過去的落後面貌。包括過去偏遠的西北地區也都變了樣。我最近再遊青海省西寧市,該省會我在本世紀初去過兩次,那時候它的城市規模還只如廣東珠江三角洲的一個發達的鎮。但今天,高樓林立,馬路寬闊,車來車往,商業繁榮,完全像我國東南地區大城市的格局。誰能想像地處青藏高原的西寧,已變成一如長三角、珠三角的發達大城市﹗
剛過去的立法會選舉,建制派在苦鬥中獲得勝利,可說是這種反彈的反映。選民們對激進的反建制的行動,已感到厭倦,對「打打殺殺」的有破壞無建設的議會政治,便用選票來表達不滿。
為什麼以怨報德?
過去我不太明白,像西藏和新疆這些少數民族的自治區,中央政府支出遠大於收入,投放了不少資金發展它的經濟,促進這些邊遠地區的現代化。而且中國憲法規定各民族有充分信仰宗教的自由。加上漢族人多數崇尚的佛教包容性很大,並不像某些宗教的排他性。因此,無論宗教自由、經濟投資,都是有利於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的發展的。至於個別官員或有違反民族政策之處,在全國各地都有少數害群之馬,不足為怪。但為什麼這些地區總會不時有一些民族騷亂?漢族與藏族、維吾爾族等的磨合,難道會這麼困難嗎?
從這一次香港的某些人策動「去中國化」、「反對赤化」,高叫「中國人滾回中國去」的口號來看,我終於得到了答案,這就是有敵對勢力在煽動。
港人和內地人絕大部分都是漢族,民族和風俗習慣相同。中央政府同樣15年來長期對香港進行種種援助和照顧,更不向香港收稅,不用香港負擔駐軍費用,開放自由行是有利於繁榮香港經濟。凡此種種,比對疆藏的優待尤有過之。但就是有的人以怨報德,在港英餘孽和利益集團的策動下,在國際反華勢力的推動下,叫出了中國人排斥中國人的口號,能不令人痛心﹗
香港回歸祖國15年,以當前的政治生態最為惡劣。為了政爭,竟然數典忘祖,甘當外國人的鷹犬,要在港人和中國人之間進行分化,用心何其毒也!?
吳康民    電郵﹕hmng@puikiu.edu.hk

本文發表於明報(2012929日)

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薄熙來觸犯刑法已浮上水面

原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因徇私枉法、叛逃、濫用職權、受賄等罪名接受公開審判。最特別的是官方新華社詳細披露審判詳情。
其中最重要而有關鍵性的,是如下的報道﹕
2012年1月28日,王立軍向當時的重慶市委主要負責人(即薄熙來)反映薄谷開來在「11‧15」案件中有重大作案嫌疑,29日上午受到其怒斥,並被打了耳光……打了王立軍,這個矛盾就公開化了。
好傢伙﹗薄熙來原來如此兇惡霸道,視副市長如「家臣」,隨便可以「打耳光」,但這一打,也打出了他的刑事嫌疑來了。
當薄熙來的妻子薄谷開來受法律審判並被判刑時,人們正在奇怪王立軍和薄熙來為什麼不是以證人的身分出現?難道妻子犯殺人死罪,丈夫毫不知情?難道一個外國人在市內可疑性的死亡,市公安局長可以置身度外?
這些疑點在王立軍庭審時方才逐步揭開。薄谷開來案件審判前後,只作為她一個人的個案處理,並不涉及更高層次的人。但這一次王立軍案的開審,卻帶上薄熙來打王立軍耳光的一段,是不是說明薄熙來將不能在妻子殺人案中潔身而退?
王立軍向薄熙來匯報其妻有「重大作案嫌疑」,薄即打他耳光,顯然是怒斥王立軍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更可以說,他是知道妻子殺人的。這一打,就打出個知情不報、知法犯法、濫用職權、包庇犯罪的刑事罪來了。
案件涉及薄熙來一家
新華社的報道說,王立軍的揭發檢舉,對薄谷開來的殺人事件起到重要作用。並且說明,王立軍和薄谷開來一家的矛盾是如何產生和逐步激化的。
這裏用上「薄谷開來一家」。一家當然包括她的丈夫和兒子。報道中已點到薄的兒子薄某某,即薄瓜瓜,也點到重慶市委主要負責人,即薄熙來,報道也說到王立軍和薄谷開來,因種種原因而產生矛盾。
可以說,薄谷開來殺人案只是一個導火線。王薄之間的矛盾還有「種種原因」,其中肯定涉及某些經濟上的原因,也許涉及若干來歷不清不楚的金錢瓜葛。因為薄谷開來要殺英國人海‧伍德,都說是因為金錢。
為什麼後來王立軍又對薄谷開來產生不滿呢?報道說薄谷開來「不斷折騰」、「知情面不斷擴大」令他不滿。就是說薄谷開來把案情鬧糟,影響結案。到了這個地步,薄熙來能不知道妻子殺人的來龍去脈嗎?即使只知道一鱗半爪,也會召王立軍前來詢問。也許正是在詢問過程中,對王立軍有所不滿,才會打他一個耳光。
抽絲剝繭辦薄案
中央對薄熙來事件是採取抽絲剝繭的政策,一步一步來。先判薄谷開來殺人罪,再判王立軍徇私枉法、叛逃、濫用職權、受賄罪。最後,才會審判薄熙來的知情不報、知法犯法、濫用職權、包庇犯罪等罪名。
但是,薄熙來的刑事審判,會在「十八大」之前進行,還是拖到「十八大」之後?
目前,對內要穩定局勢,避免社會動盪,才能在良好氣氛下召開「十八大」。同時要蕭規曹隨,讓胡錦濤一如江澤民一樣,留任軍委主席一段時間,以便「順利銜接」。習近平已提前擔任軍委副主席,董建華又為胡錦濤續任軍委主席一段時間吹風,看來此種安排極有可能。
國際上,目前釣魚島爭議由於日本人的「買島」的狂妄行為而形成劍拔弩張的局勢。中央不得不用硬的一手,各種艦隻前往釣魚島海域宣示主權。雙方正在對峙之中,當然不宜在國內立即處理此一大案。因薄案可能牽涉到他背後的若干支持者,必須慎重從事。因此,估計需待釣魚島事件稍為緩和,「十八大」完滿開過,薄案才會開審。
吳康民    電郵﹕hmng@puikiu.edu.hk

本文發表於明報(2012922日)

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

香港為內地負面消息付出代價

一個國民教育課程的爭議,變成一個反政府的群眾運動,這裏頭當然有不少複雜的因素。但是,對內地的施政和現狀的諸多不滿,應該是煽起這團怒火的原因之一。
為什麼國民教育如此令人反感?對國情應有的認識被貶為洗腦?這既有遠因也有近因。
1989年的一場「六四政治風波」,在港人中形成一個揮之不去的心結。近年來國家雖然經濟崛起,但抵消不了官商勾結和貪污腐敗橫行給人的壞印象。一個號稱工人階級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逾兩億的農民工卻處於社會底層,一般工人的生活也並不好過。而官僚們紙醉金迷,夜夜笙歌,「我爸是李剛」的大小太子黨,橫行霸道,令人側目。社會上的不公事例,比比皆是。全民上訪,成為中國獨有的奇景。維穩經費超過軍費,更為人所詬病。道德淪亡,假貨處處,很多事例傷了中國人民包括港人的心。
好事不出門 壞事傳千里
俗語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自古如此,於今為烈。傳媒的煽情化,更加劇對負面消息的渲染。而且有的事情也匪夷所思。一個盲人陳光誠,如何能跳牆而出,「千里走單騎」,跑到北京的美國大使館?又一個盲人李旺陽,能站地環頭自我了斷?這些個別事例太「傳奇」了。所以,闖進太空絕不容易,拿奧運冠軍非苦練不可,但都不及這些陳光誠、李旺陽事件的轟動。
我們的官腔卻又遠不及人家一個過氣領袖演講的魅力。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為奧巴馬助選,一場演說,萬人歡呼,風采不減當年。我們花了不少的宣傳經費,人力物力應有盡有,但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呢,在香港的話語權呢,可說非常弱小。官腔起不了宣傳作用,「築牢抵禦」在網絡時代收效甚微。
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是個愛國者,更是一位老好人,但首先要面對的便是那些在港英統治時期處於統治階層的高官。特別是彭定康這位末代總督來港以後,精心栽培一批華籍高官以代替英國人,以便為回歸以後沒有英國人的英式統治佈下網絡,實現戴卓爾夫人沒有爭取到的「治權」。
人家的「統一戰線」成功了
統一戰線過去是中共的「三大法寶」之一。就是說,過去共產黨能奪取政權,靠統一戰線,孤立了國民黨蔣介石集團,才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新中國。但今天在香港,人家的統一戰線卻成功了。我常常說,利益集團、港英餘孽、泛民主派,今天已結成一條統一戰線。他們有錢,有傳媒工具、有黑材料,有打手、有無間道,行動周密,輿論先行,運動群眾。針對北京,針對特區政府,針對傳統愛國力量。這是一場什麼戰爭?是一場全面的立體戰爭!
不要小覷人家的戰鬥部署。新特區政府上場以來,人家的戰鬥部署是周密的、有步驟的,目的就是要打擊新特區政府的威信,使其提前成為跛腳鴨。即使不能迫使中央中途換馬,也要千方百計使CY不得連任。再在2017年的普選中來做手腳,選出他們的「心水馬」當權。
立法會選舉是反彈
新政府上台短短兩個多月來,已經打了兩場戰役。第一場是人事戰,對方迫使改組內閣不成,麥齊光下台,陳茂波威信受損。第二場便是國民教育爭議,規模之大、時間之長,正是內地負面消息的反射。但是,他們把道德與國民教育與設立國民教育科混淆起來,否定道德與國民教育的必要性,也令知識界與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反感。反道德與國民教育運動的過激,也許會種下反彈的種子。
剛過去的立法會選舉,建制派在苦鬥中獲得勝利,可說是這種反彈的反映。選民們對激進的反建制的行動,已感到厭倦,對「打打殺殺」的有破壞無建設的議會政治,便用選票來表達不滿。
團結合作 共謀發展
香港當前之亂局,一方面是內地的負面消息產生的影響,使港人缺乏「心向祖國」的凝聚力,使國民身分的認同不夠牢固。特別是年輕的一代,缺乏對民族苦難的經歷和體會,沒有生於憂患的「憶苦思甜」意識,遂使某些負面消息在腦海裏佔據主要地位。
另一方面,目前的反建制的力量由於利益集團的支持和發動,港英餘孽的積極參與,泛民反對派的衝鋒陷陣,其能量顯得相對強大。但物極必反,亂局持續,對全港市民不利。最終港人必會認識到,與中央對抗、與特區政府對抗,必然兩敗俱傷,無助於香港的繁榮穩定。
目前國際風雲變幻不定,歐美經濟危機仍在,北京正值領導層換屆並謀勵精圖治之時,港人對政府應持推動局面向前發展的態度,多提積極建議協助政府依法施政,共謀香港的安定發展。
吳康民    電郵﹕hmng@puikiu.edu.hk

本文發表於明報(2012915日)

民主不是說着玩的

在北京買到一本書,名為《民主不是說着玩的》,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才知道內地也有如此大膽出位的評論結集成書。這本堂堂正正出版的「政治時評」,擺在北京鬧市最著名的三聯韜奮書店的顯眼書架上。
批評領導 內地罕見
只舉一例,就知此書的大膽程度:它敢於捋老虎鬚,竟捋到鄧小平頭上。作者批評「從重從快從嚴」的所謂「嚴打」方針,認為違反法治精神,把「依法辦案」棄置一 旁。接着話題一轉,把矛頭指向鄧小平。作者寫道:「『嚴打』是小平提出的,如果將鄧公的這創舉和他的『貓論』聯繫起來,世人將發現鄧公治國理念的一大鮮明特色:實用主義──不計手段,只問結果。」
作者鮮明地將了鄧小平一軍,這在內地的評論界是罕見的。對於過去三代的領導核心,除了毛澤東因文革大罪,略為開放一定尺寸的批評之外,對鄧、江兩人,公開批評總是列為禁區;就是在言論自由的香港,批評的也絕少。由於鄧倡導改革開放的大功,故許多人都為賢者諱,功過得失,很少加以評說。
作者章文,在網上頗有名聲。他原是《中國新聞周刊》主筆、編委,知名博客,是0九年鳳凰網、0八年和一0年度博聯社十大博客之一,又曾任《新世紀周刊》副主編、新華社《環球》編輯部主任、英國《衞報》特約觀察家、美國國務院國際訪問學者等。
他自稱要做「理性的反對派」。然而,在內地,不論如何理性,發表諍言真是談何容易!章文承認,中共的領導使國家穩定、發展和強大,因此認為一個強大、自信的執政黨,應該並不害怕建設性的批評,也不應反對有人挑剔在政策執行中的缺陷與失誤。
不過,主管意識形態的官員以至各級官員並非如此。一方面是他們為水平所限,根本分不清甚麼是善意的、建設性的批評;另一方面是各層次的官員都把維穩和打壓 「統一」起來,不懂得「納善言」和「疏導」是甚麼回事,於是出現強行維穩而更維不穩的情況,打壓、禁錮反而引出更多的火頭。
開放言路 宣洩怨氣
章文這類評論家的出現,《民主不是說着玩的》的出版,可以說是一個異數。作為曾為章文的上級、慧眼識英雄的「博聯社」總裁、中東問題專家馬曉霖為此書寫序 時,指出去年中東阿拉伯多國發生巨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言路不暢,預警無聞,政府和利益階層滿足於表面的歌舞昇平,忽視民間疾苦與社會不公」的緣故。
章文讚揚香港享受充分的言論自由,擁有良好的法治環境,又欣賞香港的「遊行示威」,並認為內地示威的法定權利遭到禁止,肯定會引起反彈。沒有正常渠道可以宣洩怨氣,必然會尋找其他渠道,結果導致多敗俱傷的悲劇。
章文指出:兩個外自於大陸的小島(指香港和台灣),經濟、政治和文化都搞得有聲有色,早就由列身於「亞洲四小龍」聞名於世,香港、台灣都是中國人的驕傲。偌大的中國大陸總得要變,遲早會變。香港和台灣可以作為兩面鏡子,映照中國大陸的變化。
又是一個「全國學香港」的論調!但香港當前爭氣不爭氣呢?是否能為全中國作出典範呢?很可惜,利益集團的策動、「港英餘孽」的配合、泛民反對派的搖旗吶喊,正在動搖香港良好的法治、自由、民主的根基!
吳康民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20129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