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從提出2017年舉行行政長官普選以來,有關政制爭議不斷。反對派一向認為用群眾運動可以迫使中央實行「真普選」而不加「篩選」,當前形勢看來,普選行政長官前途並不樂觀。
中央堅持的是《基本法》規定的中央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權力。即對行政長官有任免權,對普選行政長官必須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第45條)。
反對派要求的是沒有任何篩選,香港的普選要按照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或獨立政治實體的選舉辦事。
這種南轅北轍的討論,當然沒有結果。反對派認為中央「企硬」,要以佔領中環、癱瘓經濟活動中心來對中央施壓,中央則強調一切按法律規定和制度辦事。
政治生態混亂達臨界點
與此同時,從舞動港英旗、龍獅旗開始,香港經常發出種種和大陸及大陸人分離的叫囂。最近出現拒絕大陸遊客的驅「蝗蟲」行動,要求立法會通過徵收大陸入境稅,甚至以請進來和走出去請台獨分子來傳授「獨立」經驗,一片與祖國——中國大陸分離的聲音愈叫愈激。
中間還加插了一些所謂妨礙新聞自由的「劇情」。如《明報》的人事調動、李慧玲被辭退,甚至原因未明的劉進圖被刺傷事件,都一一與「內地政治」掛鈎。
終於出現了政治生態混亂達到臨界點的一幕。北京宣布,原決定在9月10至12日在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財政部長會議,地點由香港改為北京。
無論對此事解讀如何,肯定有損香港的國際形象。孰令致之,不是不說自明嗎?中央斷然決定,更改國際會議地點,當然會考慮此舉對香港形象的影響,也不是對香港警方維持會議期間社會秩序沒有信心。但經過反覆研究香港當前的政治生態,權衡利害,還是以遷地舉行為妙。
政改方案的討論,應該集中在特首選舉提名委員會的組成,這才是達至協議的坦途。選舉委員會的「廣泛代表性」,就是民主,就是代表香港公民。如果要另闢蹊徑,堅持什麼「公民提名」或「政黨提名」,繞過提名委員會,必然會如林鄭月娥司長所說的,使普選成為「鏡花水月」,諮詢以空談而無共識告終。
提名委員會既是有「廣泛代表性」,就必然有泛民主派的代表,正像過去的選舉委員會一樣。泛民的提名委員,如果能提出既愛國愛港,又熱愛民主,為廣大公眾接受的候選人,應該可以入選,接受普選洗禮。那又何必一定要繞過提名委員會?
况且,2017年的普選,只是普選的開端,而不是普選的終結。第一屆的普選行政長官,不可能絕對完善,一下子就到達美滿普選的頂峰。以後的第二屆、第三屆還可以改良。西方的普選制度,已有逾百年的歷史,難道便已經完善了?各民主普選的國家,政制問題還多着。選舉前後發生動亂的不少。埃及、泰國、烏克蘭等國當前的亂局,就是現實的例子。
身在福中不知福
香港是我家,相信絕大多數香港人,都希望在此安居樂業,養老終老。香港有法治,有自由也有相當的民主。而且天災不至,風調雨順,沒有地震,沒有陰霾,連颱風也多過其門而不入,真正是塊福地。但多年來社會上的政治叫囂愈來愈嚴重,動不動上綱上線,既罵中央,也罵特區政府。中央對香港的照顧,如豁免稅項、物資供應、開放自由行,特事特辦,在對繁榮香港經濟方面的作用,竟有人視若無睹。連駐守香港、為安定香港防衛香港又秋毫無犯的解放軍,其總部也要闖入叫罵。對自己同胞前來香港消費的遊客,卻詆之為「蝗蟲」。如此景况,有人譏之為﹕「不到香港,還不知文化大革命還在搞」。有在文革中受逼害而移居香港的港人,聽到這話,不知作何感想?
一小撮的激進青年,沒有經歷過戰爭的苦難,不知道和平的可貴,以破壞現狀為榮。也許要到他們垂垂老矣,才知道年青時的莽撞和造孽!
議員和傳媒應要檢點
香港的政客們,特別是尊貴的立法會議員,你們身受人民血汗提供厚祿,也肩負部分選民的厚託,應撫心自問,你們每年提出多少有益於社會民生的建議?做了多少調查研究的工作?訪問過多少民間疾苦,增加了多少對國家民族的認識?
人們看到的,就是有部分議員在會場上重複又重複的搗亂行動,就是某些不必要的「拉布」行動,或者就是有部分議員長期在會議上默不作聲。立法會當然主要是作為行政機關的制約機構,但難道不應有建設性的一面?從近年看來,只有出位的叫囂,才能成為報刊傳媒的頭條。
部分傳媒的煽情報道,不免也起興波作浪作用。新聞工作者被譽為無冕之王,是社會上的「第四權力」,但也應自我制約,更應該珍惜這個第四權力的使用。現在有些傳媒為了聳人聽聞,一是把個別事件在未證實之前隨便和「政治打壓」掛鈎,二是以小事化大的手法渲染問題的嚴重性。至於弄虛作假更是等而下之。但近來的某些傳媒對某些事件便突出這種傾向。在當前的這個動盪不安的社會中,這類報道便更顯出它的負面作用。
港英時期禁涉政治
香港的絕大多數人希望繁榮安定。現在有些人懷念昔日港英統治的日子,是因為當年港英當局禁談政治禁涉政治,在社會上形成一股壓力。港英當局早年對不利於己的政治傾向的人物,可以不經法律手段而遞解出境,對它不喜歡的政治傾向人物可以封殺你的賺錢就業和升職的機會。遠離政治是當年的社會氣氛和價值觀,當年社會不可能出現政治爭拗,才顯出相對「安定」。
現在的情况與當年完全相反,不少政治叫囂和活動應該已經觸犯法律和治安底線,但仍可以逍遙法外。這使有些人才這樣肆無忌憚,以致警察當局疲於奔命。
香港常常被譽為很自由的城市,但自由也不能無邊無際,以致妨礙他人的自由。香港也被譽為有法治的地區,但法治除了公正之外,也應該嚴明。對有些犯法行為,不嚴於制裁不能警誡後來者。
香港近年被譏為沒有民主。但行政長官和議會已經都是民主選舉的,只是間接選舉和直接選舉相結合而已,當然需要逐步達至更民主的普選目標。
世界的民主制度多式多樣,還不能說哪一種是最民主的。只有通過試驗,逐步走進更民主的社會。
面對暴力切勿沉默
香港當前已經到達亂與治的臨界點。是亂還是治,決定權在全體港人的手上。在社會上胡亂叫囂的是少數人,沉默的大多數還在沉默。是時候了,發出你的聲音,制止反中亂港的行為繼續發展。
行文至此,見報載佔中帶頭人朱耀明牧師和民主黨要員張文光發言,指「面對暴力時切勿沉默」,這話很對,希望他們帶頭身體力行,勿把「佔中」引向暴力!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4年3月8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