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教育貧富懸殊 正視基礎教育

報載,有一位祖母,為要督促一對孫女孫兒做功課,甚且要九歲的孫女凌晨起床溫習。小孩不堪壓力,祖母認為孫女不聽話,竟揮動菜刀相威脅。不料當父親的的士司機通過手機影像監控家中情況,見狀大驚,立即報警,祖母結果被捕。
祖父母溺愛孫兒,或者比父母還甚。我是祖父級的人,當知愛孫感情,也望孫成龍。
不過,像這位為人祖母的如此衝動和鹵莽,揮動菜刀,嚇怕兩代,實在少見。
莘莘學子 前程多磨
這裏牽出一個教育問題,值得探討。
香港家長重視選擇名校,更重視考試成績。每年入學考試之際,家長奔波於名校之門,徹夜排隊索取報名表,甚至為進名校區而搬家,也並不少見。香港原並不缺學位,每位學童,都應有中小學的入學學位。但名校名額有限,於是有「打崩頭」的爭奪學位之舉。此事原已司空見慣,不過於今為烈而已。
至於考試的壓力,升中分配、文憑試,都可以決定一個青少年的前途。家長與學童,同受壓力,而且愈來愈甚。
此外,報章輿論,又多宣傳5**「狀元」。大學學位,供不應求,莘莘學子,前程多磨。
中國人社會,重視考試和學歷,本港和內地皆然,這是中國特色。與西方比較,特別是與美國比較,顯見兩種教育制度,頗有距離。數年前美國出現一位華裔的「虎媽」,強迫子女學鋼琴學那樣,在美國喧嚷一時。可見美國教育崇尚自由發展,對強迫兒童少年規範學習大不以為然。
美國教育的自由度太高,也造成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下降,並遭受社會上的嚴厲批評。近年來,美國也進行教育改革,加強基礎科目教學。
東方的教育模式,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西方的教育模式,以美國為代表。兩者各有優缺點。東方教育重灌輸和記憶,加上中國文字,並非拼音,只能硬背,不能以拼音讀出。因此,中國文化教育以記憶見長,卻少了啟發引導。
除了文化知識的灌輸,西方教育重視課外活動,適合少年兒童好動個性。中國教育較多困在課室,學童便顯得不太好動和活躍。
東西教育 各有所長
東西教育,各有所長,如能取長補短,東西融合,創造新的教育模式,必有利於學童的成長。
現在香港有不少標榜東西融合的國際學校,未知其成績如何。我因退出教育前線多年,已不考察教育模式久矣,因而未敢多作評論。
首先是普及教育問題。第三世界不少落後國家文盲仍多,有待聯合國有關組織關心和解決。中國號稱已普及基礎教育,但各地報告數字「水分」仍多。普及義務教育必須清理若干盲點和提高質量,同時城鄉教育不平衡,發達地區與貧困山區長期缺乏資源投入,教育水平長期滯後,亟需解決。
教育上的「貧富懸殊」,正像社會財富分布懸殊一樣,成為社會上一大問題。
義務教育中又有不少變相收取若干雜費,使不少貧苦家庭不勝負擔,以致學童失學輟學。中國內地,其基礎教育仍存在不少問題。
香港的呢,因為新界東北越境學童眾多,造成若干學位供應問題,成為當前教育界焦點。同時語文水平特別是中文水平低落,也是當前基礎教育突出問題,亟需解決。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4年8月21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