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習大大班子成形 強勢領導待觀察

10月3日本報以整版篇幅,報道習近平班子已經成形,並列出各類班底,包括同學同鄉、舊部下屬、主要智囊等等,並標明是「重用自己人」。而北京評論家章立凡指出,這樣會偏聽偏信。
其實,這是中國特色的人事結構和關係,並不自習近平才開始的。
提拔的是領導熟悉的幹部,歷來如此。中國並沒有成熟的民主選舉制度,幹部的提拔和任用,都是由上級領導的指示和決定。而上級的決定,當然是在自己熟悉或共處過的幹部中選拔,或自己信任的組織幹部的推薦。認真一點的領導,或會了解這類幹部的往歷和群眾的反映。
當然,幹部的升遷也許還要經過組織部門的一定銓敍程序,但領導人的點頭與否是決定性的。
重用領導熟悉的
其實,在西方民主制度比較成熟的國家,幹部的提拔和升遷,也仍然有一定的「人事關係」。美國總統選擇他們的內閣,特別是重要閣員,既要「同黨」,或曾是「同窗」,也是要他們所熟悉的,或者是幕後財團推薦的。所謂「重用自己人」,五洲四海皆相同。
問題的關鍵,在於幹部需要一定制度的監督,人民有權檢舉和罷免他。而不是好官我自為之,後台夠硬,便可以為所欲為。
看本報列出的一份長長的名單,其中大部分都是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升任的。如幾位重要人物﹕一是王岐山,早就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副總理,不能說是習的「知青舊友兼紅二代」,便是由習推薦上位;栗戰書,是貴州省委書記,屬正部級,調為中辦主任,只是平調;劉源,劉少奇的兒子,原就已是總後勤部政委,並不是習所提拔的;丁薛祥,原是上海政法委書記,調為習辦主任,也是平調。諸如此類,不能說是習近平上台以後,便以三級跳的方式,把自己的親信破格提拔上來。
敢用不同意見的人
人事政策,任人應唯賢而不是唯親。但「賢」和「親」並不是對立和矛盾。不「親」何以知其為「賢」?當然,賢的標準不僅要由領導一個人判斷,要有群眾鑑定,眾口鑠金,才是真金。
當然,好的領導,應該善於用敢與自己持不同意見的人。如果認為自己一貫正確,對阿諛奉承的人重用,對敢於力諫力爭的加以打擊排擠,決不是好的領導,也培養不出真正的人才。我也曾當過一家學校以至一個教育機構的領導。當年曾鈺成到我校任教,初來甫到,他與愛國學校的傳統文化格格不入,也常常與我頂撞。但我認為他是一個人才,將來也並非池中之物。互相欣賞,頓成莫逆。民建聯政團成立,我推薦他去擔任領導。程介南當年學歷不足,我們資助他去英國進修。當年所謂「四大天王」,其中三人﹕曾鈺成、馬力、程介南,出諸培僑。
善於用人和提拔人
毛澤東在中共「九大」時說﹕「林彪同志當主席,我當副主席,好不好?」這是假話,是試探性的假話。正因為毛澤東弄權,所以當他的第二把手的劉少奇、林彪都沒有好下場。毛澤東忌才,毛澤東想做終身皇帝,結果還是當不了。
所以,無論單位大小,作為領導人,應善於提拔接班人,當然提拔的要通過公眾的評價。任人唯親,沒有公眾威信,這個人的腿也長不了。
講究領導藝術,與同級的人精誠團結,善於提拔幹部,是頭等重要的。說到用人唯賢,十分賢能的人是少有的。當領導的又應善於發揮下屬長處,幫他克服短處。但人又不會是十全十美,於是又應容忍他的不妨礙大局的一些短處,或者幫他慢慢克服。如果容忍不了,不是這些人拂袖而去,便是彼此頂着,未能發揮出他們的正能量。
個人作用不可忽視
提拔幹部,使用幹部的理論人人會說,這並不是什麼高深的理論。但社會上眷戀權力的人不少,老了不願退,能力不足不願退,「霸着屎坑不拉屎」的人多着。不知是誰說過,權力就像鴉片,吃了會上癮,的確如此。要正確地使用幹部,既必須有民主的規章制度,也要有權力的人的自覺,特別是在有中國特色的人事制度之下。
章立凡說,習近平當「儲君」的時間很短,接任後,人事方面屬於劣勢。又說,「他疑人不用,說明他的安全感不是很高」。這是一家之言,我們不便評論。但中國當前的政局的確存在兩個大問題﹕一是法治不健全,法治精神有待落實,法治社會有待建立;二是人事制度仍免不了領導人說了算的窠臼。
但是,中國特色的權力制度在一個時期之內還是破解不了,這還有待今後形勢發展而逐步改善。最高領導的個人作用絕對不容忽視。既然坊間叫習近平作「習大大」,說明他的權力相對集中,並且在他掌權以後強化了。中國最高領導的集權制度十分特別,毛、鄧、江、胡各有不同。當前我們只好聽從鄧小平的通俗的人事說明好了﹕「不管白貓黑貓,能逮住老鼠的就是好貓!」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10月10日)

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

習近平訪美有成 中美關係創新篇

本來,中美之間的外交周旋,是常有攻守。但這一次習近平訪問美國,開頭似乎有點討好美國的味道。習訪美的隨員有三百多位工商企業的巨頭,這些人當然是要與美國大做生意。一行人到達美國波音飛機的基地西雅圖,就宣布今後將陸續為波音購買逾三百架飛機。
美露霸氣 中不示弱
習近平訪美之前,美國著名的智庫蘭德公司,就公布了一份長達四百多頁的報告,把中美軍事實力進行比較,似乎有為兩國之間可能發生戰爭進行準備。這份見面禮有點不太禮貌。當然,美國人可以說民間的評論有它的自由,美國政府管不着。
但是,作為中國觀眾,對此卻頗有點不是滋味。
美國人當世界霸主當久了,常常有咄咄逼人的行為。但他們應該知道中國人的道德傳統,當客人到來的時候,清掃庭穴,以禮相待,而不是講些不恰當的說話,令客人難堪。
但中國人也不示弱,在習近平主席訪美之日,發射新型運載火箭「長征一號」。並把四顆微型衞星,送入太空。而該火箭的基礎就是國產洲際導彈「東風二十一」的民用版。
當然,這些小動作並不是當前中美關係的主流。美國有求於中國,中國也有求於美國。正如習近平在訪美當中開頭的致詞所說的:「中美兩國攜手合作可以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並表示他這一次是「為和平而來,為合作而來」。
美國人在會前總要炒熱所謂「網絡間諜」的問題。但這一次一開始並不熱衷於這個爭論。而是同意設立高級專家組及高級別團隊加以研究。
美國人還要就南海問題和人權問題挑起爭論,雖然各說各話,但並沒有因此變成高層會晤的焦點。
其實美國有求於中國的比中國有求於它的更多。中國有逾百億的美國債券,中美貿易是中國的順差更多。
中國並不要求享有世界或亞洲霸權。早在二○一三年,中美之間已經達成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的機制,並就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達致共識。這些都是落實中美兩國元首戰略決策的務實措施。
學生互訪 友好長存
實際上,近年中美兩國兩軍關係總體發展平穩。在重大戰略性的問題保持密切溝通。在兩國軍方交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方面持續提升,達到「不衝突不對抗」的戰略目標。
總之,這一次的中美高層會晤,共識多於分歧,友好多於對質。兩個大國的和平交往氣氛,對世界和平進展有着重要貢獻。
中美友好,還寄望於下一代。習近平在訪美時,還參觀了一家塔科馬市林肯中學,這充分表現了兩國之間,寄望於世世代代的友好交往,寄望於下一代的青少年學生。
此次習主席訪問美國,還宣布在未來三年之中,兩國互派五萬名學生到對方學習。
中國留學美國的學生由來已久,應達百萬之數。美國青少年如能到中國學習留學,當更有助於兩國間的友好長存。
中美兩國的學生,合唱中國名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是四十多年前,美國乒乓球青年球員訪華,達致兩國外交關係正常化的又一個新紀元。毛澤東曾說過,青年人是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的確如此。
習近平這次訪問美國,揭開了中美友好關係的新篇章。這不僅是中美兩國之間的好事,也是對世界和平和國際關係的新貢獻。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10月1日)

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愛國等同拍拖結婚?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女士,日前接受香港《大公報》訪問。她說:不應要求年輕人第一天起就很愛國,培養國家認同有如拍拖結婚,應由認識對方開始,在全面深入了解後找到共同點(見9月22日大公報)。
羅范椒芬此言可謂語驚四座。不僅驚四座,簡直可以語驚香港以及全國。愛國等同拍拖結婚,的確是羅范女士的一大發明。
什麼是祖國?祖國就是先祖的國家。英文叫「motherland」。就是母親生長的地方。祖國是不可分離的,如果等同拍拖結婚,即是說拍拖一番之後,兩相不合,便可以「失拖」。就是結婚,也可以離婚的。人們對祖國怎麼可以如此兒戲,合則相結,不合就分離。這是哪門子的人民與祖國的關係?
歷代先賢,歌頌祖國的文學作品不知凡幾,唐宋元明朝的愛國詩人俯拾皆是。
一個人天生對祖國的眷戀
一個人生於斯,長於斯,生活習慣、語言文化、親戚朋友,都會形成人們對祖國的眷戀。當祖國受到外敵入侵時,都會奮起抗戰。最近全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許多先賢先烈為了捍衛祖國的民族獨立,與入侵的日寇作戰,從1931年9‧18開始,前赴後繼、艱苦卓絕,犧牲逾數千萬,為的就是保衛我們的祖國。南唐亡國之君李煜,都會念念不忘「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愛國是一種本能,是成長在祖國大地上的必然的條件反射。也是每個國民的天職。許多國家都是通過升國旗、唱國歌、學習國家的地理歷史、文學詩篇,使一個人在幼兒時期開始,就孕育着愛國情懷。
每個國家的獨特的歷史文化,以至於古蹟和歷史建築物,都能喚起人們的國家民族的自豪感。我遊歷過近70個國家,深深感受到他們的人民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文明感到自豪。
表達「去中國化」的憂慮是必要的
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在港發表的言論,表示了對「去中國化」的憂慮,這是可以理解的。當前「去中國化」當然不是主流,但這個苗頭,在青年學生中浮現,加上我們的國民教育的確不到位,這個議論應引起有心人特別是教育界人士的注意。但如果說培養國家認同如同拍拖結婚,這種不倫不類的比喻,一是會淪為笑談,二是會淡化了愛國教育的嚴肅性。這決不是一個有社會地位的人應該說的話。
國民教育在一片爭議聲中無疾而終,教育局也未有什麼新的對策。當前,在學校中經常升國旗的學校是少數,進行國民教育的更是少數,我們與美國學校來比較,差距頗大。和西方國家以至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都有距離。如不急起直追,那離「去中國化」也不遠了。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9月30日)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一語激起千重浪 酸酸感嘆惹深思

周一本報「正論」:《聞道香江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頗有同感。其實我歷年所寫政治評論,每多指出回歸前,北京對香港回歸後的政治複雜性估計不足,對英國人的多年統治種下「禍根」估計不足,對「港英餘孽」的作用估計不足。甚且最高領導人認為就是換一面旗子,洗刷百年割地賠款的民族恥辱就已滿足了。
正是因為這種指導思想,當末代總督彭定康處心積慮、夙夜匪懈地作回歸後的種種部署之際,我們的駐港機構領導人卻在吟詩作對,真正是「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沒做好去殖民化
回歸前我們的粗疏大意也就罷了,但回歸後呢,仍然是無所作為。作為主管港澳工作的港澳辦主任,主持港澳工作多年,甚且升上政協副主席的高位,仍然把持港澳工作不放,耽誤了多少有利時機?他十多年來,從不對港澳工作發話,卻與某些港英餘孽眉來眼去,甚且涉及錢銀瓜葛,其中內情,就不得而知了。
近日前港澳辦副主任、現任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的陳佐洱前來香江,自稱有「酸酸的感嘆」,認為「香港在一些重要領域沒有處理好」,說一是沒有「去殖民化」,二是沒有阻止「去中國化」。
沒有做好去殖民化,就是沒有充分估計香港長期在英國人統治下的「毒素」的滲透性是多麼嚴重。那一套統治班子,除了換幾個頭兒之外,還是原封不動,還是那一套殖民地式的統治文化,還是那一套英式的價值觀。甚且,上頭下的命令,他們可以給你軟釘子;或者表面服從,實際抗拒。通俗點說,就是陽奉陰違。所以,政令不暢通,或者變了樣,並不是個別的事情。
至於沒有阻止「去中國化」,這與原來的統治班子的思想意識有關,也與從大學裏的知識分子到中小學教師的影響有關。西方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在接受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群中,牢不可破。「佔中」活動以大中學生帶頭,某些大學院校學棍策動,決不是偶然的。
加上外國勢力,特別是美國勢力,正在為圍堵中國發力。香港正好是一個針對中國的橋頭堡,又有這麼多可以利用的港英餘孽和崇尚西方意識形態的知識分子。「地利人和」,英美勢力不亦樂乎!
毒酵母隨時發酵
陳佐洱說,「去殖民化」,是應該把一些東西放在博物館,而不應讓它出來招搖過市,說得太簡單了。意識形態的東西,能簡單地放進博物館嗎?就是放進了,也會「殭屍復活」,「死而不僵」。
香港又不是一個封閉社會,與西方的往來頻繁,西方有甚麼骯髒的東西,很快便會傳到香港來。況且香港本身多年來積存的毒「酵母」,隨時都會發酵。正本清源的辦法,是要增強正面的東西。在教育領域,在青年工作領域,都要認真做好工作。
一語激起千重浪,陳佐洱的功勞,就是揭開這個爭論的蓋子,讓中央和港人認真探討香港社會意識形態上的問題,使這個「酸酸的感嘆」,變成刺激港人神經的「辣椒」。
「去殖民化」,過去認為換一面旗子,任命一個中國人行政長官就算基本完成了。現在才知道,「去殖民化」是一個長期的艱苦過程。回歸十八年,還沒有去殖民化,也許還需再一個十八年以至更長時間。
「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古人的這個辯證法,應該十分有用。古語又有說:「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旨哉斯言。今天,疾患俱在眼前,治港者不可不慎也!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9月24日)

2015年9月19日 星期六

報道新聞各取所需

電視訪問往往被記者斷章取義,各取所需。但這樣還好,如果把原意歪曲,譁眾取寵,陷被訪問者於不義,更「遺禍」無窮。
例如上次接受now的記者訪問,其問題如下:你認為梁振英下一屆的特首選舉能連任嗎?
答:不便評論。
你認為林鄭月娥司長和曾俊華司長兩人的表現如何?
答:兩個人的表現都不錯。
這兩個答案,是兩個不關連的問題,但記者和轉述者便有意把它連結在一起。報道說我認為梁振英不應連任,而林鄭月娥和曾俊華都是合適的接任人選。
這樣的報道,便使讀者認為,我反對梁振英連任,建議由林鄭或曾俊華接替。事實卻是我對梁振英是否連任,不便評論,也很難推測。
未來的人事變動,我又不是神機妙算的聖者,更沒有得到中央有關方面的內幕消息。而且我從來不主動去向高層人物打聽這種未來的人事變動。况且,就是中央高層,也未必當前就對兩年後的香港人事已作出決定。
言論自由不可濫用
香港有言論自由,胡亂猜測人事變動並不犯法,只要不涉及人身攻擊便可。但記者的猜測總喜歡找一些知名人士做旁證。有人願意做旁證,有他們的自由,我是不會對沒有證實的消息和人事變動作預測的。
政治上的問題和政局的重要人事變動,是很嚴肅的事情,怎可以變成「八卦新聞」?但報章卻很喜歡這些「政治八卦」,從娛樂新聞的八卦發展到政治事件的「八卦」。政治上的八卦莫過於人事預測了。過去中央肅貪反腐,從打蒼蠅到打小、中、大老虎,自然是打大老虎最為轟動。周永康這隻大老虎未「入籠」之前,京城傳說紛紛。在「兩會」期間,周案在未公布又即將公布之際,發言人呂新華一句「你懂的」,成為全國「瘋行一時」的潮語。這個暗示,開人事變動和打老虎的傳聞的先河。可是往後,再大的老虎「千呼萬喚」不出來。周永康以後,許多傳說並未成為事實,令不少愛好「八卦」新聞的人大為失望。
政治八卦新聞流行
政治八卦所以流行的原因,是我們中國社會嚴格的新聞管制,海外的新聞機構只能從內地社會上的小道消息或報章上字裏行間的某些詞語和評論加以猜測。這種「猜測學」流行已久,海外的判斷有準確的也有不準確的,外電更是天馬行空,不及香港的近距離觀察。外國記者有的欠缺人際關係,或不懂中文,判斷便隔了一層,不及香港記者的幹練和聰明。
俗語說,要「得風氣之先」,記者們當然希望得消息之先。如果能得一條獨家消息,自然喜不自勝,更可以傲視同儕,這是記者們拼搏的動力。中國強大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了,中美角力成為國際動態的重要信息,是香港記者關注的焦點。
寧缺毋濫成為罕有
別以為外國記者的新聞報道便是嚴肅的。他們的胡說八道有時比香港記者更甚。往前美國各大報刊不少常常發表「中國崩潰論」。一個毫無政治水平的黃毛小子可以被捧為著名刊物的封面人物,一些靠激進手法出位的人物被當為反共英雄。美國人為了反華需要,不惜把道聽塗說的新聞作大,實在令人浩嘆。
新聞報道應該以事實為準繩,不能證實的新聞,應該寧缺毋濫。因為競爭劇烈,網上新聞與報紙媒體競爭,報紙媒體彼此間的競爭,都使「寧缺毋濫」成為罕有。有的報紙對不實的已報道新聞還有刊登「更正」的勇氣,大多數更不當一回事。新聞道德江河日下,又是令人浩嘆。現在看新聞,只能靠自己的判斷了。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9月19日)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歐洲難民潮 美國應承擔

在電視上連日看到敍利亞和北非等國的難民湧向歐洲,不少人因而葬身海底。一個三歲的小難民伏屍土耳其沙灘的相片,更是牽動萬千人善良的心。我們這些經歷過抗日戰爭逃難的人,更加浮想聯翩,回憶起昔年民族苦難的歲月,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搞風搞雨 難民之源
俗語有云:「寧為和平犬,不作亂世民。」由於美國干預中東若干國家的內政,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因而乘機興起。「伊斯蘭國」攻城奪地、趁火打劫、亂殺無辜,結果導致中東戰亂不休,無辜人民被迫顛沛流離,淪為遠離家園的難民。這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情景,既使世界各地的人生出惻隱之心,也更加認識到和平之可貴。
對於湧入的難民,歐洲各國從人道主義出發,予以收留,但各國的取向有所不同。德國政府和人民最富同情心,去年已收留約二十萬的難民,今年預計將再收留八十萬。德國人深受二戰禍害,而且是對發動戰爭的罪魁禍首希特拉政權反省和批判最徹底的國家。因此,德國舉國上下都對接收難民採取人道主義的態度。英國人則自私得多,接收難民的數字遠低於德、法以至瑞典等國家。
其實,美國人最應該接收更多難民。因為正是美國在中東、北非搞風搞雨,造成當地政局動盪不已,這是難民出逃之源。一如早年美國參與越南戰爭,造成大量越南船民逃港一樣。而美國當年卻是像擠牙膏一樣,僅僅接收少量難民,讓香港獨力承受難民湧至的壓力。
難民是戰爭的產物。沒有經歷戰禍,不知逃難的顛沛流離之苦。一九四四年,日本侵略軍作垂死掙扎,企圖打通粵漢鐵路,從已經淪陷的長沙和廣州兩路進軍。當年,我正在粵北與湖南毗鄰的坪石讀書,被迫以徒步為主的向東北粵逃難,歷盡艱辛,終於到達粵東北的梅縣,最後在梅縣迎接抗戰勝利。
九月三日,我在天安門廣場觀看閱兵儀式,的確感慨萬千。我們分享勝利喜悅的同時,也體會到勝利得來不易。今天,祖國不僅是治療好了戰亂的創傷,也建設得能夠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我們的強大,是為了捍衞世界和平,而不是為了稱王稱霸。
罪魁禍首 非美莫屬
歐洲難民潮成為國際頭條新聞,難民湧進歐洲則成為歐盟各國為「道義責任」發生爭議的根源。相比之下,美國因為遠離難民出走的路線,可以樂於「隔海觀火」,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二戰以後七十年的今天,雖然並沒有大戰,但由於美國屢次干涉他國內政,進兵阿富汗、伊拉克,又介入敍利亞的內戰,並在北非的埃及、突尼斯等地搞風搞雨,製造「顏色革命」,支一派、打一派。因此,論罪魁禍首,非美國莫屬。
如果政局安定,戰亂平息,誰願意千里跋涉、生死難卜地去當難民?正所謂「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造成難民潮的根源,在於美國的大國霸權主義。
今天歐洲難民潮既起,各個大國應該共商處理之道。從人道主義出發,近鄰的歐盟國家當然責無旁貸。但美國應該作為第二收容地,將歐盟收容的難民,有序地轉送美國。事實上,美國地大物博,又有經濟實力,理應承擔這個道義責任。
可惜,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卻認為,德國願多收難民,反而鼓勵難民進歐,並危言聳聽地說,難民陸續湧入,歐洲人會變成歐陸的少數民族。由此可見,歐洲難民問題已經帶有很大的爭議性和國際性,需要聯合國參與,認真加以解決。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9月17日)

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

記參加抗戰勝利 70周年閱兵大慶典

9月1日應邀赴京,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慶典。有的報紙只看公布的梁振英特首率領的300人的觀禮名單,看不到我的名字,就胡亂猜測並加評論,極盡挑撥離間的能事。殊不知北京方面邀請海外人士觀禮,何止特區政府的這一條渠道。而且人數遠不止300人。光是我應邀參加而住在北京飯店的,就有500人之多。
這些都是閒話。至於這一次閱兵盛典的意義,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 再一次表現出中國軍備的現代化和高科技化,顯示軍事實力。對美日聯手的圍堵和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是一個警告。
第二, 表現軍事實力的同時,又宣布裁軍30萬,這又向世界表明我國堅持與各國和平共處的決心。
第三, 說明我們的朋友仍是第三世界為主,雖然美日以及某些歐洲國家杯葛這次閱兵大典,但來的國家元首和首腦仍有25國之多。特別是亞洲我國鄰近地區的首腦都來了。韓國總統朴槿惠和緬甸總統登盛的出席,尤其引人注目。
第四, 授予抗戰勝利紀念章,國共老兵和支持抗戰友人都有份,包括國民黨老兵以及美國飛虎隊陳納德的夫人陳香梅、日本反戰老戰士以及一些抗戰老兵的後代。在下也獲得一枚。
抗戰是全民抗戰
馬英九在台灣也搞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慶祝。竟不忘在1949年已結束的「中華民國」。於是還要加上「暨民國104年軍人節慶祝活動」,也向抗日老兵發放抗戰勝利紀念章。
他提到誰領導抗戰,一定要爭個「中流砥柱」到底。實際上,我們就是全面抗戰,是全民族進行的反對日寇入侵的戰爭。在正面戰場,開頭是國民黨的軍隊為主,到了抗戰後期,應該說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敵後建立根據地,牽制日軍主力,也打了幾個漂亮的戰役,包括平型關戰役。
否定國民黨軍隊在抗戰中主戰場發揮的作用是不對的。同樣,否定共產黨軍隊在敵後建立的游擊根據地,令日軍疲於奔命也是不顧事實。
中國人如果團結一致,沒有「攘外必須安內」的錯誤政策,抗戰初期,我國不應輸得這麼慘。古語說:「兄弟鬩牆,必招外侮」,事實正是如此。到了今天,還要爭個誰主誰副,實在令人浩嘆。
威武之師 和平之師
習近平主席在閱兵式上強調「要以史為鑑,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又說,「無論發展到哪一步,中國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
人們在閱兵場上看到的是威武之師、和平之師,並沒有什麼殺氣騰騰的感覺。連美日兩國也沒有什麼惡評。美國對中國的裁軍表態表示關注。日本主流傳媒對習近平講話沒有直接點名批評日本,似乎表示欣慰。日本有的傳媒全文刊登了習主席的講話。
遊人如鯽 消費便宜
閱兵過後,北京全市解除「戒嚴」,雖然天空下了微微雨,但不減市民和外來遊客的興致。遊人如鯽,各飯店和小吃店都充滿人群。我們吃厭了幾天國營賓館的呆板的自助餐,到外面的小吃店大快朶頤。我聯同陪同的兩位秘書一行3人,到前門西大街一家致美樓飯莊吃一頓晚飯。菜式不錯,只花128元。剛好是在公營賓館一個人一頓飯的價錢。在京住過北京飯店和全國人大賓館兩家公營酒店,設備和吃的都不怎樣,過去如此,今天也變化不大。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9月11日)

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參加閱兵大盛典 維護和平有信心

應中央統戰部的邀請,九月一日赴京參加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大閱兵盛會。到埗之後,我被安排住在北京飯店的套間。翌日,我參加俞正聲主席主持的座談會,坐在主席位對面的前排。三日閱兵典禮,我坐在長安街右側觀禮台的第一排。同時,也獲得與抗日老兵同樣的一枚抗戰的紀念章,可說是對我這位長者的照顧,因為我也算是抗日戰爭初起時的一位抗日宣傳小兵吧。
心情興奮回憶抗日
在肥佬黎的報紙見到由特首率領的三百人香港特區觀禮團的名單中,沒有我的名字,就胡謅說因為曾德成辭職事件我曾有評論,得罪了梁振英,因而觀禮無份。這完全是不了解情況的胡說八道,並帶有挑撥離間的意味。他們不知道前往觀禮的香港人士何止三百人,也不只是特首率領的一個團隊。海外人士應邀參加者恐怕倍於三百,光是住在北京飯店的就有約五百人。許多老朋友都在這一次的觀禮活動中見到了。
閱兵之日,烈日當空,天氣極好,到了四、五兩日,卻細雨綿綿。真是天公作美,讓閱兵典禮在晴天順利進行。
然而,烈日當空,坐在觀禮台上,雖有帽子戴着,但也頗難受。從九時坐到十時半,一個多鐘頭,衣衫俱濕。年輕的當然沒有問題,但我們這些老人,就有點受不了。不過,心情的興奮戰勝肉體的難受。回憶抗日時期的往事,打倒日本鬼子的喜悅,今天祖國的強大和繁榮,軍備的現代化和壯觀,往事一一湧上心頭,不免百感交集。
「七七」盧溝橋事變的時候,我才滿十一歲,剛進中學唸書,就投入了抗日運動的洪流。我參加抗日宣傳,演出抗日話劇,上山下鄉貼抗日的標語和向農民宣傳抗日道理。這些往事,歷歷在目。
那時上課,經常要逃避日本飛機的進襲。在我們鄉下,並不是日本空襲的主要目標,但在縣城也遭遇日機投下幾次炸彈。每每在上課之時,因空襲而要躲進防空洞裏。高中時期轉學汕頭,搬到普寧山區的中學,稍見安定。接着到粵北坪石升讀國立中山大學。兩年後因日寇作垂死掙扎,擬打通粵漢鐵路,粵北臨時省會韶關告緊,我們又千里跋涉遷往粵東梅縣。
抗戰勝利之日,我們正在梅縣,當時興奮了好幾天,隨即準備南下廣州。
祖國強大得來不易
回憶這般歷程,既不忘民族恨,也可幸年輕時期受到一定的鍛煉,使自己的獨立生活和活動的能力大大加強。今天不少青少年人嬌生慣養,有的大學生還要父母帶同上學,有的青少年人受不了一點兒的苦,更多的青年學生不知今天祖國的繁榮昌盛得來不易,今天祖國能傲立於世界強國之林,是多少先輩流血犧牲得來的結果啊。
看到閱兵軍備的齊全、先進,軍容的整齊、威武,我流下了熱淚。這是我們歷代的先烈盼望的強大的祖國啊!從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百多年來受到列強的欺凌。今天,中國人民不僅站起來了,而且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我們永不稱霸,但我們對世界事務有着重要的發言權!
習近平主席說得好,七十年前的這一場抗日和反法西斯的戰爭,是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
正是這一場大決戰中正義的勝利,才能維持了全世界七十年的基本和平局面,各國人民都不希望再有世界大戰發生。習近平主席也指出:「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我們要以史為鑑,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9月10日)

2015年9月3日 星期四

萬里生榮死哀 東興敬陪末座

俗語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之說。近月有兩位原中共高層人物逝世,在中央黨報《人民日報》的報道上,卻差距之大,出人意表。
汪東興在二○一五年八月二十一日逝世。《人民日報》當日在第四版左下角不顯眼的地位刊登只有四行字的訃告。
汪雖生榮 不能死哀
萬里在二○一五年七月十五日逝世。十六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訃告,佔四分之一以上的版面。然後二十一日在頭版報頭右側刊登二十二日將火化的預告。再在火化之日,在頭版頭條顯著刊登遺體火化、並有在京六位常委前往送別的消息。
論黨內地位,汪東興是中共中央九屆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屆政治局委員、第十一屆中共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屆失勢,降為中央候補委員的最後一名。
萬里則在中共黨的十二大進入政治局、當過兩屆政治局委員。雖然曾任全國人大委員長,是中央四巨頭(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人大委員長、全國政協主席)之一,但並未進入中共中央核心(政治局常委)。至於汪東興,雖然「生榮」,但不能「死哀」。大家都知道,這是汪東興一直追隨華國鋒的「兩個凡是」路線,與改革開放以後的鄧小平路線格格不入。而萬里則是鄧小平路線的堅決支持者。
但是新華社的訃告還算客氣,仍然稱汪東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
更標出他曾任「黨的重要職務」。既然如此,規格卻是小得很容易令人漏眼。不明歷史的讀者,對訃告與其「黨的重要職務」不相稱,也許會覺得奇怪。
內地對各級領導人的稱呼、出席活動的座位,報刊報道的規格,無論生前死後,都有嚴格規定。汪東興的這段訃告,內容與規格的矛盾,可以說是一個例外。
經歷不同 起落也異
汪東興一九三○年參加革命,曾參加長征,擔任紅軍連指導員,團騎兵大隊指導員,並長期在衞生、醫院部門擔任政治工作。如任永坪醫院黨總支書記、軍委衞生部政治部副主任、陝甘寧邊區醫院副院長、政委,八路軍軍醫院、白求恩國際和平總醫院政委。一九四四年後擔任中共中央社會部三室副主任、二室主任。從此,進入中共中樞機構的保衞工作,一九四八年後任中央警衞處處長。
解放後便一直是中央保衞工作領導人。一九五三年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警衞局長,並一度擔任公安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可以說是中央保衞工作的最高領導人。
汪東興出身警衞局,是毛澤東的貼身侍衞。論對革命的貢獻,當上黨的副主席,並非名至實歸。大起大落,事出有因,今能享百齡,也可算善終了。
萬里參加革命稍遲,一九三六年入黨,在魯西地區從事敵後工作,曾任八路軍分區政治委員。解放時任南京部軍管會財委副主任,後擔任中央城市建設部部長。五八年轉任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不是第一書記)兼副市長,又調中央擔任鐵道部部長,再轉任安徽省委書記、國務院副總理,最後擔任全國人大委員長,可說是地方和中央的工作經驗都十分豐富。
萬里和汪東興兩人,經歷不同,起落也異,但都能享百齡高壽。
萬里緊跟時代發展,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當然歷史留名。汪東興雖然落後,但未有大罪過,因而得安享晚年,算是享受當前摒棄鬥爭哲學之福了。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9月3日)

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寫好語體文 學點文言文

香港現在的青年學生,寫作能力的確不怎麼樣。連寫反中佔中的標語也不乏錯別字。寫作是表達觀點的重要武器,一個中國人不能流暢地用自己的語文表達思想,這怎麼行?
香港中學課程,幾經爭論,但卻不着邊際。或從政治角度看眼,或過分屈從實用。比如重英輕中,弄得許多大中學生連寫一篇通順的說明文都不行,遑論文章有文采了。又如廢除中史為必修科。又如不用背誦範文,對古今傳誦一時的經典散文所知不多,用詞遣字,自然不能得心應手。
一個青年學生的學習過程,首重語言文字的運用。中國人處在中國社會,理應能說溫文爾雅的中國語言。除粵語外,必須能操國語,即普通話。表達思想,與人溝通,應該會寫通順的白話文,當然還可更上「一層樓」,能寫出有文采的文字。
香港是個國際城市,英語是一種通用的國際語言。能精通英文英語,也是必須的。中英並重,中英並精,當是上乘。如果要講主次,中文是第一位的,英文是第二位的。
現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不知怎的,總是搞得四不像。語文運用能力,頂多只算中游。僱主聘請下屬,總對當今青年人的語文能力有今不如昔之嘆。
多讀散文名篇
散文是當今文學殿堂中最為人重視的文體。讀多篇優美的散文,學習散文大師洞察入微的觀察力,思想深邃文辭優美的名篇,不僅可以學得文采斐然的文字表達能力,更可以蕩滌自己的心靈,使自己的思想進入一個崇高的境界。
魯迅的《秋夜》,借物言志;朱自清的《背影》,寫真摯的父子之情;聞一多的《青島》,沒有奇峭之筆的寫景;高爾基的《海燕》,用象徵手法,飽含激情歌頌革命……
古今中外,名家的精彩散文,恒河沙數,美不勝收。但閱讀欣賞,應該從近至遠,由中及外。先精讀現代中國名家的名篇,再及古代散文。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篇,不會吟詩也會吟」。同樣,能多讀散文名篇,必對寫作有莫大幫助。
我們這一輩人,草擬一個公文,或寫一封短札,都會用上淺顯的文言文,絕不會寫出「的、呢、麼、啦」。寫文章用白話文,擬公文或短札用文言文,這是習慣。就是寫白話文,也喜歡加上一些文言文的成語和短句。這是為了讓文字增加文采和文化底蘊的要素。
學點文言文
習近平主席不久前訪問韓國,對這個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的國家,他在致辭時候便引用中國的古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意思是說,兩國關係,應係看得更深遠一些,共同繁榮,同舟共濟,攜手前進,對兩國都有利。
過去歷代的中國領導人,特別是周恩來和陳毅,對外活動中都喜歡引用中國的古話和古詩。
學點文言文,對中學生來說,是完全必要的,否則就啃不了國學中的許多名著。走進社會工作的中青年,更需要學習文言文,啃點國學。因為古代論文學說,更多的是談及為人之要,處世之道,治理之策。當然我們不應囫圇吞棗,硬學照搬,而應是批判地吸收,融會地應用。况且以古鑑今,古為今用,總是當代哲人屢屢教導的為政之道。
中學生應精讀範文
現在香港學生的中國語文水平低下,實在是一個很值得注意的問題。語文水平低下,連一篇簡短的白話文都寫得不明不白,如何能引經據典,寫出文采風流的文字!
現在中學生不學範文,實在是很可惜的事。經典的文言文,五四時期以來一些名家的散文,是應該一讀再讀,甚且加以背誦的不朽名作。我不知道英國中學生是不是要背誦莎士比亞的名作,法國學生是不是要背誦左拉的作品,希臘學生有沒有背誦荷馬的史詩?
一個國家人民的文化底蘊,就要看看他們的人民特別是學生們是否能善待自己的文化傳統,學生們是否熱中於學習自己的國學。
學好中國語文,學懂閱讀文言文,多讀歷代範文,這是當前香港語文教育要改革的要旨。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8月29日)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天津爆炸是人禍 曼谷擲彈是恐襲

最近鄰近地區發生了兩宗大爆炸。
天津濱海新區發生危險化學品大爆炸,截至八月二十六日統計數據:確定一百三十九人死亡(公安消防人員二十一人,天津港消防人員六十三人),住院治療的達七百多人。這起特大的意外事故,鄰近有多個居民小區,有數千居民被迫離開家居,安置工作和善後工作正在處理中。
由於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嚴重失職,大量炸藥類危險品,包括七百多噸氰化鈉(即俗稱山埃)以及幾百噸硝酸銨和硝酸鉀,沒有按安全規格分別安置,所以一爆炸就造成嚴重污染,其蔓延期可能頗長。
旅遊熱點 人心惶惶
八‧一二天津港大爆炸,整個濱海區出現大量白色泡沫,使不少群眾的皮膚發生灼燒感。這些化學物與雨水發生化學反應。專家指出,居民只能遠離出事地點,別無預防辦法。
而泰國曼谷,卻連續兩天發生炸彈襲擊。最嚴重一次是在市中心四面佛遊人眾多的地方,發生大爆炸,造成嚴重傷亡,包括兩名香港女遊客喪生。接着在鄭王橋碼頭沙吞中央碼頭,也是遊客的集中地,再次受炸彈襲擊。泰國人心惶惶,香港對赴泰遊發出紅色警告。
泰國一向是香港人的旅遊熱點,我個人過去三十年中去過泰國遊覽已逾十次。近年年紀老邁,捨遠圖近,泰國更是短程遊首選。相信不少港人都是如此。
這一次曼谷的炸彈襲擊,肯定是恐怖分子所為。但是泰國南部的回教激進分子作案,還是中東激進回教組織進襲,則有待泰國警方查證。
一宗人禍,一宗恐襲,都是使世界不得安寧的行徑。這可說是千夫所指,神人共憤。但不少庸官我自為之,不僅違紀違法,更是失職。處理如此大量危險化學品的倉庫,沒有科學化的安全措施,而且肯定未有及時驗查,因循苟且,終於釀成大禍。
至於恐怖襲擊,過去有之,於今為烈,根源在於美國兩次介入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內戰。
港人何辜 遭此歷難
美國人常常希望拉一派打一派,以收漁人之利,這是造成今天回教激進組織和恐怖襲擊盛行的原因。但這些恐怖分子,不是冤有頭,債有主,去找美國報復,而是向手無寸鐵的弱勢公眾開刀。這種勝之不武的懦夫行為,也愧對他們的祖宗穆罕默德吧。
恐怖襲擊,實在防不勝防。這些恐怖分子,大概都有殉道的必死的決心,正像在二戰後期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發明的自殺性的「零式」戰機一樣。這種戰機,連人帶機,進襲敵方戰艦,有去無回。
當年恐怖分子挾持民航機襲擊美國,造成「九一一」慘劇,這種人機俱焚,便是學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一套。
一個好好的社會,有時為某些庸官的過失造成大禍。一個遊客如雲的都會,卻因恐襲而令遊客卻步。
回想我們香港,原本是一個沒有天災人禍、繁榮安定的社會。
我曾多次說過,近二十多年來,香港既少天災,地震固然從未光顧,風災雨災也不嚴重。但近年卻因「佔中」、「驅蝗」等反中亂港的行為搞得一團糟。
好好的一個香港,由於某些激進的、別有用心的、受外來勢力鼓動的少數人挑起種種爭端,以致騷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想不到,「唯恐天下不亂」,竟應驗在一向平靜的香港。港人何辜,要遭此歷難,也許是「天注定」吧,我欲無言!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8月30日)

談「人走茶涼」 論「封建繼承」

最近北京《人民日報》刊載一篇可謂「畫龍」的作品。如果認為這還有「點晴」之妙,那就是一種暗示,宣告打虎將有可能有新發展。
這篇題曰〈辯證看待「人走茶涼」〉的「思想縱橫」的短文,是評論領導幹部從工作崗位退下來以後,是不是能「正確對待身分地位的變化,對新班子的工作自覺做到不插手、不干預,體現了一名老黨員、老幹部的寬度胸懷和高尚情操,贏得了大家的尊敬」。並且進一步指出:「有的領導幹部不僅在位時安插『親信』,為日後發揮『餘權』創造條件」,而且退下多年後,對原單位的重大問題還是加以干預。
此文往後的評論,令人浮想聯翩。說某些領導幹部,退下多年後,對「重大問題還是不願撒手」。如果這位領導幹部退下後,仍有「重大問題不願撒手」,那麼,這個能調控「重大問題」的幹部,顯然不會是個中低級的幹部,也不是個普通的高級幹部了。
有高尚情操的老幹部
最近有好幾位中共中央的高級幹部逝世。如萬里、尉建行、張勁夫等,輿論都稱讚他們退下來以後,正確對待身分地位的變化。對新班子的工作做到不插手、不干預,體現了一個老黨員、老幹部的寬廣胸懷和高尚情操。至於有人害怕「人走茶涼」,在中國官場的傳統,卻絕不會發生。中國幹部制度,對老幹部是關懷備至,早年參加革命的離休幹部,都是工資不折不扣的照發,醫療待遇更是特別優待。我的兩個早年參加革命的哥哥,就是如此。還有我的一位老家長,澳門愛國元老馬萬祺先生,因病在北京解放軍301醫院療養,近10年之久,直至逝世。住的都是單門獨戶的套間,極盡細緻照顧之能事。
有人要發揮「餘熱」
問題是有的人退下來以後,不僅要發揮的是「餘熱」。一如這篇短論所說,「不僅在位時安插『親信』,為日後發揮『餘權』創造條件」,還在「退下多年後」,對「重大問題還是不願撒手」。
嚴格地說,這是封建傳統在這些人的腦子裏「發酵」。古代帝王,傳子傳孫的世襲,就是要讓最可靠的親人來繼承,這叫「封建」。蔣介石也學到這一套,朝鮮的金氏王朝更是這一套。但作為胸懷世界有遠大目光的共產黨人來說,還有這麼的一個封建頭腦,卻是十分要不得的。
有的共產黨人,仍然缺乏無產階級世界觀,仍然害怕「人走茶涼」。因而不時湧現封建繼承的情緒和行為。毛澤東雖然是一個共產黨主義領袖,到了晚年,仍不免為身後的繼承浮現封建繼承的念頭。晚年信任妻子江青和毛岸青,就是一例。
紅二代要有真本事
現在內地出現了所謂「紅二代」的現象,就是說靠父兄打過紅色江山的餘蔭,希望以此接掌政權。如果他們真的有本事,靠自己的努力上位,並繼承優良革命傳統,未可厚非。但如果只靠父兄餘蔭,自己並無真正本事,那就另作別論了。
上世紀文化大革命時期,就有「血統論」的出現,並叫出「老子反動兒混蛋」的口號。但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今天,一個人要得到群眾擁護,要真正是德才兼備,這樣走上合適的崗位,才是正途。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8月27日)

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眾多人禍 沒有戰爭的「戰爭」

最近香港的鄰近地區,發生了兩宗驚心動魄的大爆炸。論損失的嚴重、領導機關的失職,應是天津濱海新區的危險化學品的大爆炸。但牽動港人的心弦的,卻是香港人經常前往的旅遊勝地泰國市中心,四面佛和鄭王橋沙吞碼頭的恐怖襲擊。並因此引致香港發出對泰國旅遊的紅色警告。
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與世無爭,從來都是世界各國遊客的旅遊熱點。多年前因為黃衫軍和紅衫軍的對立和示威,總理他信和他的妹妹英祿相繼去職,導致軍方執政。政局雖然不穩,但示威基本上還是和平的。這一次的恐怖襲擊,顯然並不是政爭的結果。
現在有許多傳說,有說是泰國南部穆斯林分離主義游擊隊所為。近年激進的回教組織的恐怖活動十分活躍,本來較集中的是中東地區,難道這是恐怖活動要蔓延到遠東來的一個信號?
襲擊四面佛對華人?
更有一說是針對旅遊泰國曼谷的華人。因為最近泰國曾將一些中國維吾爾族分離主義分子遣送回國,觸怒了這些激進組織分子。因此要在華人遊客密集的四面佛附近襲擊以示報復。
泰國不久前遣返逾百名被中國追捕的新疆維吾爾族分離主義分子,也許他們的同黨或者境外的同伙為了報復,遂製造了這一次的恐襲事件。
凡有恐怖襲擊,必有諸多猜測。泰國警方調查仍未有頭緒。是針對華人的恐襲,還是泰國內部政黨爭鬥糾紛的一次血腥事件,抑或是個別不滿現實的憤怒青年所為,都只能有待於泰國方面的查證。因為也曾有一位精神分裂的青年,破壞四面佛而被群眾毆斃。
現在世界極不安寧,天災人禍多着,而更多的是人禍。管理不善而惹成災害的是人禍;宗教狂熱引致恐怖襲擊的是人禍;政治鬥爭導致暴力行為的是人禍。人禍之多,導致不是戰爭的「戰爭」屢屢出現,受害的是無辜的老百姓。種下的禍根是仇恨,是對立,是冤冤相報。這樣說來,殺害無辜的恐怖活動將沒完沒了。
香港是另一個災區
回頭看香港,香港原本是個和平之都,是海港,是經濟城市,並非兵家必爭之地。自從美國蓄意圍堵中國,香港變成美國窺伺、滲透、派遣對華活動的橋頭堡。一部分反共亂中分子,願受外國挑動,掀起一幕幕的政治爭拗。香港從此多事,成為天津和曼谷之後的另一個「災區」。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8月24日)

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

大漢奸李登輝 日寇岩里政男

李登輝,又名岩里政男。他是中國人?是的,他曾擔任過中國台灣的領導人。他是日本人?也是,他參加過日本侵略軍,擔任陸軍少尉,為日本人賣命。你現在問他,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一時說是中國人,一時又說是日本人。正如他對於釣魚島的歸屬問題一樣,一時說是屬於中國的,一時又說是屬於日本的。最近訪日時,李登輝便說釣魚島是屬於日本的,引起海峽兩岸群眾的憤慨。
高射炮手打美機
李登輝善於翻雲覆雨。他居然能夠騙過精明過人的前台灣領導人蔣經國,讓蔣經國提攜他這個日本奸細當接班人。
據說,李登輝經常在覲見蔣經國時,坐在椅子上,只敢坐上半邊屁股,表示執禮甚恭。當年處事唯蔣氏馬首是瞻,李登輝後來成功騙得大位,大權在握,便認真培育台獨勢力,與陳水扁合謀,踢開台灣國民黨勢力的大老,如李煥、郝柏村等人。
李登輝說,「很感謝被日本統治」,一副漢奸嘴臉。他也津津樂道自己當過日本侵略軍高射炮手,在二戰的最後歲月,對準着美軍的轟炸機隊。
李登輝的媚日言論,在他指出日本「可以領導世界」達到高峰。最近,他在日本一個集會上的日語演講,大發媚日謬論,充分表達了他在台灣執政時所扮演的內奸角色。
李登輝在台灣執政時種下的「台獨」種子,經過陳水扁的灌溉而逐漸發芽。今後如由民進黨蔡英文執政,台獨路線與反台獨的鬥爭將進一步白熱化。
最近台灣的學運圍繞着教科書課程綱要的微調而興起,事實上也正是一場主張台獨和反對台獨的博弈。這個史觀的爭議,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李登輝、陳水扁的執政時期,相信今後將會愈演愈烈。
年逾九十的李登輝,為甚麼還要跑到日本去拜會安倍晉三?為甚麼還要在日本的「特別演講會」大放厥詞?當然不是偶然的,這一方面要配合安倍的修改新安保法,加強日本的軍國主義化,另一方面也是配合美國進一步牽制中國的一個策略。
為漸進台獨助陣
台灣政局可能更變的前夕,台獨勢力必然進一步猖獗。今後兩岸關係的微妙變化,必然會涉及兩岸經濟交往,特別是台商在大陸的投資。
事實上,李登輝對釣魚島誰屬的表態,就是為了蔡英文上台後搞漸進「台獨」作準備。既然釣魚島不屬中國,台灣也就可以「去中華民國化」。最近,台獨分子在所謂教科書課綱微調這一題目上煽動學潮,這是李登輝、陳水扁昔日當權時修改歷史教科書鬥爭的繼續。那時候,馬英九政權採取和稀泥的態度,讓學校自行選擇,結果尾大不掉,為此種下禍根。
說起來,釣魚島問題,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已經是海內外中國青年學生發起愛國運動的其中一個熱點。當年「保衞釣魚島」,成為香港及海外大專院校的學運的中心課題。
現在,李登輝挑起這個爭議,實際上是在為美國和日本抬轎,再顯其作為日本侵略軍陸軍少尉的本色,再一次當上漢奸,為日本軍國主義張目。漢奸就是漢奸,賊性難改。他的哥哥李登欽,還是一個戰死的日本皇軍,供奉在靖國神社中呢。
李登輝是一個翻雲覆雨的政客。他早年曾參加共產黨,又叛變共產黨;參加中國國民黨後,又背叛了他的恩師蔣經國。此人賊性不改,不必等待蓋棺論定,今天他就已經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8月20日)

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

A貨鐵達尼號 顯示土豪實力

新建的郵輪是不是用來載客的,現在還不知道,但肯定是為遊客觀賞的「景點」。
不久前長江的一艘遊船失事,多人罹難。
不思如何進一步搞好長江航線和遊船的安全,而是花費巨資搞這種炫富的主意,這不是「土豪」思維又是甚麼呢?
十億打造 所為何事
這一艘新的「鐵達尼號」,今年在四川開始建造,預計兩年建成,耗資在十億元人民幣以上。
一九一二年撞擊冰山沉沒的鐵達尼號,所以能在當代深入人心,源自荷里活拍的一部大片《鐵達尼號》在全球放映,屢破紀錄。並使男女主角一舉成名,從此「鐵達尼號」才廣為世界公眾認識。
「鐵達尼號」原型長約二百七十米,寬二十八餘米,吃水深到甲板的高度十八點四米。排水量六萬六千噸,有客房六百多間。從影片看,的確是一艘不亞於今天的超級郵輪的豪華樣辦。
要複製一艘新的巨型郵輪,又要保持當年沉沒前客輪的原狀,需要有當年建船時的圖紙和若干資料。但年代久遠,逾百年後要取得的資料有限。
據主事者披露,多年來,他們在世界各地花費數百萬美元搜集資料,並和《鐵達尼號》拍攝電影團隊合作,方能完成整艘輪船的初步設計。因而主事者豪邁地表示,「這不是缺斤少両的簡單仿造,而是真正的完整重現」。
在今天來說,六萬多噸的「鐵達尼號」並不算大,現在十幾萬噸的郵輪有的是。香港的郵輪碼頭,就可以也已經泊過多艘十幾萬噸的郵輪。
問題是重建一艘原汁原味的「鐵達尼號」目的何在?是為了繁榮旅遊事業嗎?還是發思古之幽情?花資金逾十億元來在四川建造這樣的一個「景點」,符合營商的經濟原則嗎?
布陣炫富 大可不必
據主事者說,這是為了顯出「人道關愛」。他們並將為此發動組織一個「鐵達尼號基金」。這倒有點道理。但是,讓人到四川參觀這艘A貨的巨輪,能有多少收入?
主事者說,參觀船票的收入,部分將納入基金。為表示對海難的人道援助,將對不久前發生的長江客輪翻沉事件,撥出三百萬元用於慰問遇難者家屬。
該船預計在兩年後運作。我們還不知道這艘新的「鐵達尼號」,是游走於長江之中,還是要再駛出大洋。
如果駛出大洋,古老的「鐵達尼號」能否與數以十萬噸計的新型國際郵輪競爭?
再說,如果只是為了懷舊,相信只能吸引有好奇心的遊客於一時,未必能與更新、更大、更豪華的現代化郵輪較量。
如果把輪船內艙現代化,卻又失去懷舊、古典的特色。相信這是主事者難以取捨的一個難題。
近年來,中國人喜歡做一些驚世駭俗的事情。說明中國人富起來了,表示有經濟能力去做一些先進西方國家富豪才能做到的事。
造「鐵達尼號」這件事情還好,但像前些時我所批評的某土豪組織數千人包逾百酒店房間到法國尼斯「布陣」炫富,令外國人為之咋舌,那就大可不必了。
西方有富豪生前遺囑把億萬身家都捐給慈善事業,實行「乾乾淨淨的來,乾乾淨淨的去」,這才是道德崇高的行為。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8月13日)

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

港大鬧劇一場 暴力決定任命

日前港大學生不滿港大校委會不委任陳文敏擔任副校長,強闖會場。推倒成員之一的盧寵茂教授,演出一場一如李國章所說的香港式的小型「文化大革命」。
陳文敏是何許人也?沒有他來當副校長,香港大學的天就會塌下來嗎?他的可能任命所以引起議論,是他曾接受一筆不明不白的捐款。加上他與泛民主派的關係密切。當然,如果他的學術地位崇高,在任內作出卓越貢獻,瑕不掩瑜,政治取向也許可以不論。
但用這種「逼宮」的辦法來強加於大學校委會,破壞香港大學這個第一號的崇高學府的名聲,可說給人以至國際學術界一個極度不良印象。
暴力繼承 不利學術
自從去年搞了幾個月的「佔中」行動以來,香港的大學生已經愈來愈趨向暴力。發起「佔中」三子有兩位就是大學的教學人員。有其師必有其徒,這個暴力的傳統繼承,恐怕對今後的學術殿堂的發展十分不利。
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聲言,今後不排除將會衝入並佔領會議室。當日晚上,已有數十位學生會同馮敬恩衝入會議室內。事實上當日港大校委會暫停時,情況一度十分混亂,部分學生包圍李國章,有勞警方介入。
盧寵茂教授被推倒受傷之後,被救護車送院檢查時批評學生「可恥」。另一名校委會成員劉麥嘉軒在停車場被若干校友包圍,不知怎的,竟要戴上口罩由救護車送往瑪麗醫院。
如此這般的鬧劇陸續有來。似乎陳文敏一日不登上副校長寶座,鬧事的學生不會罷休。看新聞圖片上穿上黑色「香港大學學生會」T恤和短褲的大漢,活像一群年輕黑社會的打手。手握拳頭,張口大吼,標誌着一場廝殺即將來臨。甚麼時候崇高的大學殿堂變成青年打手廝殺的劇場?任命大學的副校長,自有一套規章制度,也有法定的委員會把關,難道應改為以暴力推選為主?
陳文敏說不任命他是「禮崩樂壞」,這話倒是說對了。但不是不任命他是「禮崩樂壞」,而是現在把一個正常的人事任命變成暴力的鬧劇,這才是「禮崩樂壞」。陳文敏作為大學的高級人員,不勸說學生不要為一己的升遷而採取暴力手段,反而對這種「禮崩樂壞」喜聞樂見。
禮崩樂壞 政客戰場
不交代自己接受不明不白的捐款,卻樂於把一己的「升職目標變得十分政治化」。
陳文敏的「捐款門」去年十二月才被立案調查,校委會幾經討論,並訂定今年九月作出決定,時間並不長,為甚麼要煽動學生在當前鬧事?
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素來以法治健全著稱,並被不少人認為可以為大陸示範。
很可惜,去年搞出七十九日的「佔中」以來,的確「禮崩樂壞」,法治受到挑戰。加上社會上傳出「警方捉人,法庭放人」的流言後,真正使一個好好的香港,變成一個「禮崩樂壞」之都。
港大校務委員會的成員梁智鴻、袁國勇、李國章等都是社會上著名而且有學術成就的名流。他們都不是左派或者所謂「梁粉」。但是這些崇尚暴力的學生,在人事問題上如果不合一己的「心水」,動輒以暴力對付,一些不學無術的政客,又在高等學府內搞風搞雨。陳文敏曾領導過的港大法律學院,去年的研究評審工作(RAE),只得三星,四星的研究比率僅得百分之四十六,被中文大學法律學院的百分之六十四超過。並被譏諷是陳文敏領導法律學院才降級。鬧劇應該告一段落了。大學殿堂如果再這樣淪為政客的戰場,繼研究評級下降,香港的大學教育,也只好淪為二三流的角色!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8月6日)

2015年8月5日 星期三

梁振英遠遊答拙作

兩位局長離職事件,我在上周末在《明報》「筆陣」欄寫了一篇評論文字,對此事的處理手法有個輕微的批評。
我認為,宣布離職的事件顯得頗為冷淡,如果能與當事人一同見記者,表示「惜別之意」,效果可能更好。
行政長官梁振英正在冰島渡假。他大概第一時間在網上看到我的文字,就立即給我來了電話。說並不是他不想營造一個惜別的場面,非不為也,是不能也。我知道他的意思,就是也許他的好意受到拒絕,所以這個「好來好去」的場面沒有造成。
我也算是有點了解曾德成局長的脾氣,他是一位硬性子的人。也許他覺得辭職便是辭職了,他既然公開聲明樂於在這時間退休,而且也已達到了退休年齡,不必再做什麼「戲」。周日我給他打了幾次電話,想證實我的看法,可是電話沒有打通。
梁振英和曾德成都是性情中人,絕對不是偽君子,所以我理解他們的態度。
多事之秋 團結第一
也許我年長一些,處事比較圓滑。我也領導過一個不大不小的教育機構,幾十年處理不少人事問題。除了有三兩位教師因道德犯罪和貪污被開除之外,並沒有員工因工作上的小過失而被辭退。因為我堅持在上文所指出的人事政策的3條,特別是不任人唯親、拉幫結派。近年我主持的機構內也有個別領導有拉幫結派現象,我也容忍到讓他退休為止。
當領導的,要容納手下有比自己強的人,有經常持與自己不同意見的人。不僅不要忌才,還要提拔這些有才幹的人,機構才會興旺。如果忌才,永遠只要手下成為「馴服工具」,既培養不了接班人,也不可能使機構成為一個興旺發達的集體。
我對此事所以有感而發,的確是深感香港目前正是多事之秋,團結是第一位的,特區政府領導層的團結更是十分重要。愛之深而責之切,我的原意就是如此。
社會躁動 矛盾增加
現在香港社會頗為躁動,並不因政改爭議告一段落而表現平靜。社會矛盾是永恒的,而原因也相當複雜。既有一些有背景的政客的挑動,也有一些由於政府工作未到位而產生。加上年輕人向上流動的機會的缺失,某些傳媒唯恐天下不亂的煽動。凡此種種,皆使社會繁榮安定成為鏡花水月。
當今之計,就是希望各方面人士,不要再激化社會矛盾。如果有人希望亂中取勝,結果只會身敗名裂。
香港是一個輿論十分開放的城市,不應有些什麼「宮闈秘聞」。兩位局長已經離職了,政府和他們兩人都各有各的表白,我們不應再糾纏在離職的原因上。應該眼光向前,共同為今後社會的進步而努力。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8月5日)

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

局長離職惹風波 人事調動教訓多

特區政府撤換兩位局長的風波,日來正在慢慢「發酵」。議論之多,猜測之密,可謂空前。
據說是親政府的網站《港人講地》,曾引用政府權威消息,指此項決定是政府「撤換」,並不是他們「請辭」。並分析說,因為曾德成局長在青年工作中嚴重失職,方引起去年多月的佔領行動;鄧國威則與公務員關係欠佳云云。
曾德成哥哥、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為胞弟被撤抱不平,並說政府有蠢人,蠢到不得了。還說他聽到這消息時有許多人感到「心寒」。
曾鈺成的話是個比較露骨的批評。社會上進一步的議論將陸續有來,這肯定會影響特區政府的威信。
冷處理有負面影響
本來,如果是一項正常的人事變動,正如曾德成自己所說,他年事已高,樂於退休;鄧國威說因為家庭原因,願意離職。何不由行政長官聯同他們兩人一齊見記者,對他們兩人過去多年對政府的奉獻和努力加以肯定,並表示惜別之意。這不是一個可以「好來好去」的場面嗎?
現在這樣的一個十分冷淡的宣佈,肯定會對特區政府有負面的影響。
目前香港社會正是多事之秋。正當政府聲言在政改被否決之後,將全力集中在民生經濟方面的工作之際,一個人事變動,顯然對社會關注焦點有轉移視線之弊。
有人把此事歸咎於是梁振英手下所作的「蠢事」,我卻不以為然。行政長官一向以強人的風格處事,怎麼會把如此重要的人事變動及宣傳手法,交給下屬全權辦理?
比如說,現在香港社會中的青年學生工作不足,這是事實,但不能說是某個主管部門的責任。這是政府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這方面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如果要檢討,政府應該來個集思會,並與社會各界人士共同研究。當然有關主管部門更應該檢討工作的得失,而不是互相推諉。
團結、唯賢、負責
一個政府,一個機構,一個團隊,要有強而有力的表現,第一必須團結和有紀律,第二必須用人唯賢而不是用人唯親,第三作為領隊的「隊長」,應該勇於承擔責任。這三條是基本的,當然還可以數出若干條,如關心下屬的生活疾苦,並且不應高高在上,應深入基層瞭解下情等等。
亡羊補牢 未為晚也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現在謠言滿天飛,對炒這兩位局長的原因也傳聞甚多。例如曾德成掌握授勳和提拔地區人士的大權,他的看法可能與「上頭」有矛盾。如有不少新近捐錢的商家,對社會並無太大的貢獻,但卻獲上級提名。曾德成是一個硬性子的人,有的提名便可能給他頂回去,引起某些「頭人」的不滿。
至於說鄧國威未能帶動公務員隊伍配合特首工作,詳情我們不知道。但香港公務員隊伍,由港英當局近百年培養出來的公務員文化,牢不可破,並不是一位局長可以恣意指揮。如果說鄧國威因為要執行特首的某些命令,因而和「公務員關係欠佳」,更加是非戰之罪也。
曾鈺成說,這一次的離任風潮,他認為是最高當局沒有認真與當事人溝通之過。這話應該有一定道理。正常的人事調動,不會由此引起社會眾多的議論和不平之鳴。但願特區政府,今後如有人事變動,應該好好汲取這次的教訓,做好有關的工作,以免再次形成一場「人事風波」。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8月1日)

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不信馬列信神棍 不信主義信鬼神

年前曾為本報寫過一篇《不信主義信鬼神》(已編入拙著《虎說打虎》一書),早前又見本報「神州觀察」欄再刊有「不問蒼生問大師,不信馬列信鬼神」,加上當年紅極一時的所謂氣功大師王林,幾年前已因詐騙罪被判入獄。
投機取巧 充斥黨內
是甚麼原因使王林之流能在社會上以小魔術作「特異功能」騙人,而且能持續如此之久?據內地行政學院的調查,全國有半數以上的縣處級幹部迷信風水,相信鬼神。這些幹部,大部分是共產黨員,他們的馬列主義跑到哪裏去了?事實上是,這些人入黨是不夠格的,他們根本不知道馬列主義是甚麼,也許連最簡單的「為人民服務」的信條都沒有。他們只懂得一如封建社會的官員那樣,升官發財!連資產階級社會的為官道德都沒有,是徹頭徹尾的腐敗分子。
以內地各級官員貪腐情況的普遍,而這些貪腐分子又大部分是共產黨員,當這些毫無主義信仰的假黨員,這些毫無獻身精神的投機取巧者充斥黨內的時候,共產黨會有生機嗎?當前,是認真整黨清黨的時候了。
過去我們說迷信是因為教育不發達,沒有科學知識,但這一條並沒有說服力。如果說迷信是農村婦孺老人,是文化程度較低的工農兵,但現實情況更多的卻是有文化的幹部,甚且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級幹部。
我曾在北京開人大會議期間,應邀參加有特異功能大師之稱的張寶勝在場的一次飯局,主人卻是正部級的中央體委主任伍紹祖。
經過這麼多年,這一類嚴格來說應該是「江湖騙子」,仍然盛行不衰。王林一再被拘留,一再有高級官員和有勢力人士包庇他,這說明甚麼?一是不少身上十分不乾淨的貪腐官員,希望有「特異功能」保護他,不致東窗事發。也由於這些所謂特異功能大師,結交許多高級權貴,也希望由此攀上關係,以保「平安」。
中國近年來教育逐漸普及,科學研究也已達到尖端高峰,但是,為甚麼仍然會有這一類「科學騙子」一再出現?
整飭吏治 建立制度
一方面,應該說,因為有某些高官撐場。這些江湖騙子如王林之流,都藏有一些與高官合照的相片,隱然以這些合照來說明他的「功力」已得到領導人的認可。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科學家,如著名的錢學森,認為這是科學上一個未開拓的領域,不可忽視,因而披上一層並不違反科學的外衣。
不信馬列信「大師」,另一個原因,就是中國特色的「升官發財」,並不按常理進行。升官不是全看德才兼備,是要看人事機緣。
由於晉升帶有一定的偶然性,於是寄望於「大師」的指點迷津,官場上靠關係網等不正當手段升官發財的多着,並不全是正當門路按德才兼備的標準進行的,所謂求神問卜便由此而來。這是這一類呃神騙鬼的大師賴以存在的客觀基礎。
要清除這一類不信主義信「大師」的現象,首先要整飭吏治,建立正當、公開、官員升遷制度,堅決清除領導「一言堂」提拔幹部的傳統,更要清除不少平庸甚且「帶病」而靠關係網提拔升上高位的現象。
民主、公開、制度化的升遷制度一日不建立,靠這類江湖騙子或所謂大師「指點迷津」的現象就不能有效禁絕。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7月30日)

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從曾德成、鄧國威 辭職說起

曾德成和鄧國威退下官場,一時傳言滿天飛。是他們主動請辭,還是被動被免職,莫衷一是。我是局外人,不好評說。
香港官場,是一個奇怪的組合,港英統治時期起,就確立了一個所謂文官制度,並說這是一個「中立」的文官制度。就是說,這個文官制度,只是執行者,並不是決策者。決策的是港督會同行政局,他們秉承倫敦意旨,作了決策,行政官員只有執行的份兒。
但是如何執行,還是有很多巧妙的。他們可以拖,也可以在他們的職權範圍內,作若干改變。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正是看到了這個可能架空自己的制度,所以設立了一個向自己問責的司局長群組,這便是沿用至今的問責團隊制度。
文官制度管執行
但是,政府決定了的一件事,還是要問責團隊去執行。舉一個例,在1998年的時間,有一次中央領導人來港,行政長官董建華設宴招待。我因為當年擔任港區人大代表團團長,所以編排在第一席,與中央領導人及董建華行政長官、政務司長、香港首富李嘉誠同席。席間董建華突然發話,說我所主持的培僑中學辦得很好,應該多辦幾間。這話正中下懷,我們在港艱苦辦學逾50年,在政治壓迫和經濟困難中煎熬多年,今見行政長官發話,當然喜不自勝。於是在當年黃大仙地區一家校舍招標辦學團體承辦之際,便第一時間申請,結果落空。該校由一教會團體奪得。當然,我不敢評論說教會辦學是否比我的辦學經驗豐富。但後來有機會見到董建華先生時候,順便說起此事,他表示愕然,並在桌曆上記下此事。後來我們申辦一家小學和一家書院,便告成功。這兩家學校現在都在地區上頗有名聲,每年投考者眾。
歷任局長辭職皆「主動」
回憶3任行政長官任期之內,都各有3位問責局長辭職。以往兩屆,皆是主動請辭,並無被撤職情事。
董建華任期內,財政司長梁錦松,因被指摘為省車稅偷步買車,他為表示清白,主動辭職。其實梁氏在商界任高職,所得報酬達高於司長職務酬金近10倍之多,他如何會因10數萬稅項偷步買車?葉劉淑儀時任保安局長,因為23條立法引發一場政治風波,政客們為反23條,紛紛指摘葉劉。她因此憤而辭職,赴美進修。至於衛生福利及食物局長楊永強,是一位很好的醫生,也因為沙士流行所產生的政治爭拗而主動辭職。
曾蔭權任期內,有馬時亨、劉吳惠蘭及唐英年3位局長主動請辭。前兩位因病辭任,後一位因準備參選行政長官提早離職。
到了梁振英時間,發展局長麥齊光,據說因與其他公務員互租單位而主動辭職。其實在港英時期,此種現象是十分普遍,並為社會上接受。政客們利用輿論打擊他,只是「項莊舞劍,志在沛公」而已。
現在曾德成、鄧國威雙雙請辭,有什麼內裡乾坤,現在還不好說。我們只能聽聽他們自己的解釋好了。
......
有趣的是現在一些過去曾是泛民主派一員的,在政府中頗為吃香。現任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即將接任民政事務局長的劉江華、政府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往前都是泛民主派的成員,今天官處高位,也可以說是政府組成有廣泛代表性了。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7月25日)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鬼影幢幢 人鬼難分

政改的一場「烏龍」表決,引起了近月的眾多議論。民建聯的內部通話被詳細報道,更掀起政壇上存在「內鬼」的風波。
曾任港英時期的行政、立法雙料議員,今更貴為全國人大常委的范徐麗泰,最近發表政治上有「內鬼」的妙論,頗為引人注目。
英人搞鬼 世界第一
范太說,政治上的「內鬼」任何時候都有,不論港英時代或特區政府年代。不同的鬼,捉之不盡。這話可圈可點。
港英時代,有些甚麼反英的「鬼」呢?沒有材料,也沒有研究。也許就是有轟動一時的港英時代警司曾昭科,裏通中共,被揭發後遞解出境,最近逝世,算是一個吧。
但回歸以來,按照范太對「內鬼」估計的邏輯,港英留下的「內鬼」不少。這些就是我常常說及的「港英餘孽」。英國人搞這一套「內鬼」的陰謀,可說是世界第一。因為它是世界最老牌的殖民主義者,有統治全世界五大洲、各階層、各色人種逾百年的經驗。它製造「內鬼」,經驗豐富,得心應手,世界上可說無出其右。
當今的內鬼,不僅存在各黨派之中,政府之內、社會上也有不少。我曾把這些「內鬼」分為若干梯隊,是以其隱蔽程度而言。有的已經暴露,有的半暴露,更有的是隱蔽得極深的。
總之,隨各時的政治氣候而受主子的分別使用。范太說:政治這個舞台從來「人」、「鬼」難分,有時人會變鬼說鬼話,陰風陣陣;有時鬼也會說人話,以致愈捉愈多。
當「鬼」的,有的是為了政治利益,如為了破壞對手的政治信用,或為分化對手使之發生內訌;有的是有把柄在他人手裏,不得不為對手脅迫而說「鬼」話、做「鬼」事,這些人大多數沒有政治道德。有時把一些內部資料或機密訊息透過傳媒傳播,以打擊對手;也許有的人為了金錢或甚麼特別酬報,而出賣團體。
出賣朋友 到此為止
據說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內鬼」事件後會見建制派議員時,曾說過一句:「出賣朋友,到此為止。」這話夠嚴厲的了。
「出賣朋友」,就是說自己人做「內鬼」,是「出賣」,這是奸細行為,原是不可饒恕。但希望做了「內鬼」的能悔改。因為《聖經》說,天國近了,你當能悔改。如果再當「內鬼」,便是不可饒恕了,所以說「到此為止」。
政改鬧劇一鬧再鬧,整個立法會都是輸家,正像政改被否決,全港都是輸家一樣。
社會上也正在鬧,各種違反中國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的思潮不斷湧現。甚麼本土思潮和港獨思想公然傳播,對唱國歌報以噓聲、焚燒《基本法》的行徑並未受到遏止。我相信在美英等西方國家也不能容忍這種侮辱國家標誌的行徑,香港究竟要走向何方?
有的激進青年在嘗試製造爆炸品了,難道他們準備進行恐怖活動?難道他們準備進行暴力革命?是香港的法治受到考驗的時候了。
月前社會上有「警察捉人,法院放人」的呼聲。實際上,維持治安的警察的容忍度太高。比如金鐘的佔中帳篷歷經七、八個月,最近才被拆除,旺角所謂「驅蝗行動」屢禁不絕。人們不禁要問,香港究竟還會亂成甚麼樣子?
法治必須維持,安定是廣大市民期望。繁榮已經嚴重受損,但香港絕不應沉淪。東方之珠,畢竟仍是中國南方的一顆明珠啊!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7月23日)

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分得清嗎?

甚麼是「資本主義」?按照古典經濟學的定義,這是資產階級壟斷一切生產資料,並對僱傭勞動剝削其剩餘價值的生產方式。
甚麼是「社會主義」?這是用無產階級專政,剝奪地主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建立公有制的社會制度。
>
劃分隨國際關係變化
過去,有人說全球可以分為「兩個世界」:一個是資本主義世界;另一個是社會主義世界。早年,也有人說是世界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另一個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另外,還有廣大的不發達國家,構成了所謂的「第三世界」。
當年中蘇反目,論者又說,世界上有美國以及蘇聯兩霸,至於美蘇以外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第二世界,以中國為標準的不發達國家則是第三世界。
對世界各國的劃分方式非常多,過去我們是隨着國際關係的變化,以及與美蘇兩大國關係的轉變而變化着的。這是政治批判,而不是科學分析。
事實上,就以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來區分,也發生許多變化。究竟現在世界上還有多少個社會主義國家呢?這個問題頗為複雜,誰也說不清楚。過去,我們認為蘇聯和東歐等國家背叛了社會主義,變了顏色。
當年和我們友好的只有一個阿爾巴尼亞,因而阿國被譽為「歐洲的一盞偉大的社會主義的明燈」。後來,阿國領袖霍查嫌我國對它的援助太少,又罵娘了,於是,這盞「明燈」也就熄滅了。
早在三十多年前,我曾遊還沒有變色的蘇聯和北歐各國。我的直覺是,北歐幾個國家更像社會主義國家,因為人民福利很好,貧富並不懸殊。芬蘭的維辛斯基,家家是單門獨戶的住宅,後面都泊有小遊艇。人民豐衣足食,生活水平遠超蘇聯。
究竟誰才是社會主義國家?照我的直覺判斷,北歐的這些小國,才是社會主義國家。因為,合理的社會主義,應該是人人經濟平等,豐衣足食,社會福利普及到每一個普通老百姓。如果以此為標準,北歐諸國便是社會主義國家。
我曾經到芬蘭,造訪時任我國駐芬蘭大使的喬宗淮,並提出我的看法,他也沒有反對我的看法。
兩個主義已混在一起
現在,我國以社會主義自詡。但是,一個人所共知的事實是,國際評價也多次指出我國的堅尼系數偏高,即是說貧富懸殊較大。在中國,權貴資本主義正在發展,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官方公布全國在貧窮線下的貧民有兩億之多,但土豪們卻在世界各地炫富。例如到法國尼斯布陣擺闊,又如到世界各地搶購奢侈品,如此這般的行徑,讓國際人士為之咋舌,也讓國人為之嘆息。
嚴格來說,中國當前實行的是「國家資本主義」,而北歐國家卻行的是「國家社會主義」。當然,現在講甚麼主義都不重要,應該以人民生活富足、社會福利普及等作準。
也可以說,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已經混在一起。資本主義可以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可以普及全民福利,但這只是對真正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而言。掛羊頭賣狗肉的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還要對勞工作殘酷的剝削,一如上世紀初期的資本主義。正像差利‧卓別靈在《摩登時代》中所揭露的用機器來奴役工人,令人笑中有淚一樣。
名不副實的社會主義多着,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混種的也不少。還是鄧小平的「貓論」頂用,他說不論白貓黑貓,能逮住老鼠的便是好貓。同樣,不管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能改善人民生活的就是好主義。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7月16日)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政客不知民族恨 反共媚日昏了頭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國務院宣布9月3日作為紀念日放假一天。香港特區政府也建議作為一次過的公眾假期及法定假日,並獲立法會三讀通過。
不料立法會議員梁家傑卻聲稱通過這個假日是「向大陸獻媚」。如此喪心病狂的話,何以對得起千千萬萬為抗日捐軀的中國軍民前輩?
梁家傑根本沒有國家民族觀念,他早年曾說過香港已由英國殖民地變成「中國殖民地」,把國家和地方的關係說成是帝國主義和殖民地的關係。這種喪心病狂的言語,實在令人髮指﹗
70年前的一塲保衛國家民族存亡的抗日戰爭,中國人直接戰死的官兵達300多萬,平民非正常死亡的也在數千萬之數。前人這場重大的犧牲,換來今天70年的太平日子和國家的強大,難道不值得認真紀念?只有喪心病狂的漢奸走狗,才會對這一場偉大的保家衛國的戰爭加以抹黑。
日軍國主義正圖再起
正當日本安倍政權千方百計希望在國會強行通過可以發動戰爭的「新保安法案」,從戰後確立的「不戰之國」變成「可戰之國」。公然叫囂行使「集體自衛權」,與美軍一道,「敲打在南海上的中國」。70年前侵略中國的軍國主義陰魂不僅不散,而且有變本加厲,捲土重來之勢。安倍政權提供國會通過的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法案,居然有「武力攻擊事態法」、「自衛隊法」、「周邊事態法」、「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設置法」等10個法案之多。其核心精神就是可以對他國使用武力。安倍這種咄咄迫人的軍國主義氣焰,並將通過法案使之合法化,難道不值得愛好和平的中國人民包括香港同胞提高警愓嗎?
連日本的許多愛好和平的群眾,大學教授、學者、作家等文化界人士,都對此違憲、好戰的措施表示不滿。已經組成「反戰千人委員會」,並向眾參兩院遞交了萬人簽名書。日本公眾因此發動聲勢浩大的公民抗爭行動,以反對安倍政權的「違憲」和強加通過危險的安保關聯法案。
梁家傑向日本「獻媚」
日本人民和日本各階層有識之士尚且為此,受過日本侵略死傷數千萬人的中國人民能不對此、即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加以警愓?
紀念抗戰,就是喚起廣大民眾的歷史回憶。特別是在長期和平環境下,更要對侵略戰爭再起提高警愓。梁家傑的「獻媚」說,反過來看,正是梁家傑向日本軍國主義者「獻媚」。
香港有許多公眾假期,包括佛教的佛誕和基督教的復活節和聖誕節,這些在內地是沒有的,但香港在英國統治時期,已經定下來的這些宗教假期,廣大公眾並無異議。何以跟隨內地定個一次過的抗日勝利紀念日,梁家傑就要迫不及待跳出來,指摘這是向大陸獻媚呢。如果梁家傑的家人或先人有人曾犧牲在日寇屠刀之下,梁家傑這話能對得起他的列祖列宗嗎?
香港在太平洋戰爭發生後,也曾被日本侵略軍侵佔。老一輩的難忘那三年零八個月的悲慘歲月,更難忘日本鬼子在赤柱聖士提反堂的姦殺慘劇。全中國人民都是日軍侵略的受害者,紀念抗日勝利,定為假期,怎能誣為向大陸獻媚?
反動政客反共反昏了頭,梁家傑這個「獻媚」說,不僅得罪了廣大受日本侵略軍的受害者及其後代,也侮辱了中國人民。他的「獻媚」說,也證明這些反共政客,毫無國家民族觀念,也證明其想法完全與廣大公眾為敵。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7月15日)

2015年7月9日 星期四

馬英九不懂歷史 胡亂評抗日戰爭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海峽兩岸各有各的紀念。北京將在九月三日舉行隆重大閱兵,台灣卻搶先在日前舉行。
過去兩岸對立時刻,北京強調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新四軍對打敗日本侵略軍的作用。後來講法略有改變,指出國共兩軍共同抗戰,並沒有抹殺國民黨軍隊在主戰場的作用。
全民奮戰 取得勝利
到了日前台灣的紀念活動和閱兵儀式,馬英九又來一套獨佔抗日戰爭勝利成果的說法。大唱「抗日戰爭勝利真相只有一個」,「八年抗戰是中華民國政府主導,抗日戰爭勝利是蔣介石領導全國軍民英勇奮鬥的結果,不容任何竄改和扭曲」。
馬英九下台在即,發表愈來愈刺激兩岸關係的言論,甚麼兩岸關係既是朋友,也是敵人。不少言論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全國軍民奮力抗戰的結果,這是毫無疑問的。國民黨軍隊的確負責抗日的主戰場,而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東江縱隊、韓江縱隊等眾多游擊隊,都在各方面牽制日軍。所謂全民抗戰,就是全民總動員,為中華民族的存亡,奮起戰鬥。
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在他的「攘外必須安內」的政策底下,長期積極圍剿共產黨的蘇區,導致共產黨的長征,再到陝北建立新的根據地,可見一斑。
正是蔣介石的剿共重於抗日的政策,才在國民黨內孕育了一些親日派,以至有汪精衞在抗日重要關頭投靠日本,成為頭號大漢奸,才有日本搞了一個偽滿洲國,再搞一個晉冀察的殷汝耕的漢奸政府。最後竟由國民黨二號人物汪精衞主持一個偽中央政府。抗日初期國軍的潰敗,與蔣介石的剿共政策不無關係。
但是,蔣介石的消極抗日是一回事,廣大國民黨官兵卻是抗日情緒高漲,立意迎擊敵人,因而有淞滬的「八百壯士」,有「台兒莊大捷」等等壯舉。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應該強調當年軍民合作、共同抗戰的民族精神,而不是互相諉過,獨搶戰功。中國人這種「窩裏鬥」,正是抗日初期戰事潰敗的重要原因,也是日本侵略者譏笑中國是「東亞病夫」的根源。
不分黨派 英勇抗敵
內地在紀念抗戰和敍述抗日歷史方面,近年也有所轉變,並正面強調國民黨軍隊的貢獻,但現在不是相互邀功又或踩低對手的時候。比如中共強調由它領導的「平型關戰役」的勝利,國民黨則強揚「台兒莊戰役」的偉大,其實兩者都是中國軍民抗日戰役中勝利的重要標誌。
參加抗日戰爭的軍民,都是英勇的,每一個戰役,都不光是國共兩黨軍隊的勝利,都是中國人民的勝利。
今天日本軍國主義思潮正在復辟,安倍政府正力求重走軍國主義的道路。兩岸軍民應該提高警惕,共同制止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和行動再度危害世界和平。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兩岸軍民應該發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加強團結,而不是在此時「搶功」,再次「內訌」。這只能為日本軍國主義者所恥笑,徒增軍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蔑視。
馬英九並未參與過抗日戰爭,倒是前台灣行政院長、國民黨老兵郝柏村參與過。他在參觀大陸的抗日戰爭紀念館時,公開批評大陸在抗戰宣傳上公開把國共兩黨相提並論,他認為並不公平,但也並未受到當局的冷遇,可見當前大陸的開放程度。馬英九過分強調蔣介石的領導作用,而忽視全民抗戰,同仇敵愾的精神,同樣是一種片面觀點。

本文發表於東方日報 (2015年7月9日)

2015年7月4日 星期六

舉世婦女多領袖 唯獨中國缺英雌

20世紀以來,女權逐漸高漲。各比較先進的西方國家,陸續廢除歧視女性法律,特別是有關女性選舉權的問題。1946年6月,聯合國決定成立「婦女地位委員會」,目的在於促進婦女在政治、經濟、社會、公民及教育方面的權益,並就有關婦女權益的迫切問題和男女平等原則的實施,向聯合國經社委員會提出建議和報告。
聯合國大會還根據1975年國際婦女年的世界會議,成立「婦女地位研訓所」(INSTRAW),為提高婦女地位作出具體研究和培訓。
世界婦女大會大約5年舉行一次,1979年還因此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當年中國代表康克清代表中國政府簽署了這個公約。之後,1995年9月,更在中國北京舉行了世界婦女大會,有100多個國家和民間團體的代表參加。
第三世界出現不少婦女領袖
綜上所述,國際上重視婦女權益,近一個世紀來有長足發展,因而培養出眾多的婦女領袖。不少更成為國家總統和總理,還有好幾位獲得諾貝爾獎金。
女權高漲,並不限於西方發達國家。在亞非拉第三世界,也出現不少婦女領袖。
當今德國女總理默克爾、韓國總統朴槿惠,都在東西半球享有盛名。
其實世界上的女頭人多的是。如東歐立陶宛總統格里包斯凱特、拉脫維亞總理斯特勞尤馬、克羅地亞總統基塔諾維奇、波蘭總理科柏奇,南歐馬爾他總統普雷卡,科索沃總統亞希亞加,北歐丹麥首相施密特。
南美第一大國巴西的總統羅塞夫、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總理比塞薩爾、智利總統巴切萊特,非洲利比里亞總統瑟利夫、中非共和國總統潘札等等,都是女性。.
如果說起歷史上的女領袖,人家會忘不了我們的近鄰印度的甘地夫人、巴基斯坦被暗殺不幸逝世的貝娜齊爾‧布托。
台灣兩位女性較高下
掛一漏萬,也許女領袖仍有不少。(我為節省篇幅,省略去她們的拉丁字母拼音的名字)
看世界,說近鄰。目前台灣的下一屆領導人選舉,卻是兩位女性對撼。號稱「小辣椒」的洪秀柱對「空心菜」的蔡英文。
異軍突起的洪秀柱,雖被稱為B級人馬,但在國民黨的A級領袖避戰的情况下,在「卻無一個是男兒」的情况下,她挺身而出。短短時間,表現得有聲有色,以其個人魅力來說,我認為遠超蔡英文。
就是緬甸的反對黨領袖昂山素姬,最近訪問中國,獲習近平主席接見,風騷一時。如果不是緬甸的軍人專政控制政局,以她的民望,下屆該國大選肯定是她當選。
至於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也是下屆美國總統候選人的大熱門。
中國欠缺婦女領袖
回頭再來看看咱們中國,婦女出人頭地的甚少。歷史上出現過的「女皇帝」武則天,已經名留千古。以她為名的電視劇正在香港和內地熱播,也許就是她是空前絕後的女頭人的緣故。
新中國成立以來近70年,鮮有傑出女性活躍在政壇上。早年有宋慶齡、蔡暢、鄧穎超、康克清等人,都因她們的丈夫的革命地位而著名。後來出現一個亂國妖孽的江青,也不過是憑藉毛澤東的地位,但卻遺臭萬年。
當今在中國政壇上地位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長期只有一位劉延東,近年加上一位孫春蘭。在25位政治局委員中,只佔8%。在全體中央委員205名委員中,女性只佔8名,還不夠4%。這可以看到女性在中國權力中心中,與人口遠不成比例。
至於進入權力中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女性,卻未之見也。
中國女權不見高漲,是什麼原因,值得探討,就和香港來比較,也被比下去了。香港特區政府第二把手就是女性,許多部門的常任秘書長也是女性。各參政政黨的黨魁或主席,如民建聯、新民黨、民主黨、公民黨,都是女性。
為什麼中國女性參政長期處於弱勢,是解釋這個謎底的時候了。

本文發表於明報 (2015年7月4日)